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深圳學區房最高單價超30萬 缺口到底多大

5

「寧買關內老破小,不買關外大新房。」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而做出的購房選擇,在深圳這樣地少人多的超大型城市中尤為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的國城花園,該小區坐擁深圳實驗小學和實驗中學兩所名校(被稱為「雙實驗學區房」)。某房屋仲介張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國城花園44平方米戶型的房產僅一套在售,而且學位還要等一年,現在報價是1500萬元,單價超過34萬元/平方米。

有意思的是,與國城花園直線距離僅200米的圓龍園小區,房產單價為11.4萬/平方米。張先生說,圓龍園目前在售的一套131平方米的房產,業主報價是1530萬。雖然大戶型的房產單價一般比小戶型的低不少,但總體來說,這兩個小區的單價還是相差十多萬。

記者從福田區教育局官網查詢得知,圓龍園和國城花園雖然相隔不遠,但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學區,一個是「紅嶺園嶺校區」,一個是「雙實驗」。

百花片區與園嶺片區學區劃分圖圖片

家長張玲(化名)也告訴記者,去年6月,原本談好價格為28萬/平方米、面積約44平方米的國城花園一居室,因為她當時猶豫了一周時間,最終被別人拿下。現在國城花園已經漲到超過了31萬/平方米,而且根據參考價執行貸款額度,首付款已經超出了她的預算。

類似的案例在深圳各片區都屢見不鮮,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整體看,基礎教育資源的短缺是硬缺口,同時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短缺,或者說優質教育供給不均衡是更大的問題。如果從根本上解決了基礎教育供給質量不均等問題,某些顯性的缺口或許會因不必追逐為數不多的好學校而縮小。

學位缺口到底有多大

過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長了42倍,每年新增人口超過40萬。人口紅利給深圳經濟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深圳也由此成為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但隨之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因此突出。

深圳統計年鑑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幼兒園共有1836所,專任教師39912人,學生54.50萬人;小學共有340所,專任教師58511人,學生106.90萬人;普通中學共有417所,專任教師38361人,學生47.74萬人。

從生師比這個指標來看,深圳2019年普通小學的生師比約為18.3,即1名老師需對應18.3名學生。該數據雖比2018年略有下降,但和全國平均情況對比,仍有較大差距。國家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小學的生師比為16.85。

從小學生和學校數量變化來看,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間,在校小學生人數已從4.7萬增加到了106.9萬,但深圳的小學僅由226所增加到340所。

那深圳的教育缺口到底有多大?2019年底,深圳多區發布學位預警:2020年龍華區小一學位缺口近8000個,初一學位缺口近3000個;2020年福田區公辦小一缺口超過7000個,公辦初一缺口超過2000個;2020年坪山區公辦小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14.6%、公辦初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28.1%,無法保障符合條件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全部入讀公辦的需求。

以上述深圳2019年小學生和普通中學學生在校數量為基數,深圳中學生(47.74萬人)與小學生(106.90萬人)在校數量之比(下稱「中小學生數量比」)為0.45。

查閱上海北京和廣州的統計年鑑得知,同期,上海小學生在校數量為82.63萬人,普通中學學生在校數量為61.04萬人,中小學生數量比為0.74;北京小學生在校數量為94.20萬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量為53.8萬人,中小學生數量比為0.57;廣州小學生在校數量為110.5萬人,普通中學學生在校數量為52.6萬人,中小學生數量比為0.48。

從數據可以看出,深圳小學生在校數量遠大於上海和北京,但普通中學學生數量卻遠小於北京和上海,深圳的中小學生數量比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最低。

早在2018年,深圳市政協委員鄧少勇就公開表示,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的要求,深圳在2015年應該有小學至少719所,而當年深圳小學總計只有334所,缺口達到385所。隨著二孩政策實施、港澳籍適齡兒童放開入學等,深圳學位供應壓力越來越大,據教育部門測算,預計到2020年,深圳小一學位缺口將達到4.95萬個。

陶一桃指出,深圳之所以一直面臨巨大的教育缺口,一是因為基礎教育的資源配置基本上是按戶籍或常住人口來確定的,但深圳是個十分活躍的流動人口城市,而且人口的年輕化又導致大多闖深圳的人有處於讀書年齡的孩子,因此學位的需求一直呈現剛性上升趨勢,但基礎教育的供給相對滯後並緩慢;二是由於中小學老師短缺,中小學老師由於體制內外編制不同而無法達到同工同酬,使一部分非體制內的老師會做出另外的選擇,從而造成制度性教師短缺。

大學區、集團辦學模式能否打破僵局

在上述現實背景下,大學區、教育集團化的舉措被提出。

大學區的概念是在2015年初由深圳市教育局提出的。通俗來講,大學區即一個小區對應多所學校,其房產不再直接掛鈎某所學校的學位,打破了原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固定模式,同一套學區房,根據家庭積分、戶口、社保等條件不同,錄取的學校也可能不一樣。

隨後,福田、龍華、羅湖、南山、鹽田等5區相繼試點大學區,但每個區根據不同情況,具體細則有所不同。

與此同時,以「優質資源共享」為出發點,集團辦學模式的趨勢近幾年也逐漸明朗。第一財經記者粗略統計,2003年,南山在珠三角率先成立蛇口育才教育集團;2012年南山實驗教育集團成立;2015年,紅嶺教育集團成立;2017年,南方科技大學實驗教育集團和南山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成立;2019年,深圳市荔園教育集團和福田實驗教育集團成立;2021年2月,福田區荔園外國語教育集團成立。

這兩套模式看似均衡了片區內的教育資源,但在各區實施過程中問題仍存在。3月16日,龍華區教育局公布《深圳市龍華區義務教育階段大學區學校積分入學辦法一覽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但引起片區內不少家長不滿,原因之一是部分小區家庭原本今年9月能夠順利就近入學,但由於大學區「新政」下,入學積分規則調整,該小區多數家庭的小孩只能去2公里以外的小學就讀。

在此之前的2月23日,紅嶺教育集團在其公號發文,官宣福田科技中學、福田景秀小學和福田上沙中小學併入,此後分別更名為紅嶺教育集團科技中學、紅嶺教育集團科技小學和紅嶺實驗學校。

但隨著各教育集團隊伍的壯大,不少家長也紛紛表示擔心,此舉能否真正做到教育資源共享。一位南山區的家長王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小區所在的學府中學、小學(海文部和海珠部)併入南山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當初承諾集團化辦學將在課程設置、教程使用、師資調配上統一。但三年過去,不僅小孩在學府小學上課的英語教材與南山第二外國語學校海德學校(下簡稱「南二外本部」)不同,而且只見學府小學的優秀教師被抽調到南二外本部,不見南二外本部優秀教師支援學府小學。同時,從2015年起延續多年的小區擁有的抽籤去南二外上學的政策,在2020年也被取消了。對於小區家長來說,此次集團化的利多並沒有感受到。」

深圳市房地產仲介協會發展研究部主管華洪就此類問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集團化實施的初衷,是通過「強帶弱」的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化。但現階段,教育集團化極容易陷入單純的規模擴大化路子,造成原本優質的教育資源被撒胡椒面式的平攤出去,反而造成優質資源不優質,待提攜資源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的怪相。

「教育集團化是解決深圳學位不均衡問題的一種嘗試,如果說大學區是以空間來達到平衡的目的,那教育集團化就是從整個教育體制管理和營運的角度來進行,以此達到教育資源的平衡配置和共享的目標。」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單從現在實施的效果來看,教育集團化改革仍處於初級階段,還在探索中。」

華洪提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優秀師資隊伍的引進,另一方面要出台配套的學區制度,使之與深圳實際的教育發展情況相適應。

同時,針對深圳學位缺口問題,宋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的教育缺口長期存在,並且越來越大,很大原因是由深圳這座城市的特點決定的。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先鋒城市,多年來城市發展重心是放在經濟和科技上,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有所短缺,尤其體現在教育和醫療上。但深圳政府近幾年也開始在教育上大規模補齊缺口,除了在大力建設學校,增加學位之外,還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如面向高薪聘請名牌大學生。但要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補齊教育缺口,深圳仍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第一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8/157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