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河北羊肉瘦肉精添加長達十年!瘦肉精羊肉危害大,還能放心吃嗎?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再次落幕,而食品安全問題早已經成為每年315期間的重點關注內容。就在今年的晚會上,「瘦肉精羊」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熱點問題。

今年晚會曝光的是「羊肉」,在河南鄭州的幾個農產品交易市場,記者跟蹤暗訪發現有些商家在附近的隱蔽角落偷偷交易那些無法通過檢測的羊肉;之所以無法通過正常的檢驗檢疫,則是因為「這些羊在飼養的過程中,被不法養殖戶餵食了瘦肉精」。

瘦肉精是何物?

「瘦肉精」是十幾種物質的總稱,它的學名叫做「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其中包括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等物質。

為何要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加入瘦肉精?

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加入瘦肉精,原因很「直接」,就是因為「瘦肉精的加入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合成」。

蛋白質是一種「具有吸水性的物質」,它在動物體內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水並存於肌肉(瘦肉)當中。拿羊肉來舉例,羊瘦肉中蛋白質和水分的占比約為20%和75%,當羊合成1斤的蛋白質時,就會吸附著3.75斤的水儲存於肌肉當中,這樣一來就長了4.75斤的重量;相反脂肪則是「一種疏水的物質」,羊的重量並不會由於合成脂肪而增長。

所以,從表面上看瘦肉精的加入只是促進了羊肉蛋白質的合成,讓羊的瘦肉變得更多;從本質來看則是增加了羊肉的重量。對於「稱重售賣的羊肉」,多長1斤蛋白質就要額外多長3.75斤的重量,此乃「商家的暴利」,每隻羊就可以多賣出幾十元。

人吃了瘦肉精,危害如何?

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本身還是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具有平喘作用的處方藥;由於鹽酸克倫特羅的副作用太大,後來被禁用了。

對於瘦肉精而言,倘若人體過量攝入,就會誘發急性食物中毒,導致機體出現面色潮紅、乏力、頭昏、心悸、胸悶、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四肢麻木等症狀,長期攝入甚至會誘發惡性腫瘤。

而且,對於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率不齊、甲亢、青光眼等疾病的特殊人群而言,瘦肉精的攝入甚至會誘發死亡。

各國對瘦肉精的監管如何?

對於第一代瘦肉精(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而言,從上世紀末畜牧業開始廣泛使用,就導致出現了不少嚴重的中毒案例,所以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嚴格禁止畜牧業使用。

而對於第二代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情況比較複雜。包括我國和歐盟在內的大部分國家認為目前的毒理數據無法確定它的安全性,所以從1997年開始就嚴格禁止使用,2002年開始大力加強監管,我國農業部牽頭髮布的《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規定:禁止使用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7種「瘦肉精」物質。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和地區則允許它合法使用(在殘留量上做出了限定)。

如何做,可以儘可能規避安全風險?

別害怕,更正態度:

關注我國農業部近三年發布的最新數據,我國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了97%,2019年第三季度畜產品瘦肉精的抽檢合格率更是高達99.8%,此數字相當之高。總體來看,個人吃到「含有瘦肉精肉食」的概率非常低,正規渠道購買的肉食(質量)還是很安全的,大家不需要太過緊張。

選擇靠譜的肉食購買渠道:

為了降低購買到「瘦肉精肉類」的風險,建議所有消費者到大型的連鎖超市購買「大品牌廠家生產的肉類食品」,這種的肉食更加安全,質量更有保障,它們在上市前會進行瘦肉精的批次檢驗。

通過看顏色、聞氣味並不能夠分辨瘦肉精肉類:

網絡上有很多關於「鑑別瘦肉精肉食」的傳言,無論是通過分辨肉類食品的顏色(關注皮下脂肪層)還是聞氣味分辨味道,還有看肉食表面的滲水情況,本身不存在科學依據,請勿信謠傳謠。

如果您還是很擔心、就是想檢測,可以到專業的食品檢驗機構購買「精度較高的瘦肉精檢測試紙」,對肉食進行快速篩查;但我覺得這是專業人士該做的事情,針對現實生活中的「肉類抽檢制度」,我們完全可以放心購買並食用肉食,不必過分擔心,避免「矯枉過正」。

吃豬牛羊等紅肉,本該限量:

紅肉,食用量過多、食用方式不對容易給身體帶來威脅(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所以食用必須限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議每周畜禽肉的食用量在280-525克,魚肉類280-525克;每日攝入肉類食品40-75克,因人制宜,均衡攝入。

減少(控制)動物內臟的攝入量:

瘦肉精、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在動物內臟當中的含量更高,動物內臟更容易蓄積有毒物質,少吃是保護自己的根本措施。

一年一度的「3·15」,總是會爆出一些令我們驚慌的食品安全問題。科學看待「瘦肉精添加事件」,理性選購肉類食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拒絕那些「為數不多的瘦肉精肉食」,還原生活中的飲食安全。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王思露營養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17/15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