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教育孩子,這12件事家長不要做

作者:

當你把目光總是盯在孩子負面的東西時,他就失去了自己的成就感、榮譽感,他就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更多的是冷漠、退縮甚至放棄。

作為父母,我們一方面要在自己事業上拼搏奮鬥,充分地體現出個人的人生價值,又要以對自己子女和人類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去盡到自己必須盡到的義務。

我們既要認真地去展示個人的風采,享受自己的快樂人生,也要十分嚴肅地把子女的培養看作是一個完美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地對待。

我們既要勇敢地去面對人生的坎坷,用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征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艱難,又要在艱難中關心子女的成長和學業進步。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只有這樣,人類才會有希望,我們活著也才會有動力。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素養和個性化培養為重。

01

不要否認夢想

哪天你家孩子甩著大鼻涕跟你說:「媽,我長大了想做太空人。」「去,去,你鼻涕拉撒當什麼太空人。」不能這樣說,未來太空人未必就不是你家孩子。

多年前,美國有一個小孩自己在家裡窗台上玩,忽然他大聲叫:「媽媽,媽媽!」媽媽正在廚房做飯,趕緊跑過來:「寶貝怎麼了?」「媽媽,長大了,我想上那個上面去。」

媽媽一看:「乖乖,那個叫月亮。」「是的,我就想上去。」「好吧,你長大後上去吧,但是寶貝你別忘了,媽媽在家做了飯,等你回家哦!」「嗯,好的。」

這個孩子叫阿姆斯特朗,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從月球上下來,記者說:「您說點什麼吧!」「回家吃飯。」

哪天你的孩子跟你說:「媽媽,我想上月亮上去。」「你傻呀你。」打住!不是孩子傻,是你想不到,中國人登月即將變成現實。

02

不要一成不變

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孩子,人是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尤其是孩子,他的這種發展變化的潛能是無限的。

你知道哪朵雲彩會有雨?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開放:有些花知道,春天百花爭艷,爭不過別人,於是要等到夏天、秋天甚至冬天才去開放。

有人說,我們家孩子都多少年了,我從來沒見他開過一次花。於是有可能你家孩子不是個花花草草,極有可能是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在變化中,女大十八變,男大七十二變,誰知道一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03

不要只憑經驗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年輕家長說:「我小的時候……」停!那是20世紀的事。今天是什麼世紀、什麼年代了?時過境遷,不要拿老皇曆來做事說事。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上學不用接送。我200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做書記的時候,給全校的家長開家長會,我要求家長必須接送到小學畢業。

散會了,有家長找我,問:「校長,我們小時候都不用接送,您幹嗎非得讓我們接送?」

我說:「你不是不想接送嗎?不接就不接吧,沒事,回去寫張條:我們家孩子上學、放學路上任何安全問題與學校無關。你們家人都簽上字,然後交給班主任,不用接了,沒事。可是你寫這條兒之前,你想沒想過你小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車有這麼多嗎?道路交通體系有這麼複雜嗎?司機駕駛證買得到嗎?有這麼多仇視社會的人嗎?貧富差距有這麼大嗎?」

「呀,我真沒想過這些!」

「沒事,你沒想,我想到了。」

04

不要轉移壓力

壓力哪兒來?都是平時爸爸媽媽碎嘴中說出來的。你生活中那些瑣碎的事,工作中那些煩惱的事,不要跟孩子講,有時候孩子解不開這個疙瘩,於是壓力山大。

我曾經諮詢到一個小女孩,一年級,每天一到學校就哭,真的很傷心地哭,止不住地哭。為什麼呀?最終慢慢疏導,原來她在擔心:媽媽不會被摩托車撞死吧?媽媽不會被車撞死吧?孩子為什麼這麼「詛咒」媽媽呢?

跟家長談,媽媽想起來了:「有一次在家吃晚飯的時候,我說,『唉喲,今兒送孩子,轉臉出校門,一輛摩托車差點把我撞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孩子腦子裡天天就想,媽媽不會被撞死吧。這話說出來,大人都會覺得很搞笑,但對孩子而言就是解不開的疙瘩。

如今孩子讀書普遍喊苦,家長覺得「陪讀」很累.

國際競爭在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所以我們看到「減負」成了越減越負,重心下移、提速、加碼,補習班、超前班、提升班……沒辦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只有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每所學校都將潛能發揮到極致,才能扛過這一關,我們一起努力!

05

不要強行灌輸

有些孩子腦子真的就是一根筋,不知道拐彎,難道父母也是一根筋兒嗎?真是遺傳?

有些家長說:「我就不信這邪,我今兒還治不了你了!」您多大個本事,贏了孩子,能耐?您能不能轉移他的注意力?

當他注意力不在這兒,他不就不較勁了嗎?尤其頭頂上兩個旋兒、三個旋兒的孩子,務必記得,只可智取,不可強攻,除非你有四個旋兒,傳說獅子有十八個旋兒。

有的孩子沒從父母那兒獲得相應的學習基因,灌輸等於折磨!調整心態、調整教育期待、規劃適合孩子發展的人生更為重要!

今天這個考試的時代,人們的時間被知識任意蹂躪與侵淫,知識爆炸的時代,看到的是網際網路的深度沉浸、時代的焦慮,看不到的是生命的坍塌,看不到這個世界,正在物質豐裕中走向精神貧瘠,而人類文明的風險係數不斷提高。

家庭教育需要用更多的時間關注生命的成長:是處理好與自己、與人、與自然的「三大關係」,我主張家庭教育20%的時間給知識教育,80%貢獻給自然教育、農耕教育、藝術教育、生活教育、經典閱讀、體能鍛鍊以及休閒。

06

不要隨意懲罰

讓孩子天天都挨罵,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把他搞得沒臉沒皮,你覺得他能有多大出息呢?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他已經不要什麼自尊、尊嚴了,你覺得他會奮發努力嗎?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一、面子,二、改錯的機會,三、學會等待。

中國父母比歐美國家父母的控制水平相對較高。無論是心理控制和行為控制。

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以「我是為了你好」為由要求孩子聽話、順從,替孩子作決定,為孩子設計人生,從而牢牢操控孩子的生活、成長和未來,一不順從就「不要你了」「沒你這個孩子」,甚至家庭暴力,這會深深妨礙孩子的自主發展和自主需要的滿足。

過度控制的父母教出來的要麼就是叛逆、失控、放飛自我(如「代孕」、「棄養」的鄭爽),要麼就是失聯(北大留美碩士12年前便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與父母決裂)。

這種現象可以基於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ed Theory)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人是積極的個體,生來就有心理成長和發展的需求,會主動尋求自我的發展和整合,這種內生性的成長需求如果受到父母或外部環境的阻礙,就會弱化個體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子女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行動,從而產生各種心理適應問題。

07

不要只盯著缺點

好多人覺得好父母就是不斷發現孩子的缺點,發現孩子的問題,好孩子就是不斷改掉缺點、解決問題的孩子。

其實不是這樣,當你把目光總是盯在孩子負面的東西時,他就失去了自己的成就感、榮譽感,他就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更多的是冷漠、退縮甚至放棄。

所以做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長處,尤其是孩子將來上學以後:分數說明不了太多問題,成績不好,咱心態好;成績不好,咱身體好;成績不好,咱人格健康;成績不好,咱人緣好;成績不好,咱愛勞動。

其實這些比成績更重要,太沒有必要把分數看作是孩子的全部了。一旦離開了學校,分數成績都不算什麼了。

我小的時候,有同學一年級讀過三年,有二年級讀過三年,還有三年級讀了兩年,但這些不影響他們後來的工作。人家後來也會自己學個手藝,做個木匠、做個瓦匠、搞個裝修,他們的生命質量一點不比我低。

08

不要揠苗助長

急於求成,最後苗不但沒長,反而給弄死了。

多大的孩子做多大的事情,父母好像恨不得在孩子六歲之前,就得把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一些內容都要塞給他,動不動整個什麼 E-MBA(Early-MBA),虛榮心作祟!

現在家長的虛榮心被市場炒作得極度膨脹,並不是看到孩子幸福快樂,而是想著自己所謂的面子,那東西能值多少錢?孩子的幸福和快樂是最根本的東西。

09

不要疏於溝通

一定要注意,多跟你的孩子溝通,多跟你愛人溝通,多跟孩子的同伴溝通,多跟孩子同伴的家長溝通,為什麼?你家孩子的問題他們家可能早就出現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特別注意多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人家是專業人員,人家眼裡幾十個孩子,有比較,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

今天的孩子知道得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

10

不要輕易放棄

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無論是金錢、時間、精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不要覺得人家父母好像不操心,孩子依舊優秀,只是人家父母操心的時候你沒看到而已。

今天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每一分錢、消耗的每一分精力,本質上都是自己對自己晚年生命質量的一種投入,能不能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看如今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投入。

11

不要極限施壓

送孩子上輔導班,請務必記得「差不多就行了」。無論送孩子上什麼班,一定記得兩個底線:一、學有餘力。孩子學習學校、幼兒園裡面教的那些東西輕輕鬆鬆都會了,閒著也是閒著。二、興趣。感興趣,至少不牴觸、不反感。

離開了這兩條,要麼叫折磨,要麼叫折騰。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相互鞏固。哪張卷子不是75%的基礎分?

從普通學校到各種補習班再到家庭,從幼兒園到大學,線上線下,知識機器在全天運轉,要把每一個人訓練成「知識人」,如今知識存在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以移動信息的方式存在於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知識資訊化的社會裡,人記憶的知識再多也頂不過一個晶片,再滿腹經綸比不上百度與谷歌。

不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圖書館,而是要培育成為會用圖書館的人!未來社會不是培養我們的孩子去跟機器比試,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了解機器、掌控機器、不成為機器的奴隸!學習的方法、策略等能力更顯重要。

12

不要亡羊補牢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有些問題稍微有苗頭,就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別動不動把你的手機給孩子玩,告訴他:「放下,這不是玩具,是爸爸媽媽的通信工具。」

當然,父母要做好榜樣。電子海洛因,一旦成癮中樞被激活之後,就很難再把它戒掉,太多孩子沉迷之後再也出不來了。

數位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不僅表現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還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乃至生命方式,人們面對的是全新的和不斷變化發展的職業、家庭和社會生活,沒有強大的學習力就會迅速被「out」。當線上教育是一種趨勢和教育模式,家長們得接受它,認可它,並用好它。

家長通過對孩子的行為約束和規則(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要求孩子告知周末安排,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活動、交友等情況等),制定增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因而與孩子的積極適應相關,可以提高親子關係質量,增強自我控制,減少青少年的反社會行為、毒品使用、問題性網絡使用等。

適度的行為控制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避免行為失范,有利於將來順利融入集體和社會。

家長真的必須關注孩子,把孩子真正地當回事兒,用正確的理念去指導孩子的成長——童年只有一次。

責任編輯: 王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9/15590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