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當法國人歐洲人開始戴上口罩 中國趁虛而入?

紐時指出,對於口罩本身的討論,有時後會演變成關於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的更大討論,將西方的個人主義與亞洲的集體主義對立起來。文章引述專門研究流行病的法國人類學家凱克(Frédéric Keck)表示,在西方,人們以個人主義角度看待戴口罩的問題。凱克說:「外面有病毒,所以我戴口罩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在亞洲社會,集體主義會說『我戴口罩是為了保護別人』。」

隨著摩洛哥增加產量,2020年4月10日,員工在卡薩布蘭卡的一家工廠包裝防新冠病毒的口罩。路透社/ Youssef Boudlal

三月中旬之前,旅遊勝地——巴黎還只有亞洲遊客戴口罩,隨著新冠病毒開始席捲歐洲,法國人乃至歐洲人對口罩的態度從輕視嘲諷,轉變到困惑,進而探尋戴口罩的必要性。當前,義大利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倫巴第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上周日,該市強制要求人們在戶外佩戴口罩。另外,奧地利現也成為了繼捷克、斯洛伐克之後要求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歐洲國家。因此,在今天的節目中與您來談談當法國人歐洲人開始戴口罩這個現象。

首先讓我們回顧:3月17日,巴黎當局為控制疫情下達「禁足令」!4天後,法國政府發言人恩迪亞耶(Sibeth Ndiaye)仍表示,人們對口罩太不熟悉,從技術上說,戴口罩難度太大,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那天,當她被問到有沒有戴口罩或者有沒有讓孩子戴口罩的時候,她還說:「沒有,根本沒有。」

如今,我們卻發現,在法國,人們的口罩禁忌正在迅速消失,不僅在法國,在西方各國幾乎都是如此!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當地政府立場發生變化,而且,越來越多的民眾相信戴上口罩可以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能夠抑制新冠病毒持續擴散。

針對這個新局面,紐約時報發表於4月10日的由NORIMITSU ONISHI和CONSTANT MéHEUT共同署名文章說,對西方國家而言,這種轉變意義深遠,不僅需要確保足夠的口罩供應,還需要克服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阻力,甚至是與戴口罩有關的污名——先前某些西方領導人還直接把戴口罩的人說成「異類」。

這篇文章續道,不過,這種情況看來不會持續太久。法國和美國一樣,先是勸阻人們不要戴口罩,現在開始敦促本國民眾在室外戴普通的或是自製的口罩。歐洲一些地區比美國動作更快,他們不是簡單地建議戴口罩,而是要求人們戴上口罩。

上周三,巴黎南郊的小城索鎮(Sceaux)成為法國第一個要求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城鎮。違反者將面臨罰款(儘管遭法院的否決)。巴黎市長也在上周二表示,將200萬個可重複使用的布口罩,分發給民眾。

但是,仍然有很多法國人認為,大家會從文化上抵制這種做法,並且相信必要時可以迅速進口口罩,這樣的想法導致了口罩嚴重短缺。在過去十年,法國口罩的國家儲備,從驚人的17億個減少到這個大流行病開始時的1.5億個。

西方與亞洲有各自的口罩文化

紐時指出,對於口罩本身的討論,有時後會演變成關於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的更大討論,將西方的個人主義與亞洲的集體主義對立起來。

文章引述專門研究流行病的法國人類學家凱克(Frédéric Keck)表示,在西方,人們以個人主義角度看待戴口罩的問題。凱克說:「外面有病毒,所以我戴口罩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在亞洲社會,集體主義會說『我戴口罩是為了保護別人』。」

這種心態上的差異至關重要,因為除了最高防護級別的口罩外,其他所有口罩都具有同樣的性質:人們認為,口罩在保護佩戴者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在擁擠的空間裡,但它在降低病毒通過咳嗽或說話傳播的風險方面,效果才是最好的。

法國政府最初表示,絕大多數人不需要戴口罩,因為它們並不能保證佩戴者的安全。而亞洲和幾個歐洲國家的邏輯,從根本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所有人都戴上口罩,社會便會得到保護。

現在,奧地利追上亞洲,從4月6日起,先在超市和藥店強制實施口罩令,本周起使用公共交通運輸的乘客也必須佩戴口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表示說,這一變化是一個「重大適應過程」,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里,口罩是陌生的東西」。

紐時這篇文章又說,其實在2003年SARS之前,口罩對於亞洲也是陌生的。

當日本人習慣了戴口罩之後,會繼續用它防禦季節性過敏或保護彼此免受細菌侵害。與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戴口罩抵擋空氣污染不同,儘管沒有面臨直接威脅,在日本戴口罩卻是很常見的事情。

日本口罩專家飯田幸子(Yukiko Iida)告訴紐約時報說,戴口罩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它在維持日本社會總體的「安心」感覺中,發揮作用。

該文重申,關於口罩的辯論聚焦在西方和亞洲之間的文化鴻溝上。然而即使是西方國家之間,也出現了尖銳的分歧。

3月18日,捷克成為歐洲第一個強制要求戴口罩的國家,隨後是3月25日的斯洛伐克。儘管這兩個國家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但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眾都在家動手縫製口罩,還經常把口罩送給醫生、護士和商店售貨員,或者將口罩掛在門口供路人使用。專家認為,斯洛伐克和捷克之所以能比較迅速地接受口罩,部分原因是他們有著強調集體主義的共產主義遺產。

相比之下,在個人主義意識更強的法國,即使是政府官員,一直以來也對戴口罩防禦潛在流行病持悲觀態度。實際上,法國對口罩的文化抵抗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在2011年成為第一個出於安全考慮禁止在公共場合遮面——包括穆斯林面紗——的歐洲國家。此外,由於文化上的阻力和預算問題,維持口罩的國家儲備不再是政府的優先事項

文章接著又以法國參議院在2010年的一份報告為例指出,遮面的做法遭遇了「短期內無法克服的文化阻力」。它還說:「戴口罩更多被視為污名,而非個人或利他的保護做法。」

紐時文章總結稱,儘管法國政府目前尚未強制規定戴口罩,但像醫學科學院這樣的強大組織還是建議必須戴口罩。前衛生部長馬太評估,這次疫情結束後,流行病期間戴口罩很可能在西方國家成為「常態」。

中國對歐洲展開口罩外交

就在法國與歐洲紛紛認同防疫戴口罩的重要性之際,我們也來談談中國正在進行的「口罩外交」!

如同香港蘋果日報記者4月初描述的那樣:現時世界有兩個疫情故事,一個是真實故事,一個是中國故事。中國故事編得浩瀚宏偉,一省的中國人死守著人類健康,不惜犧牲自己,爭取世界半分時間抗疫。現時他們鳳凰涅盤重生,當「救世主」派送物品拯救世界。事實是中國愛食野味的劣質文化,再次帶來全球瘟疫;北京隱瞞疫情,導致病毒擴散全球。

蘋果日報質疑:問題是,真相是否有人在乎,尤其在人人自危、欠缺醫療物資的歐洲?

結果,外界看到的是,歐洲彼此爭搶中國口罩!

在新冠病毒危局下,義大利及西班牙喜迎中國支援的醫療用品,塞爾維亞總統更親自接機,親吻五星紅旗;當地人亦指不在乎中國隱瞞疫情。蘋果日報引述香港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的觀點稱,中國正用醫療物資分裂歐盟,或在疫症過後取得歐洲話語權。

蘋果日報記者指出,義大利與歐盟的關係目前已到臨界點,親中越來越明顯。該報援引義大利華商Sharpe坦言:「中國對義大利的援助系比歐盟多很多。」總理孔特已警告歐盟:「歐洲歷史來到關鍵時刻,如果歐盟未能處理好這次史無前例的挑戰,歐盟體制將失去存在意義。」

另一個歐盟國西班牙疫情在歐洲僅次義大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亦期望歐盟制訂馬歇爾計劃及發行歐洲債券,共渡難關。不料,中國已搶先一步。中國第一批給予西班牙的物資在3月22日抵達,當地媒體大事報導,現時不少公司都在中國搶購口罩。據了解,中國在西班牙的形象相當不錯,給予的援助遠比歐盟多,就算中國數字造假,本土數字歸零,西班牙人似乎照單全收。

報導接著寫道,「歐洲壞孩子」塞爾維亞今年欲加入歐盟,但歐盟自顧不暇,援助無法兼顧非成員國,中國積極拉攏,提供大量醫療物資,外交部形容兩國「鐵桿之情」,更令塞國感受到冷暖。塞國總統武契奇本是親歐盟的總統,近日舐共作風比起中國官員過之無不及。他反過來痛斥歐盟說:「歐洲的團結並不存在,這是紙上的童話。」他更稱「中國是目前唯一能幫助塞爾維亞的國家。」

報導突出說,意、西、塞三國一直是歐盟邊緣國家,更令中國有乘虛而入的空間。義大利及西班牙是「歐豬國」,義大利比西班牙稍好,屬G7成員,但自九年前的歐債危機後元氣大傷,加上債務占GDP133%,以及貨幣政策受制於歐洲央行,無太多手段刺激經濟;西班牙經濟之差不遑多讓,執政黨無法掌控局面,四年來舉行四次大選,近年又受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及德國工業危機,失業率在14%高企不下;塞爾維亞情況更差,既非歐盟亦非北約,外交上完全孤立,經濟無法發展,GDP全球排88。

該報導還強調,歐洲多國喜迎中國物資,已經引起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強烈擔憂,三月底他呼籲歐洲政府要警惕「有地緣政治因素,包括通過宣傳和『慷慨政治』爭取影響力的鬥爭」。他並表示,疫情在武漢爆發,湖北官員隱瞞導致疫症加劇,目前中國向歐洲援助設備和醫生,目的是宣傳它與美國不同,即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和可靠的夥伴,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了試圖損毀歐盟聲譽的行為。

歐盟是否在疫情過後分化?值得你我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夏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14/143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