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深度好文:中國大陸學生為什麼會反感西方文明?

中國大陸學生反感西方文明,這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現象。

  中國大陸學生反感西方文明,這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現象。

  最近《人物周刊》訪問了中國大陸政法大學教授-叢日雲,並寫了一篇人物專刊。

  

  他在學校開了一門通識課《西方文明通論》,介紹講解西方文明的演進和特徵。

  同時也把中國歷史和西方文明的進程進行對照,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程,針對的是低年級的學本科生,是政法大學新生的必修課。

  他這個課程的講授很是讓人意外。

  中國政法大學是國內的頂尖學府隊列之一,是中國大陸最高級培養政法人才的學校。

  對這門課,這些低年級的學生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就是很受啟發,耳目一新;

  第二種反應呢?會感覺到三觀民族情感受到傷害;

  第三種反應則是向學校打小報告。

  他舉的一個例子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實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前,清政府和英法聯軍談判失敗。

  談判失敗之後,清政府就把這英法代表團29個人抓到北京去,包括記者,還有他們的家眷。

  

  抓到北京去虐待,虐待到什麼地步呢?

  殘忍地殺害了21人,剩餘活下來的是8人,還肢解他們的屍體,活下來的人都身上長了蛆,有些人還瘋掉了。

  因為這個殘忍的虐待,英法聯軍就攻進北京,火燒圓明園來懲罰這個清朝皇帝。

  叢日雲說,上課講這些歷史的時候,這些學生的認知被顛覆,情感上接受不了。

  他說: 「我希望學生們接受一種健康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國防應該將她安頓在愛他人,愛社區,愛民族,愛國家,愛人類生態地球的序列當中愛國也不能以對別人的盲目仇恨來實現。」

  當然他的表述肯定也要符合他自己的生存環境,這個我們都能理解。

  從叢日雲語這個訪談,回想一下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成長經歷,又何嘗不都是如此。

  從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也許你生活的地方不同,城市或偏僻的鄉村;

  或許不同年代物質和信息的豐富度有差異,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可以說基本上都差不多。

  他說他理解現在孩子們在思想上的困境和困惑,很婉轉地表述了現在孩子們所面臨的這種教育環境。

  三觀的形成會指導人的生活行為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旦形成,會影響一輩子。

  想跳出那個框架來思考問題,就必須藉助外部的思想資源,但在他成長的初期,在文革那種完全封閉的條件下,想獲得不同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要給低年級的學生開一門通識教育課。

  在他看來,通識教育能夠打通打開資訊流通的渠道,讓學生得到更多元更平衡的信息,讓學生學會用合乎邏輯的思考,接受現代文明價值的薰陶。這說的非常婉轉。

  一個人的思想框架是受他所處環境的宣傳教育形成的,如果你再提供一個和他原有接受的信息完全不同的信息時,他是往往接受不了的。

  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人這麼說,「你怎麼老說美國好,難道我們中國就不好嗎?你不是中國人嗎?」

  還有人會說「你如果不喜歡中國你就不要說中文嗎?你說別的語言嘛」,這種反應是基於一種情感,不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是情感支配判斷。

  這種現象不僅在只學生中,在成人世界裡也很普遍,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反應,最難接受的還是中西方關係的歷史。

  實際上近百年來中西關係很複雜,那麼當你還原的時候,情感上就是接受不了。

  在這裡跟大家再舉一個例子,1863年,一個美國的女傳教士Douw . D. M.,她當時去北京傳教,她在北京看到的情況是什麼呢?

  當時中國大陸是沒有廁所的,中國是沒大街上都是屎尿,她親眼目睹了中國婦女生產的情況。

  看見一個產婦難產,一個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剛露出來的腳上穿上一隻鞋,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來,結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在當時,孩子生出來時難產一定會死掉的,沒有難產,順產下來的把這個臍帶剪掉,一把香爐灰上去就是止血。

  然後呢,小孩子就很可能會感染死掉,孕婦也會死掉,也是因為感染。

  目睹了這種「巫術般」的老式接產方法,以及它給婦女、嬰兒帶來的嚴重災難。

  她看到當時中國新生兒的成活率,還有產婦的生存率非常的低,就回到美國募資募捐。

  募到資金後,於1885年她回到北京,在安定門北二條蓋了12間平房,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婦產科醫院,叫道濟醫院。

  

  根據1920年的統計,這是一個比較早期的統計,西方的傳教士在中國建了820家醫院。

  當然,中國當時是沒有醫院的,當時中國的所有醫院,都是傳教士建的。

  目前中國各地所有你見到的醫院,除了共軍的醫院之外,基本上所有的三甲醫院,它的前身大都是教會醫院。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我們在看有關清朝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發現那些滿族官員在皇帝面前一口一個奴才的自我稱呼,但是卻沒有一個漢臣這樣,這是為什麼呢?

  魯迅的雜文《隔膜》說:「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 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佳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

  

  魯迅這樣說,是由於清朝首崇滿州,漢丞事實上比滿臣地位低。也就是說,在清朝,漢人連做奴才的資格都沒有。

  在這個訪談中,叢日雲談到為什麼說通識教育很重要,這是因為通識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公民教育,是高層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

  目的是培養具有現代文明教養的人和負責任的公民,所以它承擔著傳播現代文明基本價值的使命,是現代文明價值傳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傳播現代文明價值的基礎工作包括「除障、解蔽、矯正」的工作,就是學會正確的思考,把被蒙蔽的東西發掘出來,把被歪曲的東西糾正過來。

  的確歷史學習很重要,歷史學習為什麼重要?這是因為歷史構建了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基礎。

  我們每個人都會問「我從哪裡來,我要幹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要幹什麼」是現在;「我要到哪裡去」是未知;「我從哪裡來」就是歷史,它是構建我們身處的世界和文明源頭的關聯。

  對歷史的學習往往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和角度,影響和決定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我是學工科出身,雖然過去也算是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但近十多年隨著眼界的逐步開闊,信息源的增加,發現了自己少年成長期接觸學習到的許多歷史知識,有許多的問題。

  尤其是近一兩年通過對華夏歷史文化和歐洲中世紀歷史較為系統的學習對比,對叢日雲教授所說的現象更是深有同感。

  如果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構建了虛假的帶有仇恨色彩的歷史觀,對華夏傳統歷史和文化缺乏一個清醒的認知。

  那就不僅僅是盲目的排外,不接納外來世界先進的文明,還會形成階級鬥爭哲學,窩裡鬥,難免就會成為當代的「義和團」和「紅衛兵」。

  

  傳統文化固有的劣根性

  我們中國人很聰明,也很勤奮,但這都是環境逼迫下的聰明和勤奮。我們的思想特徵有五個特點,這裡我只說些局限性,也是為了更好去直視我們的「劣根」。

  第一個特徵就是「排他性」。

  「排他性」來自於「一致性」的要求,中華民族二三千年專制文化推崇的「獨尊儒術」,形成這一思想特徵,缺乏包容性和多元化。

  第二個特徵就是「排外性」。

  「排外」的結果就是「仇外」,仇西方,仇視別人的先進,仇視別人的發達,仇視比我們優勝的所有的一切。

  當然你仇視他們,你就不會接觸他們,你就會拒絕他們的幫助,而且你不會向他們看齊。

  有一個成語「見賢思齊」,正常情況之下,人們對「民主」的反應,應該是「你就民主了我也應該民主」。但在排外的情緒之下,你就會恨民主,不要求民主,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帝王術。

  第三個特徵是「極端性」。

  你看現在不少的年輕人,談論國際問題,一上來就要打仗,肉體消滅,就要「核平」。什麼叫「核平」?用核武器炸平就叫「核平」,非常極端。

  這就是那種所謂的「上帝視角」,上帝視角是什麼?上帝視角就是我看著你不順眼,就搞你一下,但對你來說就是滅頂之災。這種上帝視角其實是非常極端的。

  第四個特徵就是「狹隘性」。

  狹隘性就是信息量少造成的,就是你獲得的信息量只有那麼多,只要是和統治者的理論體系不匹配的、有差異的以及對立的所有信息全部屏蔽掉,所以他只能看這麼多,而且他拒絕接受不一樣的東西。

  第五個特徵是「封閉性」。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要命。華夏社會地理位置的封閉,再加上歷代王朝專制統治,造成了整個社會接受外來文明的不方便,甚至阻隔,長期處於世界主流文明傳播的邊緣。

  開眼看世界

  回到叢日雲的這個訪談,我現在總算是明白了之前的一個困惑,就是我一直不明白我們中國人,包括我自己,那個莫名其妙的文化優越感是從哪裡來?

  我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想通,在我看完叢日雲的這個訪談,我現在不說全部明白了,也算是明白了一些。

  這種優越感來自於無知和狹隘,其實就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個。

  早些年有機會去歐美的時候,無論是遊蕩在城市大街上,還是走在鄉間的小路,我很喜歡看建築。

  有一年,去了美國洛杉磯。我發現美國的民宅,隨隨便便就有一百多年的時間,當時我就很感嘆,一百多年前美國人就有這樣的房子。

  這樣的生活方式,馬桶、浴缸,洗手盆等,並且歐美很多房子的造型和風格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再看看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不僅說家裡沒有廁所,連公共廁所都沒有。作為上點年紀的過來人,兒時留下最深刻記憶的「茅房」應該算是一個了。

  如果你再去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你會發現中國古代皇帝的生活品質也不過如此。

  看一下別人的生活方式,你就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其實和西方國家差很遠,而美國一百多年前還是個殖民地,你還沒去英國看看呢。

  而「日不落帝國」昔日的輝煌首先就體現在倫敦大街建築上。

  

  對比一下,衝擊很大,我突然意識到,整個華夏文明二三千年歷史,竟然連個房子都不會建,包括我們的民宅。

  即使今天,現代西方建築技術早已輸入中國大陸,但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村,千篇一律的面貌也讓國內的旅遊變得索然無味。

  所以說,我們需要了解真實的歷史,不僅是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長河飲馬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3/157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