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什麼吃飯要吃「七分飽」 原來養生學問這麼多

作者: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的話胃就會鼓起來。我們可以把飽腹感和空腹感用10個級別來表示,下面的這個表格就很形象。如果是為了健康生活,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如果你還有減肥的艱巨任務,那就六分飽。

胖子和瘦子的區別,在於「吃撐」與「吃好」

瘦子們通常在第3級或者第4級的時候才考慮吃東西,而胖子通常在第5、第6級的時候就開始吃零食,很少讓自己的胃達到3、4級。所以絕大多數肥胖的人習慣在閒得無聊的時候就想馬上吃點東西,胃只要稍微有空隙,就馬上開始往嘴巴里塞東西吃。胖子就在「吃還是不吃之間,糾結完一天的光陰」。

吃太飽危害大,胖子們一定要且吃且珍惜!

吃太飽容易犯困

吃飽之後經常會打盹犯困,這是因為大量的血液被分配到消化系統加班加點工作,大腦缺血缺氧會導致人昏昏欲睡。有沒有覺得這就是「酒囊飯袋」的真實寫照?

容易加重腸胃負擔

如果你每一頓都吃得特別飽,兩頓飯之間自己的胃都是飽飽的,這會加重胃的負擔。因為我們的胃黏膜上皮細胞需要時間修復,如果胃裡面一直裝著滿滿的食物,胃不僅得不到休息還得分泌大量的胃液,長期以往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胃糜爛、胃潰瘍

容易引起骨質疏鬆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養成好習慣,「吃到七分飽」其實很容易

切忌「飢不擇食」

人餓極了看到什麼吃的都能吞下去,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飢不擇食。人在極度飢餓的時候腸胃的消化功能恰好處於極度脆弱狀態,此時如果大吃大喝就很容易造成食滯。這個時候應該喝一點溫熱的粥,適當地暖暖胃才是最好的。

兩餐間隔4~6小時

這個道理好懂,剛吃完上頓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頓,估計你也沒什麼胃口;可如果餓得個眼冒金星才開始端碗吃飯,估計也餓過了。最佳間隔時間就是4~6個小時,這恰好是混合食物在胃裡面停留的時間。

切忌狼吞虎咽

大腦發出吃飽的指令大概需要十幾分鐘,如果你火急火燎地就吞下去了一桌子美食,估計還沒反應過來胃就已經撐爆了。細細地品位每一口飯菜,不僅能感受食物的美好還能幫助唾液和胃液很好的分泌消化食物。

吃飯也要會「做假」

說白了就是多吃一些粗糧雜糧、高纖維蔬菜,因為這些食物的熱量低但是飽腹感卻很強,你吃下去就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餓了,但是又不會給你增加太多的熱量!

七分飽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提醒人們吃飯不能過量。那麼我們普通人怎麼界定是不是已經吃到了七分飽了呢?

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飢餓的。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其實,有了七分飽的意識,就是好的開始。專家提醒,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專心吃飯:對飽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備。不過,對不同級別飽的感受,一定要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如果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從而不知不覺地飲食過量。

細嚼慢咽:只有細嚼慢咽,才會感受到自己對食物熱情的變化,飢餓感的消退,吃飯速度的減慢,胃裡逐漸充實的感覺也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飽感程度的區別。然後,找到七分飽的點,把它作為日常食量。

少精多粗: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讓胃提前感受到飽,有利於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都容易讓七分飽的感覺提前到來。另外,吃需要多嚼幾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糧,能讓人放慢進食速度,有利於感受飽感,從而幫助人們控制食量。相反,精白細軟、油多纖維少的食物會讓進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覺中吃下很多。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g28mx9y.html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kknew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1/158762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