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美中全面角逐 為何貿易方面如此平靜?

數月以來,美國和中國圍繞政治、科技和軍事展開全面角逐,但貿易似乎成為兩國關係中最牢固的部分。在雙邊壓力繼續升級之際,兩國為何有意繼續執行這份協議?貿易是否會再度成為對抗的焦點?

上周,美中雙方高層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通話,他們一致認為,自1月簽署以來,協議在實施方面取得進展,承諾採取措施繼續保證落實。

上述的樂觀表態與兩國所處的充滿敵意的地緣政治環境形成反差。美國指責中國控制新冠不利,並譴責中國的科技盜竊、軍事侵略和人權踐踏,兩國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場新的冷戰。

兩國的經濟關係脫鉤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美國總統川普在上周公布的連任綱領中誓言要在多方面削弱與北京的經濟聯繫,這將為兩國貿易協議的前景蒙上陰影。

仍有興趣

但專家表示,在經濟衰退和大選臨近的情況下,雙方仍有興趣讓這份經濟協議發揮作用。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告訴美國之音:「川普政府希望中國儘可能多地落實該協議的內容,展現他在貿易問題上比前幾屆政府取得了更多成果。」

同時,美中貿易休戰使中國官員能夠專注於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而不必擔心更多關稅。

中國經濟諮詢公司策緯諮詢(Trivium China)近日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政府希望不惜一切代價維持該貿易協議。這是美中兩國關係中唯一的亮點。」

儘管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加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仍在公開講話中指出,中國願意與有意願與北京合作的國家合作,包括「美國的州、地方和企業」。

習的表態是中共領導人在北戴河召開年度政策會議後發表的關於中國經濟政策的首個重要公開聲明。他的言論表明,中國政府希望美國地方政府和商業加強遊說,以避免或至少推遲兩國的全面對抗。

作為貿易協議的一部分,中國有機會通過購買農產品促進與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互動。此前,北京曾與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企業保持良好關係,但這種友好關係已經隨著這些企業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抱怨而大大減弱。

前景存疑

自協議簽署以來,中國已採取措施向美國企業和農民開放市場,但其購買的美國產品尚未達到實現今年貿易採購目標的一半,這可能威脅到美方維持協議的意願。

美國農業部估計,截至9月30日的本財年,美國對中國的農業出口總額將達到140億美元,而第一階段協議要求中國今年全年從美國進口價值366億美元的農產品。

另外,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前7個月從美國進口了價值99億美元的農產品,略高於目標的四分之一。

許多貿易專家表示,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這一巨額購買目標也不現實。但政府的支持者認為,中國更喜歡在美國收穫季節購買,因為這個時候的價格往往是最低的。今年秋天的大量購買將推動中國達到第一階段的目標。

川普多次表示,如果中國不遵守承諾,他將採取行動。本月中旬,川普對記者說,「我們在貿易協議方面做得很好,但我對中國的感覺和過去不一樣了。」

專家指出,如果中國不再遵守協議,特別是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國政府很可能重新徵收關稅或增加額外關稅,導致貿易再度成為兩國對抗的焦點。

過去幾周,川普政府採取行動,試圖禁止中國社交媒體應用TikTok和微信進入美國,並表示將對更多中國企業採取措施,這已經加劇了中國國內的不滿。

本月早些時候,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問及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時表示,中國已「認真落實協議」。

他還表示:「在當前形勢下,雙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希望美方停止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措施和歧視性做法,為落實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創造條件。」

同時,在美中兩國日益激烈的爭端中,中國政府似乎已經開始為經濟全面脫鉤做好準備。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中國的大豆進口已成為兩國貿易關係的晴雨表。中國政府已在增加國內大豆產量並尋求供應多元化。

上周,中國提出與俄羅斯建立「大豆產業聯盟」,並呼籲在大豆供應鏈的各個領域加強合作,以深化與戰略夥伴的經濟聯繫。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2/149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