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日本「赤足教育」走紅 光腳與不光腳的區別 產生的差距難彌補

優秀父母的育兒觀念會隨著時代不斷更新。

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一成不變。父母自己接受了新時代的教育,自然有空也要更新下自己的育兒思想,這樣教育孩子也能與時俱進。

在家要不要給孩子穿襪子?婆媳為此起矛盾

小仙有一個2歲的女兒,女兒出生後,婆婆也過來幫忙帶娃。

不過因為兩個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所以小仙和婆婆經常會因為帶娃發生一些爭執,比如給孩子穿襪子這件事。

小仙認為孩子在家,只要保持家裡足夠乾淨,就沒有必要給孩子穿上襪子。

但是婆婆卻說孩子腳冰涼,不穿襪子走路早晚要凍感冒

因此每次小仙不在家,婆婆絕對會給孩子穿上厚毛襪,午睡的時候也不給孩子脫。

因為這件事小仙沒少和婆婆拌嘴,但是誰也沒有說服對方。

為什麼孩子的腳冰涼,真的只是因為孩子冷嗎?

其實不一定。

寶寶手冷其實也可能是因為寶寶末梢血液循環較不佳,

再者是寶寶的腳上本就有很多用來排汗的淚腺,自然摸起來冰涼,所以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

有時候寶寶手腳涼不代表寶寶冷,父母如果怕凍著孩子,可以摸摸孩子的脖子和後背。

如果孩子的後背和脖子溫度正常的話,父母真的沒有必要給孩子添加太多的衣服。

給寶寶穿太多,不僅會讓寶寶有患上「捂熱症候群」的風險,而且還可能會讓寶寶的行動受到約束。

至於在家該不該給孩子穿襪子,日本的赤足教育能給父母一些啟示。

日本從很久之前就開始推行「赤足教育」了,這種赤足教育走紅時間比較早,受到很多家長的認同,而且日本學校也會為孩子創造好的赤足環境。

之所以日本赤足教育能夠推行這麼久,其實是因為日本家長也認同赤足教育。

每隔一段時間日本學校會組織一次赤足運動,讓孩子赤腳在草地或者斜坡上玩耍。

雖然中國孩子沒有足夠好的赤足環境,但是中國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家赤足。

光腳走路與不光腳的區別,未來肉眼可見

赤足有利於大腦發育

腳掌穴位非常多,而且足底的每個穴位都代表不同的身體器官。孩子赤足的時候,感官發育也會得到提升。

畢竟孩子的腳貼近地面的時候,才能感知到地面的情況,是濕還是干,是平還是陡,感受到不同地面的觸感不同。

寶寶光腳感知到外面的反應會傳遞給大腦,間接促進大腦的發育。反之,從小早早穿鞋的寶寶則錯過了這一過程。

赤足的寶寶身體平衡感更好

鞋子和襪子都有防滑的作用,光腳的孩子失去了鞋襪的保護,必須找到自己的重心才能夠保持身體平衡。

赤足孩子走路的時候,神經末梢會將孩子的感觸反饋給大腦,大腦會做出調控。

長此以往,寶寶的運動能力和反應速度都會有所提升,身體的平衡感也會優於普通人。

赤足寶寶的腳型更好看

孩子的腳型好不好看,其實和足弓有很大的關係,不過足弓發育一般在寶寶10歲前。

寶寶10歲後,即使足弓沒有發育好,也很難後天再發育,腳型難看也很難挽回。

在家赤足的寶寶,腳部肌肉會得到鍛鍊,畢竟每次寶寶赤足走路的時候,腳都要牢牢抓住地面。

而那些極度依賴鞋襪的孩子反而容易出現拇指外翻,扁平足,身體平衡感差等問題,這一點在未來是肉眼可見的。

赤足寶寶身體素質會更好一些

寶寶小時候不知道冷熱,需要孩子自己多去光腳感受,需要讓腳底穴位受到不同的刺激。

寶寶在家多光腳,或者父母閒暇時間多給孩子按摩腳部,寶寶不舒服的時候,父母找准穴位,多刺激某個穴位,都可以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以上4個差距,尤其是足弓發育和平衡感都是很難後天彌補的。

父母實施赤足教育時要注意這些事

父母在家給孩子實行赤足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儘量保證家裡足夠乾淨,整潔。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清除家裡的雜物,避免孩子磕碰到。

如果冬天天氣比較冷的話,父母也可以給孩子穿薄襪,如果溫度不低,父母沒有必要給孩子穿襪子。

多讓孩子在家中赤足確實有一定的好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小歡媽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30/152875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