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2.4億單身大潮背後:恐婚的人,正在掉入「幸福的陷阱」

微博上有一個熱議話題:想結婚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閱讀人數高達2.6億次。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的結婚率創下了10年新低。2020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

為什麼大家越來越不想結婚了?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因為害怕陷入不幸的婚姻

面對越來越高的離婚率,面對婚後各種各樣的麻煩事,大家漸漸地對婚姻失去了信心。這也讓許多,原本想要追求婚姻幸福的男女開始蹉跎起來。

如果一件事帶來的痛苦、煩惱比快樂還多,那為什麼還要去做?不如努力賺錢更簡單。

當我讀完《幸福的陷阱》一書,漸漸有了答案。

逃避內心真實的期待,無法讓我們幸福

我們常常認為,生活應該是幸福的。如果經歷不幸,那就是缺陷。

比如,很多人認為,離過婚的人生是不幸的。

但《幸福的陷阱》的作者路斯.哈里斯教授卻指出:痛苦本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能夠直視我們經歷過的痛苦,才能找到讓自己幸福的方法。

為了逃避痛苦而忽略內心真實的期待,往往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死循環中。

就像《安家》裡的房似錦,她剛出生時,重男輕女的父母準備把她扔進井裡。還好在爺爺的阻攔下,她才僥倖活了下來。

但父母也只是把她當成「取款機」,讓她供養弟弟,為弟弟買房。

房似錦童年的經歷,讓她變得很難和任何人深交。她獨自到上海打拼,成為了一名雷厲風行的房產仲介。

做事只講道理,不講情面。她從不交朋友、從不談戀愛,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賣房賺錢。

房似錦從不關心別人,為了賺錢,她可以去撬同事的單;

可以用「激將法」讓並不富裕的客戶加價下單。

房似錦的生活似乎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為了賺錢,她可以不擇手段。

這樣的房似錦,看似在努力追求幸福,其實卻是在逃避痛苦。

外表堅強冷酷的她,內心依然渴望得到家人的關愛和認同,依然渴望美好的親密關係。

她不願承認,自己無法改變家人對自己的冷漠和剝削,就試圖用冷漠和努力工作來逃避內心的痛苦,卻一直陷入痛苦的死循環里。

生活中,我們總是難免經歷痛苦,如果受過傷害就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隔絕起來,迴避和壓抑自己真實的渴望,只會讓生活變得更糟。

活成別人眼裡成功的樣子,並不能讓我們變得幸福。

只有敢於面對內心真實的需求,按照自身價值去生活,才能離幸福越來越近。

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幸,就停止追尋自己的幸福

我們會故意錯失讓自己幸福的機會嗎?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

但《幸福的陷阱》的作者卻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經常編造一些不幸的故事來欺騙我們,讓我們失去幸福的機會。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農夫,總是患得患失。

春天快過結束了,他卻遲遲不肯把麥子種下。鄰居問其原因,他回答:「我害怕下雨。」

鄰居問他:「那你種棉花了嗎?」

農戶回答:「沒有,我害怕棉花被蟲吃掉。」

鄰居又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戶回答:「什麼也沒種,這樣更安全。」

生活中,我們常常像這位農夫一樣,落入「幸福陷阱」,因為害怕失去的痛苦,而拒絕播種幸福。

這樣的顧慮,我深有體會。

我的童年是父母的否定和辱罵中度過的。所以,婚後很久,我都不敢生小孩。

因為我害怕自己變得像父母一樣,把生活的苦難全都怪到自己孩子身上。

但後來,我明白了,我不是我父母,我就是我。過去的痛苦沒有改變我內心對愛的渴望。

我沒有變成一個自怨自艾的母親,我用心呵護著我的孩子,告訴她:你不是我的負擔,擁有你,是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

很多人和我一樣,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所以害怕走入婚姻、害怕扶養孩子。

B站上曾有博主採訪過一些恐婚、恐育的年輕人。70%的年輕人說:恐婚是因為害怕自己重複原生家庭的悲劇,無法給孩子幸福的生活。

原生家庭不幸福,自己的孩子大概率也會重複這樣的悲劇,這樣的想法讓許多人在幸福來臨時落荒而逃。

就連以被大家一致認定馭夫有術的孫儷,也曾因為恐婚,拒絕過鄧超的求婚。

孫儷的童年,充斥著父母無休止的爭吵和離異的陰影,對於婚姻,她一直是懼怕的,因為她害怕重複父母的悲劇。

2005年,在拍攝《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她與鄧超因戲生情,成為了戀人。

但是,鄧超卻發現,每次他想讓孫儷和父母見面時,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鄧超從朋友口中得知,孫儷有恐婚症,她曾表示自己一輩子只戀愛不結婚。

鄧超的媽媽知道此事後,打電話給孫儷,對她說:

「不幸的婚姻雖然可怕,但如果這樣就拒絕幸福的機會,那就是因噎廢食,婚姻的幸福關鍵還是在於自己。」

在婆婆的勸導下,孫儷終於改變了自己過去對婚姻的看法,和鄧超一起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婚後的孫儷,並沒有重複原生家庭的悲劇,反而讓家中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活成了大家羨慕的模樣。

就像《幸福的陷阱》中寫到的:「生活本就艱辛。一切有意義的事情都需要為之付出。」

真正的幸福就是拼盡全力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幸,就停止自己追尋幸福的腳步。

幸福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而是豐富、充盈的人生。

把生活過得充盈,而不是完美幸福

親密關係是我們這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如果沒遇到,固然不必強求;如果遇到了,大可不必害怕。

親密關係雖然會帶來許多的煩惱和憂慮,但也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豐滿、充盈。

作家嘉倩曾經因為一段失敗的婚姻陷入深深地自我否定中,她一個人逃到了冰島,過上了獨居生活。

因為害怕再次受傷,整整一年時間,她都不敢和任何人深交。

後來回憶起那一年的獨居時光,她說:「那一年,沒有回憶,沒有故事,雖有生活,卻不算活著。」

嘉倩發現,這樣活著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她的內心還是渴望愛的浪漫和驚喜。

於是,嘉倩試著從過去的傷痛中走出來,重新去愛、去傾聽,去擁抱真實的生活。

終於,有一天,她發現鏡子的自己長成了她想要的樣子,眼角帶笑,內心充盈。她又重新收穫了愛情,走入了婚姻。

平淡的流年,因為陪伴而變得溫暖。艱難的歲月,因為彼此而變得豐滿。

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覺得我這一生並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在書中,她記載了許多和錢鍾書先生婚後生活:

搬入新居的早餐,她還在酣睡中,「拙手笨腳」的錢鍾書先生已經起床,為她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雞蛋、牛奶、紅茶黃油、果醬、蜂蜜,加上烤好的麵包,用小餐桌送至床前。

鍾書先生想吃紅燒肉,她便買來雪莉酒代替黃酒,用剪刀剪成方塊,用電爐燉紅燒肉,一次失敗後,又再試一次。

他們買來扁豆,卻把殼剝掉,吃裡面的豆子,一邊吃還一邊抱怨殼太厚,豆子太小。

楊絳先生生產期間,鍾書先生常在家中做壞事,一會兒打翻墨水、一會兒砸了檯燈、一會兒弄壞了門軸,讓人苦笑不得。

他們有過爭吵,有過矛盾;經歷過憂患,經歷過坎坷,但始終不離不棄、相依相伴,一起抵禦世態炎涼,一起築起一道不想逃離的「圍城」。

就像楊絳先生說的: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愁。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去追尋幸福。因為,幸福從來不是快樂地過一輩子,而是充實、淡然地走過一生。

寫在最後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一個人的自我,是在關係的碰撞中形成的。」

關係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自己。不要因為恐懼而拒絕美好的關係。

假如你渴望成為體貼的伴侶,不必擔心婚姻會讓你失去自由,你完全可以找到那個包容你的人。

假如你渴望成為有愛的父母,不必害怕孩子會讓你失去自我,你完全可以做一名很酷的父親(母親)。

人生是一段忽明忽暗的旅途,生活總是五味雜陳,我們不會一直快樂,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成長中,總是伴隨著痛苦;幸福中,總是伴隨著蹉跎。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樊登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9/157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