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海峽論談:台灣大選之中國與美國因素

台灣有個雜誌叫《遠見》雜誌,是比較親藍的,它做的民調很有意思,就是台灣人對於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好感度,民進黨是33%,而國民黨只有18%。可是在一月,國民黨是32%,民進黨只有20%。也就是經過了將近11個月,民進黨的好感度增加了13.5%,國民黨是掉了14%,這就差距了27%。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年初的時候大家喜歡國民黨,年末的時候大家欣賞的是民進黨,我覺得就是剛才講過的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國民黨的反映太過軟弱了,蔡英文是強硬反映,辣台妹撿到槍。

台灣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最後一個月。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蔡英文以兩位數的大幅度領先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有分析認為,北京因素是此次台灣選戰的關鍵之一。有美國眾議員認為,台灣總統選舉是對中國政府態度的一次公投。台灣選舉是否有所謂「外部勢力」介入或干涉?候選人或其代表訪美「面試」的做,法是否說明華盛頓因素不容小覷?台灣選舉為何常常試圖規避北京因素,而對華盛頓因素則津津樂道?

台灣選舉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外部勢力」介入?很多人說訪美變成了一種「面試」,台灣總統能不能當選,一部份也看美國挺不挺,這是事實嗎?如果是事實,豈不也像所謂的外國勢力干預他國內政?何況還是總統大選?

王維正:這個問題大家都感到關心和有趣。我曾經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很少有哪個國家的選舉純粹是內政事務會引起這麼多大國的關心,這也顯現了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特殊的處境,因為台灣是美中關係中間很重要的一環。除了台灣的民主是否能夠深化,能夠成為華人世界的明燈之外,還牽涉到了主要外國,比如美國和中國大陸,他們的利益。至於是否有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因素,我覺得感覺上好像是有,但是作為一個政治科學家來講,這個東西的問題是怎樣去量化,證明有或沒有。根據我跟華府的人士互動的了解,美國政府其實對於台灣總統誰勝選,並沒有特殊的好惡,但他們比較關心的是總統當選人的政策。所謂的政策就是兩岸的政策或是美中台的政策,是否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如果說是太激進了,或是太針對了,對大陸對美國都不好,所以必須了解候選人在兩岸事務上的主張和做法。2011年當蔡英文還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時候,她到美國訪問,跟美國國安高層官員見面,給他們得到的印象就是蔡英文那時候對兩岸事務的陳述無法獲得美國的關心。在外交上非常不尋常的是,透過放風的方式在《金融時報》上寫出這樣一個報導,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對於小英的選情有不利的影響。所以2012年的選舉最後就變成讓台灣的選民感覺美國很關心哪一個總統會帶領台灣保持跟大陸比較穩定的關係,這樣從而也會穩定美國中間的利益。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並沒有到美國來,現在2020年,韓國瑜也並沒有到美國來。所以可能這方面的美國因素是否透過過去這樣一個蔑視的過程,來向台灣的選民做間接的表達,就值得觀察了。外來因素是有的,但是很難量化也很難證明它的存在。

如果說美國占台灣選舉很大部份,那麼為什麼選舉不避開美國因素而要避開中國因素?只是因為美國挺台灣,或是美國同樣為民主自由國家?

范世平:台灣這個社會總體來講是對美國相對有好感的社會,台灣社會反美的聲音非常有限。因為從1949年以後蔣介石來到台灣,台灣跟美國就是軍事上的合作關係,而且有邦交,一直到1979年。1979年之後台美斷交了,台美關係曾經陷入低潮,但是我們看到這幾年特別是川普總統上任以後,台美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美國也推出了很多像《台灣旅行法》和《台北法案》,美國國會非常積極地友台,美國最近也售於台灣先進的武器,F-16V和M1A2的戰車。另外就是台美在很多共同價值上有很多的合作,包含宗教人權和防範黑客入侵上。美國政府過去對台美的交流是比較避諱的,現在也都是很公開的,甚至軍事上的交流,美國空軍官校的空軍學生還可以在畢業典禮上,在川普的面前揮舞著中華民國的國旗,或是我們的軍人可以穿著正式的軍服參加美國的演習,這在過去都沒有的。我認為台美之間的關係交流,加上中共不斷地對台灣文攻武嚇,挖台灣的邦交國,美國在價值理念上我們是共同的民主自由,而且美國也提供台灣必要的防衛武器來對抗中共,避免被統一。這些都造成了台灣社會從歷史上來講就是一個親美的社會。當美國對台灣的某個政治人物比較肯定的時候,台灣民眾就會覺得這個人物是受到美國支持的,可能不是直接是間接的。但是如果某個政治人物受到中共支持的話,那反而會是一個負面標籤了。

如果中國對台灣有敵意,為什麼不回到以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這樣子做是否實際?為什麼每到選舉就開始打統獨牌、認同牌與國族牌?

王維正:兩岸從不接觸到現在的情況,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1979年在兩岸還沒有正式接觸之前,彼此之間的貿易幾乎是零,也不能直接到大陸去。那麼現在的話,在任何一個時候,台灣在大陸的台商和他們的家人,可能有超過一百萬的人以上,無論是直接貿易或是通過香港的間接貿易,中國大陸都是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中國大陸的存在因素,對台灣來講就是兩難。基本上,中國大陸是台灣很重要的經濟的因素,但也是對安全上對台灣來講有敵意,也是最需要考慮的因素。過去蔣經國所謂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或許可以用,但是現在不管是任何一個政黨上台,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好,都必須要跟中國大陸政府維持可以運作的所謂的「工作關係」,但是在同時要能夠保障台灣的生存和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兩難。到選舉的時候,是否中國牌就被某些政黨特別是民進黨拿來用,這個也是很難免的。經過這次選舉,北京政府似乎發現他所有的作為如果不小心的話,可能對台灣的選民適得其反。台灣的選民基本上是相當的理智,他們對兩岸之間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要走太快,但是也不要走太慢,希望能夠得到中國大陸給台灣經濟的利益,但是絕對要保護住台灣的安全跟主權。

為什麼不全面斷絕台灣與中國的往來?反正大陸任何兩岸舉措,現在也沒在管台灣民心,兩年失去五個邦交國。所謂的「護主權」只是在台灣內部說說而已的嗎?

范世平: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是相當務實的。想跟大陸維持好的經貿關係,但是也不能威脅台灣的主權。操縱「亡國感」的原因何在,我認為跟習近平今年一月做「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個關係很密切,在台灣看到香港的「反送中」遊行。所謂的「亡國感」,馬英九和很多台灣的領導人說沒有,但是如果沒有的話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台灣有個雜誌叫《遠見》雜誌,是比較親藍的,它做的民調很有意思,就是台灣人對於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好感度,民進黨是33%,而國民黨只有18%。可是在一月,國民黨是32%,民進黨只有20%。也就是經過了將近11個月,民進黨的好感度增加了13.5%,國民黨是掉了14%,這就差距了27%。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年初的時候大家喜歡國民黨,年末的時候大家欣賞的是民進黨,我覺得就是剛才講過的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國民黨的反映太過軟弱了,蔡英文是強硬反映,辣台妹撿到槍。加上三月份韓國瑜去了香港中聯辦,6月9號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蔡政府是支持的,而國民黨態度是曖昧的。再看到了國民黨提名的不分區裡面第四名是吳斯懷,他在中國大陸進了人民大會堂,在裡面肅立聆聽義勇軍進行曲,還聽了習近平的訓話,是一個退役中將。大家覺得說,他這是有失武德,不應該立場敵我不分。國民黨提名的不分區第二名葉毓蘭,這兩位都是穩當選的。葉毓蘭在2016年是被新黨提名不分區第一名,而她新黨是支持一國兩制的。所以這些讓大家對國民黨產生了很大的失望,反而認為民進黨可以捍衛主權,可以捍衛台灣的自由,國民黨在這個立場上似乎不夠強硬。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16/138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