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性的弱點: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作者:
及時放棄,是一種智慧。

 

01

不懂沉沒成本,你越堅持,就越被坑。

假設你跟朋友/對象去吃自助餐。

這家店裡的食材都很新鮮,味道很好。你們吃得很飽。

當你們起身準備走的時候,每桌限量一份的黑松露鵝肝,送到了你的面前。

你會怎麼做?

我們大多數人,會心甘情願做一個「吃飽了撐的」的人,即使吃飽了,也要塞下那一份鵝肝。

即使會撐得難受,甚至因此影響到接下來的逛街、電影等休閒項目,還是會堅持「環保不浪費」的原則,讓不堪重負的胃,再加上一層負擔。

因為它們很貴、限量,我們付了自助餐的錢,不想虧本啊。(扶我起來,我還能吃!)

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

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

聽起來好像沒感覺?

但其實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栽在沉沒成本上面;

為了過去的付出和錯誤,跟現在的自己較勁,賭氣般地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相處了4年的男朋友,即使不喜歡了,也想著先湊合著過過;

等了半個小時公共交通,你甚至感覺快要中暑了,還想再堅持一下,省個搭計程車錢;

進了一個景點,明知道被坑了,但是「來都來了」,那還是轉一圈吧……

為什麼我們明知吃了虧,還是無法停下腳步?

任由已經付出的東西,對自己施加新的傷害?

02

沉沒成本考驗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自尊。

我們都害怕,被證明自己是錯的。

因為在面對質疑、遭到損失時,我們大腦中的杏仁體,都會將其識別成攻擊,本能地自我防禦。

這讓我們習慣於,把外界的反饋(尤其是負面反饋)和自我價值,完成綁定。

否認過去的選擇,就等於是在否定過去的自己。

為了緩解這種痛苦,我們寧願繼續堅持,當初錯誤的決定。

這是一種最原始的本能。

這種本能的恐懼,導致了「損失厭惡效應」:

相比於獲得的快樂,我們對損失更加敏感。

舉個例子:

你跳槽到一家新公司,薪資從6k直接漲到了12k。

你很開心,直到你無意中聽到,部門裡另一個新同事,老闆給了他15k。

我們錨定的標準,從6k,變成了15k。

於是每月多得6k的快樂,馬上被自己每月損失了3k的悲傷所替代。

賭博也是一樣。(反對大家賭博)

很多人先贏後輸,都是因為一直記得,當初最多的時候,賺到了多少錢。

賺3000的時候,被最高峰賺5000錨住;

賺1000的時候,被賺3000錨住;

虧2000的時候,又被保本錨住……

為了證明自己留在牌桌上是正確的,最後越虧越多。

生活中,因為損失厭惡,為了彌補過去的錯誤,我們會傾向於繼續加碼,把更多時間,耗在希望不大的事情上。

除此之外,我們也常常給堅持的事情,套上「擁有物光環」:

社會心理學家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提到過一個現象:

賽馬場的人們下注之前,會在眾多馬匹之間猶豫不決;

可是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馬,這匹馬在他們心中,獲勝的機率便會大大增加。

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種願望,會讓我們高估這個選項的未來價值,和事件發生的概率。

因此你已經花了錢在它上面,你不願意放棄它。

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是我們自我防禦的本能占了上風,最終影響了我們決策的正確性。

為了證明我們是對的、有價值的,我們寧願投入很多當下的精力,去給過去填坑;

去合理化,每一個過去的選擇。

於是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徹底失去了用武之地。

03

別被過去綁架,接受錯誤,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不能將視線,從過去的事情上移開,將會讓我們錯過接下來無數次止損的機會。

電信詐騙大家都知道吧。

現在我們清楚了他們的套路,可在以前資訊流通不發達的時代,被他們騙上鉤的人可真不少。

騙子們先利用人們不勞而獲的心理,許諾大家未來能拿到大錢,讓大家交個一百兩百的小錢;

然後利用這部分沉沒成本,一點一點收線,哄騙對方交更多的錢,達成詐騙的目的。

如果人們一開始,意識到不對就抽身退出,而不是盯著已經打了水漂的錢,就不會有後面更大的悲劇了。

當然了,不止騙子會用,手握更多資源的商家,更是用「沉沒成本」設計套路的好手。

凡是有人性弱點的地方,也會帶來商機。

最常見的,就是交定金了。

買車、買保險等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對產品或服務的某個部分有疑慮,不夠滿意,只差最後刷卡這一步,遲遲無法下決定。

而商家讓我們先交一部分小額的錢,用這部分沉沒成本將我們鎖定,最終完成大額的交易。

而網購、外賣的滿減也是一樣。

我女朋友每次逛淘寶,明明只需要買一瓶30多的洗衣液,最後卻非要湊天貓超市199-30的滿減。

不湊齊那30塊的滿減,就是虧了;

最後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呆在角落吃灰。

及時放棄,是一種智慧。

能幫助我們避免更大的損失,明晰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就像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所說: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04

做未來的主人,你該考慮的是機會成本。

如果說,沉沒成本決定了人們如何看待過去;

那麼機會成本,則決定了人們如何面對未來。

什麼是機會成本呢?

這個經濟學概念是指:

我現在選了選項A,如果我轉而選擇其他B、C、D、E...中的某一個,它們所能帶給我最高價值。

簡單點說,比如周末你有兩個小時時間,可以用來打遊戲,也可以用來看電影;打遊戲帶來的快樂和看電影帶來的放鬆,就互為機會成本。

相比於沉沒成本,機會成本,才是決定我們未來幸福的那一個。

但卻也是在沉沒成本面前,被我們忽略的那一個。

柯達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上個世紀,柯達是膠片時代的霸主,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它才是第一個發明數位相機的公司。

可是他們面對數位相機潛力無限的機會成本,卻死守過去膠片時代,技術和市場占有率的優勢,放不下投入的人力物力的沉沒成本。

最後在數碼時代的浪潮下,巨輪傾覆。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做選擇時,都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未來能否產生持續積極的影響?

我現在的決策,有沒有被過去的付出所左右?

想好這兩個問題,將會影響我們當下和未來的幸福水平。

沒有誰,喜歡被當作一個輕易放棄的人。

同樣地,背負著沉重的過去,也讓我們難以承受。

因為,為一個錯誤的選擇而苦苦堅持,也是一種失敗。

這時候恰到好處的放棄,才讓我們有機會更快接近,撥雲見日的那天。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鐵木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8/159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