評論 > 存照 > 正文

【首發 田北銘:東北——百年回望與現實困境

作者:

2019年6月17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區域藍皮書: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指出,1978年東北經濟總量占全國13.98%,到了2017年只有6.48%,2018年為6.3%。1978年,遼寧的GDP是廣東的兩倍,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四個在東北。而到了2018年,廣東GDP為9.73萬億,遼寧僅為2.53萬億,廣東GDP為遼寧的3.85倍。回望百年來的東北歷史,不禁唏噓感嘆,東北不該是現在的樣子。

東北是滿清的龍興之地,也是入主中原後預留的退路,世上本無萬世基業,假如哪天失去政權還有去處,為此厲行封禁,一禁就是兩百多年。百年前的解封,給了上千萬人活命的機會,扶老攜幼、拖家帶口闖關東,東北是他們的福地,肥沃的土地承載了無數人求生的希望。

民國時期是東北快速發展的時期,張作霖保境安民,大力發展工業和經濟,東北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和著名的糧倉,東北的工業和教育水平遠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是當時中國最富庶、最發達的地區。1924年,瀋陽實現與德國、法國單向無線電通訊,1927年,瀋陽大型短波電台竣工,實現與歐洲雙向通訊,承接當時歐美與上海,天津,北京,漢口等地的國際無線電報業務,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無線電台。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成立並開播。中國和歐洲的往來電報也要通過哈爾濱進行中轉,當時的哈爾濱可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亞洲第二大國際都市。1928年,哈爾濱就已經開始出售直接前往歐洲各國的火車票與飛機票,當年,哈爾濱已有外國商業機構1809家,巴黎、紐約均開設與哈爾濱的直接商業往來。1928年,以外貿規模和利潤而言,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啤酒生產基地。1931年時,東北大部分地區都通了火車,從哈爾濱火車站能買到去歐洲各大城市的火車票。1932年,包括德意志銀行、巴黎銀行、瑞士銀行、巴萊克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在內的34家外國金融企業在東北三省設立分支機構。東北不僅能夠生產鋼鐵、機械等產品,還能生產汽車、輪船和重炮。東北航空工廠到1929年已經可以自行生產機身、尾翼、螺旋槳、發動機支架、部分航空儀表、照相器材等航空產品三四十種產品。東北不僅擁有全國最密集的鐵路網,還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兵工廠。奉天兵工廠和奉天迫擊炮場,每年可產步槍六萬支,輕重機槍1000挺,迫擊炮900多門,炮彈20萬發。中國的第一輛國產汽車並非1956年中共長春汽車製造廠生產,而是張學良在東北時期。1928年12月,張學良撥款4萬餘元,作為研究汽車所用的材料經費,隨後又撥款70萬元,作為國產汽車的試製和生產費用。在1931年6月,終於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輛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並在7月份,應邀去上海展覽,並準備生產15輛,為「雙十節」獻禮。

張作霖的另一項成就是教育,重視程度之高,投入之大,為世界罕見。

教育經費是教育事業的根本。張作霖對此有深刻認識,他於1916年10月28日要求各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占全縣歲出總數的40%,並將此標準作為考成各縣知事政績的內容之一。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學款應占歲出40%的標準,並嚴訂辦法,如「今後各縣知事仍不實行辦理,即以廢弛學務論,照地方興學考成條例予以相當之處罰」。此外,張作霖還注意教育經費的合理使用問題,為防止挪用、侵占教育經費的情況發生,督派專員赴各縣調查教育經費的使用情況。張作霖時期,師範學校免收學費,而且還發給伙食費,這些費用全由奉天省政府買單。學校不僅有免費三餐,標準還很高。例如奉天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伙食早餐為大米粥、鹹菜;中午大米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晚飯四菜一湯,皆為素菜。星期六午餐改善伙食,有木須肉、燒黃花魚,燴海參等。不僅遠高於政府公務人員,即便中共建政後的八十年代,公費培養大學生培養人才也沒能提供如此標準。

職業教育也得到了重視發展。1915年以前,奉天省職業學校僅有8所,到1929年,全省的職業學校總數達45所,省立6所,縣立39所,在校生4798人。此外,很重視派遣留學生。1916年夏天,張作霖下令對奉省20個縣的留學生進行調查統計,整個奉省在日本留學的僅有68人,於是在1917年6月和12月分別派出兩批公費留學生,入日本高等預備學校學習。這些學生努力奮進,兩年後有26人以優異成績考入日本官立學校學習。1918年奉省的留日學生達150餘人,1925年奉天省已有232名留學生到外國學習。為便於掌握留學生情況,張作霖還特派有經驗的經理員到日本對留學生加以管理,制定《奉天省管理留日學生暫行規則16條》,要求必須遵守。1919年日本物價飛漲,留日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張作霖下令對公費學生增加學費額數,對自費生由教育廳制定了《獎勵自費留日學生辦法》、《獎勵留日專門大學自費規程》。規定自費生考入奉省指定的專門大學,學習指定學科者,給予額定的獎勵金,獎金額數根據所在學校學科程度、地方生活狀況和學年考試成績,分為甲乙丙三等,分別每年給日金600、500、400元。1917年-1928年,為培養軍事人才,張作霖先後派出200餘名留學生去日本、法國各軍事專科學校學習,如日本的陸軍大學、步兵專門學校、騎兵專門學校、炮兵專門學校、航空專門學校,法國的毛蘭納和高特龍航空專門學校、法國陸軍學校等。這些人回國後被委以重任,成為奉系的骨幹,如何柱國、鄒作華、楊正治、盛世才、徐英、孫銘九等人。

為發展東北經濟,向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瑞士等國派送理科、工科、機械科等各類學科人才600人。這些人員學成回國後,由教育廳逐一考察學生,酌量提出任用意見,張作霖親自審查批准任用,基本都被分配到重要部門,為奉省的經濟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張作霖統治時期,還特意選派一些女學生出國學習。

為培養高級人才,特別設立了東北大學。1923年4月26日,東北大學正式成立,校舍暫用位於省城大南關的高校和文專兩校舊校舍。後於北陵購置500畝地,開始動工興建新館。購地款除外,東北大學的基建費用即達奉洋600萬元。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規模之大,功能齊全,在國內首屈一指。東北大學常年經費在各大學之中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學當時的常年經費是90萬銀元,南開大學40萬,清華大學雖有庚子賠款補貼也只有120萬。奉天省財政向東北大學投入經費每年160萬。為吸引一流學者來此任教,東北大學所設定的薪金和待遇相當優厚,甚至高於國內的幾所知名大學。以教授為例,北大、清華教授月薪300元,南開240元,東北大學則為360元,後期章士釗等人竟高達800元。東北大學還為教授們蓋新村、建別墅,安排寬敞舒適的住宅。教授們回北京探親,還予以報銷往返路費。這與當時國內戰爭情況下,各校教授欠薪、減薪為常事形成鮮明對比。張作霖規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據東北大學1928年的統計,在其128名職教員中,留學歸來的有77人,其中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而且他們其中大部分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的一些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其餘40名即使沒出國「鍍過金」,也是畢業於國內一些知名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其教授陣容之盛,遠非其他大學可比。

東北大學的教學設備在當時國內也數一流。東北大學的實驗儀器和機械,諸如物理和化學儀器、工學機械、動植物標本、圖書、工廠設備,幾乎無一不備。而且大都購自國外,比較先進,這在國內名校中也不多見。學校藏書豐富,據1926年的統計,學校藏書共33164冊,各類儀器標本共13516件,以及價值達86.53萬元的機械設備,為學生閱覽、實驗和實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至二十年代末,東北大學己是國內學生最多的大學,教授300人,學生3000人,而當時北京大學也只有學生2000人。

張作霖重視教育,關心學生,尊重學者。據傅國涌所撰寫的《司徒雷登在中國辦大學》一文仲介紹,司徒雷登在北京辦燕京大學,到處籌款,給他大力支持的人中就有張作霖。他第一次去奉天見張作霖,是在大帥府的老虎廳內。張作霖聽了他的介紹後說道:「你辦的教育事業本來是應該我們中國人自己做的。現在你做了,我十分感謝!」張作霖當場捐款五千大洋。以後,只要司徒雷登開口,張作霖總是慷慨出手,從不推託。傅國涌還提到,張作霖還把他的第三子張學曾送到燕京大學讀書。另據曾在吉林做過校長的李鼎彝回憶說,每當孔子誕辰日,張作霖都會脫下戎裝,穿著長袍馬褂,到各個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坦言自己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仰仗各位老師,特地趕來致謝。1921年10月,北京民國政府教育部發出文件,對自費留日學生因故要求公家借費者給予遣送回國,並訂有遣送回國辦法8條。張作霖聽說自掏腰包,拿出10萬元匯給這些與自己毫無關係的留學生,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說些題外話,民國時期大多數地方統治者重視教育,比如蔣介石韓復榘閻錫山、劉文輝。特別是閻錫山,在治學方面卓有成效。山西當年的教育被稱為中國教育的典範。閻錫山在全省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1919年,閻錫山創辦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創校之初,學生達到1570人,一律免收學費。學生的制服、伙食、住宿、講義等費用也都由學校提供。從1924年開始,山西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個成就即便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日軍占據東北後,也十分重視發展經濟,投巨資在東北搞建設。1932年3月9日,滿洲國成立,當時世界上約有80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有蘇聯、泰國等23個,中華民國雖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繫。滿洲國建立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機車、汽車製造、飛機製造和軍工等工業部門。從瀋陽到大連,沿途工廠林立,城市密集,工業化水平直追日本本土。1938年,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規模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5年,偽滿洲國的鋼鐵產量高達150萬噸,機械、水泥等工業品產量更是占到了亞洲的一半以上。1945年鐵路達到11479公里,成為當時世界鐵道運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相較之下,1949年時全中國鐵路總里程僅22000公里。大連機車廠在1940年就製造出了營運時速達到130公里的SL-7客運列車,該車常年往返於大連和長春之間,其營運速度與如今中國鐵路線上的特快列車不相上下。1942年,東北三省都市化程度達到23.8%,比1990年中國都市化程度高4.84個百分點,1931年,東北三省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9.3%,比2003年中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高1.8個百分點。根據滿洲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的統計數據合計,至1943年秋季,東北三省依靠占中國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產了占中國93%的鋼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機械、78%的電力。

從1933年到1942年,滿洲當局詳盡規劃了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以長春為最。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坎培拉),「國都新京」。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到1942年,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滿洲還有亞洲最大的電影廠——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

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人口,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

對東北最大的破壞來自蘇聯。從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蘇軍把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物資絕大多數拆運回國,7個月裡火車日夜不停,甚至連長春市政府的辦公家具都不放過。1945年11月15日前,僅從瀋陽每天就有200輛貨車開往蘇聯,到1946年初,大瀋陽90%以上工廠都成空殼,連門窗都被拆走。共計劫走東北鐵路機車的75%和貨車的93%。亞洲第一的小豐滿水電站,發電設備採購自西方已開發國家,總共8套設備,蘇聯搶走6套,只給中國剩了2套撐門面;阜新火力發電站,機器全新,設計周詳,蘇聯劫掠後徒有四壁。鞍鋼是世界的著名鋼鐵廠,蘇聯豈能放過,僅拆運鞍鋼就用了40天,發運貨車60列。一口氣運走當時價值9億美元的設施,生產能力由二百萬噸跌至四十萬噸……最終蘇聯占領區發電量減少三分之二,光表面的損失便高達20億美元。

1950年,主政東北的高崗給幹部們布置工作時說道:「根據一些還不算完全精確但大致近似的數字,以一九四三年為例:東北煤的生產占全國的百分之四十九,生鐵占全國百分之七十八左右,鋼材占全國百分之九十三,電力占全國百分之七十八,鐵路占全國百分之四十二。重工業的若干部門,東北方面的數字,完全是壓倒性的。不但工業,即在工業中有的部門,例如東北的大豆,是在全世界聞名的,根據一九三八年的數字,他的生產占全國的百分之五十一。」中共的一五計劃,東北被優先發展,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有57項分布在東北。此後東北開始了計劃經濟體制下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建設,鋼鐵、能源、汽車、軍工、石油均得到很大發展;此外作為全國糧倉、木材基地,大片原始森林毀壞一空。依靠計劃經濟的庇護,東北原有經濟模式苟延殘喘到了90年代初。

中共中央1992年確立市場經濟地位後,中國逐漸告別計劃經濟體制,南方的外資及私營企業開始崛起,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之前憑藉雄厚的工業基礎處於強勢地位的東北地區,產品缺乏競爭力,逐漸為市場淘汰,經濟上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加上原有設備老化、冗員繁多、體制束縛,東北成為下崗的重災區。有多少工人被下崗,至今還是個迷。據官方承認的數字,全國只有三千萬人下崗,實際肯定遠不止。90年代的大下崗,留給幾代人一生的痛苦。

當東北的原始森林一片片消失,煤礦開採的深度越來越深,再多的資源也有枯竭的一天。長白山可用的森林被採伐一空,因為重采輕育,原始森林已經逐漸被次生林取代。鶴崗、雙鴨山等煤礦大量關井,阜新曾有亞洲第一大的露天煤礦,1991年後資源逐漸枯竭,朱鎔基、李嵐清都去調研過,要求城市思考轉型思路,但絲毫沒起色,路面經常沉陷,多家當地煤礦申請破產,職工再就業困難。大慶油田的產量連年穩定在5000萬噸以上,60年代那裡的油都是自噴的,如今采一噸油百分之九十多都是水,開採成本越來越高,如今只能維持兩千多萬噸的年產量。

下崗和待業人員生活困頓,毫無出路,人員大批不外出闖蕩只剩死路一條,被生計所迫的東北人踏上了和一百年前闖關東相反的方向,從東北走向全國。具體的人數無法精確統計,官方給出的數據太小,基本還是按照戶籍人數,但大多數人根本不在戶籍地生活居住。為了解開這個謎題,綜合多方面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從小學生數量的變化進行分析,由於小學的入學率幾乎100%,且小學生數量是「數人頭」數出來的,不存在抽樣誤差,用小學生在校數量的變化來衡量大城市的人口流動將更加真實。根據統計局的公開數據,1998年至2016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24.3%下降至16.6%,相應的2000年全國小學生在校人數為12543.5萬,此後逐年下降,2013年為9360.5萬,13年間減少3183萬,下降幅度為25.4%。但從2014年起,全國小學每年招生人數不斷增長,從1658.42萬人增至1766.55萬人。以上只是宏觀數量,實際是大批生源向縣城和大城市流動。1998年至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由67.5萬所減至21.89萬所。其中,小學數量由60.98萬所下降至16.7萬所,縮減近七成,縮減的大部分小學位於農村。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00年到2010年,中國農村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一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志輝在接受《財新》採訪時,曾從三方面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一是計劃生育等政策因素導致義務教育學齡兒童減少約四分之一;二是大規模人口流動;三是從2001年持續至2012年的大規模「撤點並校」。具體到東北的情況,和全國小學生平均減少四分之一不同,根據官方統計數據計算:1980年到2014年,東三省普通小學在校生從1297.9萬減少到473.9萬,減少接近824萬,減少63.5%,將近三分之二。這就極其不正常了。根據1982年人口普查,遼寧、吉林、黑龍江各省人口分別為3572萬、2256萬、3266萬,總數為9094萬。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1.21億,比1982年多三千多萬。人口多了三分之一,小學生數量少了三分之二,只能說明年輕人都走了,都在外成家立業,把孩子生在了外地。遼吉黑三省小學生人數都出現了大幅減少,吉林減少的比例接近於全國的2倍,遼寧超過了2倍,黑龍江最令人震驚,超過了全國的3倍。東北是勞務人口輸出地,小學生減少的速度肯定滯後於勞動力人口減少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官方統計的常住人口都維持了增長,顯然是靠不住的。跟東北地區小學生人數大幅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有河北、江蘇等省份,其中河北省2005年小學生人數為500萬,2015年增長到了596萬,增幅接近20%;江蘇10年小學生的增幅為3%,福建為5.5%。另據一份政府統計報告,在參與統計的232個主要城市中,2014年-2017年小學生數量有58個城市下降,占1/4,其餘174個城市增長。根據2010年開始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每年的淨遷出人口數達200萬人。按照這個數據,近十年東北流出人口達兩千多萬。其實這個數據也是偏低的,前些天在網上出了名的房價跌到白菜價的鶴崗,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由於鶴崗是煤炭資源型城市,資源枯竭後,煤廠大部分停產,這導致當地就業率非常低,在沒有其他產業的情況下,大量年輕人外流,這導致購房需求減少。自2012年至2017年之間的5年裡,鶴崗總人口(戶籍)減少7.6萬人,降至100.9萬人。而在這100.9萬的總人口中,35歲以上人口多達70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22.6萬人,鶴崗老年人口數量比17歲以下人口數量的2倍還要多。」這位教授採用的數據都是戶籍數據,現在按照學生人數估算當地人口。鶴崗市2017年小學招生3995人,在校生26285人。假設初中高中生也有2.6萬人,再假設這些孩子全都不是留守兒童,按照一個孩子對應父母2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4人,2017年鶴崗市有10.5萬中年人,21萬老年人,加上還未進入小學的小孩、還沒生育的當地年輕人,人口估計為40萬。按照這個算法的老人數量和戶籍人數大致相當,但中年人數量肯定沒有10.5萬,畢竟很多人得外面掙錢養家餬口。按照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異地入學有難度,留守兒童相當多,在鶴崗的實際人口肯定沒有40萬,能達到35萬就不得了。可見官方用戶籍數據估算當地人口之荒謬。這也就不難理解鶴崗的房價,崗濱河小區一套55平方米的房子,售價僅4.9萬元;而在九州小區,一套55平方米的房子,只賣3.7萬元;更低的是,該市濱河北一套70至73平方米的房子,只賣1.9萬元。當地一位房產仲介向時代財經表示,這是鶴崗樓市的常態。安居客數據顯示,2019年3月,鶴崗二手房均價為1423元/㎡;而58同城數據顯示,今年2月,鶴崗二手房價僅為989元/㎡。

或許早已三分之一以上的東北人已經離開了東北。全國各地到處都能碰見東北人,東北人比河南人還常見。除了燕郊遍布東北人,海南省早已被戲稱東北省,例如2017年海南島外人士買走了2000萬平的商品房,其中東北人買走了近1000萬平。三亞的外籍人口中有67.12%是東北籍人口。三亞副市長李柏青曾經說,如果東北外來人口撤出三亞的話,這個城市可能一夜之間變為一座空城。

在外闖蕩的東北人,給人的印象並不好。東北黑社會名揚海內外,充當打手、暴力討債的人非常多。2002年6月19日《京華時報》的報導:「根據上級部門亞運村派出所的具體工作安排,由於目前連續發生重大治安惡性案件,為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維護地區穩定,自6月13日至16日由房東對自己的出租房屋進行檢查,凡是居住東北人的一律清除(不分男女),不准租住。6月17日開始,由派出所、綜治辦等部門進行聯合大清查,如在檢查中發現還有將房出租給東北人居住的,將受到加倍處罰,取消出租權利。」都說男盜女娼,男的當打手的多,女的從事性產業的多。全國各地的印象都是東北女性就職於風月場所的比例很大。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首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621/130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