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腦神經科學家:別抵抗拖延症了 大腦天生愛偷懶 三招幫你激活它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體會:拿著手機看看視頻,刷刷微信,給喜歡的文章點個讚,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正事還一點都沒做。

不管你本來是準備打掃房間,還是打開電腦寫述職報告,總之,明明有大把的時間,但你就是提不起幹勁,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想行動。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可能你已經為自己的拖延症自責過好多次,但每次都改不了,於是不斷地陷入自我懷疑中。

現在,日本腦神經科學家菅原道仁告訴我們:其實大腦天生愛偷懶,它的工作就是「拒絕工作「。

大腦就是愛偷懶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個成年人的大腦約重1.4千克,差不多占人的體重的2%,雖然2%看上去不多,但大腦能消耗一個人一天總能量的20%。要知道,其他所有單個器官都沒有這麼大的能耗。

所以啊,大腦希望你自己搞定一切事情,不要煩它。也就說,不費腦子的事情呢,它最喜歡。

如果人們終於認識到「大腦啊,原來你是這樣的大腦「,就不會再為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糾結了。但是假設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自己的拖延症,那麼那些早上5點起床的自律達人們、晚上12點不睡覺的拼命三郎們,也就不存在了。

元認知時關於認知的認知

而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元認知。

元認知對認知的認知,換句話說,是你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識與理解

比如你原來不知道大腦天性懶惰,就放任自己拖延了,現在你知道了大腦的特質,你會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大腦會是這樣的?我有沒有可能改變大腦的習性呢?「當你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也許你就有不一樣的行為。

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律達人、拼命三郎們能夠扭轉大腦天性,讓大腦乖乖聽話的原因吧。接下來,我們繼續了解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大腦這麼懶,還有救嗎?

2、搞定了大腦,但離行動是不是還很遠?

3、養成了好習慣,但大腦又陷入了惰性,怎麼辦?

讓我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往下看吧。

帶著問題找答案

如何激發懶惰的大腦

當你寫了一條朋友圈,收到很多人的點讚,是不是會有種飄飄然的感覺?這就對了,這是你的大腦正在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於1957年被發現,是約20種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神經遞質是一種化學物質,負責在神經元、神經和體內其他細胞之間傳遞信息,就好比是一個勤快的送報小能手。在身體層面,多巴胺可以保持我們的血壓穩定。在精神層面,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

每當我們獲得成功、受到獎賞時,大腦就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同時,快樂的感覺又給了大腦強烈的印象,大腦會愛上這種感覺,希望再次分泌多巴胺。

大腦愛上成功的感覺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你控制了多巴胺,就控制了一部分的大腦。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第一,多次重複積極的心理暗示

有一個病人購買的藥品過期了,但他堅持要買該藥,沒想到後來他服用了過期的藥物,居然痊癒了。藥劑師庫埃認為,這是心理作用,相信的力量。這就是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最經典的是這樣一句話:「每一天,我的各方面都在不斷變好。」

在每天起床後,睡覺前,你可以多次對自己重複這句話,讓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子裡。

同理,當你要處理一件工作時,告訴自己這很簡單,又或者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不斷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就有可能達到正面的效果。

心理學上有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把骨牌按相等間距排好,推倒第一張牌後,其餘的骨牌也會依次倒下,但是最後一張牌倒下釋放的能量,是第一張牌倒下的二十多億倍。

所以,一句話不斷重複,所帶來的威力是巨大的。當你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最後你很可能變成你所希望的樣子。

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巨大

第二,將大目標儘可能地分解成小目標

我們都做過年度計劃,但很多時候發現很難完成。比如有人列出一年讀100本書,但一年將盡的時候,卻發現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如果我們將100本書分配到每個季度,每個月,每天,甚至到每天的某個時段呢?比如,假設你每天睡前讀書2小時,這個事情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而每當你達成當天的小目標時,你就會感覺離大目標又進了一步,而且經過努力獲得每天的小確幸,你的身體又會分泌多巴胺啦。

第三,使用輔助手段提升多巴胺的事

有些行為能促使我們自動分泌多巴胺,比如運動,冥想,音樂,繪畫或其他的興趣愛好。

賈伯斯就是冥想的愛好者,冥想曾給了他很多益處。有一張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在空曠的屋子裡,賈伯斯席地而坐,他還親自為這張照片寫了一段話:「這是一個經典的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檯燈和一台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賈伯斯的靜坐

每個人所選擇的方式不一樣,也許賈伯斯喜歡冥想,而你更喜歡運動。無論是哪種,只要能讓你感到身心放鬆愉悅,那麼就是多巴胺降臨的時刻了。

另外,咖啡,酒精,賭博等方式也會讓人分泌多巴胺,但很可能令人上癮,通常不建議用這樣的方式來刺激自己,以免造成反效果。

如何快速行動,形成習慣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多巴胺的好處,但如何開始行動呢?

第一步,從身邊的事情做起。

如果你感覺懶懶地,提不起精神,也許你可以從身邊觸手可及的事情開始。比如要打掃房間,到處都是灰塵和垃圾,陽台上還有待洗的衣物。好吧,就從手頭這件開始吧?

一旦開始行動,也許你會停不下來。因為過程中你會不斷分泌多巴胺。窗台乾淨了,你心情舒暢,空氣清新了,你覺得早就該如此了!於是你更加起勁,恨不得把抽屜都翻出來,全部擦一遍,把窗簾卸下來,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這就是進入了「心流狀態「,這是當你極度專注於某事時,所產生的一種旁若無人的狀態。這時候就算你沒有意識到,你也已經在享受大掃除這件事,而不是處於你最先開始的那種懶惰無力的狀態了。

進入心流狀態

第二步,形成21天習慣。

行為心理學認為,一個新理念或者新習慣的形成和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

如果你想變成一個熱愛早起的人,那麼你設定每天早上5點起床,至少應該堅持21天,才可能讓自己形成習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腦分為意識區和無意識區。當你做一件從沒做過的事情,你大腦里的兩個神經節點是沒有任何連接的,但是因為做了這件事,它們就產生了連接。而當你做得越來越多,對這件事越來越熟練,它就會慢慢從意識區到無意識區域。此時,你就會得心應手,形成習慣,無需費心思考就能將這件事情很好地完成。

比如你是一個算盤小白,但因為要參加一個珠算大賽,你開始學習如何打算盤,這時候你大腦里的相關神經開始進行連接,而當你學了一段時間,算盤已經打得非常熟練了,這時候偶爾有人同你說話,你在回復他人的時候,依然能準確無誤地把算盤打好。這說明,打算盤這件事已經變成了你的習慣,甚至變成了你的無意識行為。

所以,如果你想要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就可以訓練自己,不斷重複行為,最好堅持21天以上。

拒絕惰性,要有訓練自己行為的意識

如何避免習慣化,再次進入惰性?

快速行動並堅持了一段時間後,恭喜你,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了。但是新的煩惱又來了,因為大腦又習慣了目前的狀態,它又陷入了程式化的模式,開始安於現狀了。畢竟,懶惰是大腦的本性啊。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答案是,遊戲化。

有一些教孩子英語的APP,每當孩子回答出一個正確的單詞,系統就會用誇張的語言表揚孩子,並且還會給一些積分或者禮物作為獎勵。這就是將學習遊戲化的過程。這樣能刺激孩子的大腦,讓他們不斷對學習產生興趣。

其實,不只是孩子,大人也需要這樣的方式。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遊戲化能讓我們更好地面對。

遊戲化,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習慣化」

假設你是一家公司的銷售負責人,你該怎麼激發銷售員的活力呢?其實你可以布置一些PK活動,設置多個不同的關卡和獎項,比如最佳笑容獎,最具活力獎,最佳建議獎,最高交易額獎等等,頒發獎品並進行表彰,讓銷售員們不止有目標,有動力,還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找到樂趣。有了良好的氛圍,工作也不再沉悶和單調,他們將更喜歡工作並竭力完成工作,找到充實感和成就感。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1、大腦天生喜歡懶惰,我們需要用一些方式來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從而刺激大腦。

2、我們需要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快速行動,並堅持21天,從而讓行動變成習慣。

3、當大腦已經形成了習慣,甚至又開始陷入惰性時,我們可以採用一些遊戲化的方式,讓事情變得有趣,再次讓大腦活躍起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卡西說職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13/14885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