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文革中親屬同遭專政機關殺害的案例

作者:

1970年1月27日,這位楊淑辰與材料上除遇羅克之外的19人(包括王佩英、馬正秀),在北京當局10萬人公審大會後被處決。

之後的3月24日,北京市公法軍管會發出了當年的第三份類似《通知》。讓人沒料到的是,這份《通知》中,楊淑辰的丈夫,北京市第25中教師王守亮也「榜上有名」。

北京市第25中,雖不如高幹子弟雲集的第101中學、北京4中一樣是首都名校,文革中卻一度十分出名。甚至被一些史家稱為「上山下鄉」運動的「策源地」。文革高潮期的1967年7月,北京25中高三學生曲折(上山下鄉時改的名字)發出一份創辦「紅衛兵大學」倡議書,兩天內,有300多人報名。正式「上山下鄉」時僅剩10餘人,被安排到內蒙古錫林格勒草原插隊設籍。當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發文讚揚此「革命行動」。此事被視為文革中知青下鄉運動的先聲。第二年底,《人民日報》傳達了毛澤東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指示,全國正式掀起了大規模知青上山下鄉運動。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記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8/150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