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華人學者、媒體人評價美國鷹派對華高官博明「五四青年節」中文演講

CDT編者按:美國國家副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五四青年節當天用中文發表了約20分鐘的線上演講,他讚揚了具有「公民意識」、敢於反抗壓制的中國人,被他點名的有李文亮艾芬、方方、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20位天主教神父和香港的示威者。博明在1998年至2005年間作為記者駐華7年,後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任情報分析員並先後被派駐伊拉克和阿富汗。2017年起,博明在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他被認為是對華鷹派人物。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韓詠紅在評論文章中寫道:「博明對中國的深度不信任,源於他1990年代末到2005年在中國工作的經歷。他在2005年投稿給老東家《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在中國工作時屢遭騷擾,包括曾被政府情報人員錄影、被警察追趕時被迫把採訪筆記丟到馬桶里沖走…」

韓詠紅認為,博明的演講在中國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一方面因為中國的網絡監管,另一方面是中國青年人更關注迫切的現實需要,「對於西方的文明與民主理念,已不像二三十年前那麼崇拜,更沒有五四青年的激情。」

韓詠紅還寫道:

但博明的故事,也凸顯一個現實:當前美國精英中的「知華派」,已不再像改革前的美國人,對中國的貧窮落後充滿同情;他們也不是改革年代「初識」中國的學者、記者們,對這個古老文明的轉身滿懷激動、敬意與憧憬。反之,美國精英界更多的是對中國崛起充滿疑慮,或者情懷破滅的人物。博明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也許中國本來就不是他們想像中那樣,是他們誤導了自己——中國本來不會走西方的民主自由道路。但與此同時,中國在這些年的變化,以及對待西方記者、學者的具體手法,將一個個原本的朋友變成對手,而今他們在政治領域影響西方走在對華極不友善的道路上,更是讓人惋惜。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羅永生在《明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中寫道,博明的演講是「今年最值得閱讀的五四紀念文章」:

有別於中共官方今日談五四隻談「反帝愛國」,博明也提及五四對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和文化之意義,點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

[…]博明先後通過胡適和張彭春來反駁「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謬論,也否定「普世人權論」「不夠中國化」的歪說。最後,他的話鋒轉回當下,不單肯定台灣的民主成就,更認定「『五四』的繼承人,就是有公民意識的中國公民」

[…]諷刺的是,當博明這樣子引述魯迅的過去時,現實中比當年激進的魯迅不知溫和多少倍的作家方方,正因為寫了一本《武漢日記》交付外國出版商出版,就招來鋪天蓋地的「賣國」、「漢奸」、「為西方世界遞刀」的指控。方方的際遇,正好給予博明堅實的證據,坐實他對共產黨的批評。

香港媒體人、學者丁望在《信報》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對於民間社會(公民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意識,博明似太樂觀。有許章潤、李文亮那樣的發聲者,並不等於已有真正的民間社會。

[…]官方的「愛國主義教育」,即「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才是政治主流。思考型學者稱,這是毛時代的馴服工具論,人只是螺絲釘式的「工具」,而不能獨立思考,這是五四精神的反向。擺脫蒙昧、個人醒悟,是五四啟蒙的內涵。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10/144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