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三孩政策出台 中國2600萬女性的痛還不為人知

作者: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自2011年始,中國的生育政策開始掉頭,從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全面放開二孩……在一次次的政策加碼中,人們早已遺忘了30多年前,中國2600萬育齡婦女承受過的隱痛。

你聽過「節育環」嗎?

即便大多數人和說姐一樣感到困惑,但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世界佩戴節育環的女性有三分之二在中國。

在中國,節育環是近半數夫婦首選的節育方式,它在1982年隨著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進入國人的視野,從此生育不是女性個體的事情,而是關乎整個國家的命運。

節育環是一個時代的「功臣」,也是一代女性的「緊箍」。

在轟轟烈烈的計劃生育進程中,上億的女性個體合力支撐起了這個龐大的里程碑,但女性們微弱的聲音,卻被淹沒在了歷史滾滾的洪流之中。

在藝術家周雯靜名為《女人系列·節育環》的策展現場,300多個形狀各異的節育環按照1:1的比例,被精緻的黏貼在一處藍色絲絨展板上。許多女性在這幅作品前流淚,一些女孩則陪著媽媽,取掉了節育環。

周雯靜在B站分享陪母親去取環的經歷後,被彈幕的評論洗版,超過4000在視頻中評論他們的母親也佩戴了節育環。

南京郵電大學人口學者孫曉明曾表示,在未來10年,有約2600萬婦女絕經後需要取環,但直至如今,依然沒有任何工作指標要求為絕經後的婦女及時安全取環。

由於宣傳不到位,很多女性甚至不知道節育環不僅有年限,還要在絕經之前取出。很多被遺忘在身體裡的節育環,最終是以疼痛的方式,喚醒女性久遠的記憶。

在此之前,人們從未意識到這一個個小環,正以一種溫和的暴力,在經年累月中殘害著女性的身體。

這種在二戰後興起的避孕方式,本質上被認為來源於對女性的歧視

1

媽媽們的隱痛:節育的痛由女性咽下。

「從來沒有人告訴媽媽,身體裡這個環需要取出。」

2011年,周雯靜在四川美院讀研一時,她遠在湖南株洲的媽媽在醫院做了一場手術。取出她置於體內20多年的節育環。

由於使用時間過長,媽媽的環已經和子宮融為一體,緊緊地嵌進了肉里。

周雯靜在採訪的視頻中講述了母親取環的經歷圖片來自一條

手術後,周雯靜的媽媽出現了大出血的狀況,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並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這使整個家庭都受到了震盪,這件事情也在她心裡埋下種子。

此後陪媽媽往返醫院看病的經歷,讓周雯靜看到了人身上殘酷、生物性的一面。「在醫院,你常常能看到一個人社會性和生物性衝突的時刻。」周雯靜說。

在周雯靜的童年記憶里,父母很少提到生育問題。她只知道,每家只能有一個孩子,更她對媽媽體內的金屬環一無所知。

第一代節育環

她開始在網絡上查找節育環的資料,原理、副作用、歷史……卻發現這個問題在過去極少被觸及。

在這類話題之下,男性的面孔總模糊而躲閃,唯有女性獨自忍受生育之苦、遍體凌傷。

更讓她震驚的是,即便女性自身大多也對節育環的運行機制和使用注意事項,依舊一無所知。

視頻地址周雯靜在一席的演講:身體的對立面

而後誕生了文章開頭,那場名為《女人系列·節育環》的策展,由此引發的一項積極討論是,很多年輕人開始關心自己的媽媽,詢問媽媽是否上過環,上環多久了?取出來了嗎?

她的舉動,讓那些被遺忘再子宮裡的有年代感的物件,再次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里,也讓一些上環許多年的媽媽及時取出了身體裡的環。

而周雯靜並沒有停止追問,一個節育環,從剛放進去身體時的一個異物,到二十年後嵌進器官、再次割裂,是怎樣的疼痛?

2

「這個痛一輩子都忘不了」.

回憶起十年前取環的經歷,已經67歲的老人常素春(化名)在電話里不斷重複,「太遭罪了,太遭罪了。」

絕經四年後,常素春發現下體又開始淅淅瀝瀝的出血了。

她很害怕,去縣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她,不是癌症,就是節育環該取了。

「你這個環取出來可能得受點罪。」

常素春回憶著當時的情形,婦科醫生的對著B超圖像告訴她,環已經長到了肉里。

「取環」本是一項常規手術,但對於進入絕經期的婦女——年齡大都在50歲以上,有的已70多歲,給她們取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醫生表示,節育環超期不取,不僅有可能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危害,並且會影響其他疾病的檢查。絕經超過2年者,節育環的取出困難率達到43.9%。若節育環發生「嵌頓」,取出時還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等情況。

圖片來源:百度新聞

搜尋新聞媒體的往期報導,有一名女士經歷三次取避孕器失敗,盆腔里有積血、積液,子宮多處穿孔,甚至連腸子都破裂了。導致她最後摘除了子宮;

另一名女士體內的節育環帶了16年,因為子宮萎縮失去彈性,長在了肉里;

還有人做節育環取出手術中導致子宮穿孔。

……

一些女性戴了二十多年的節育環,卻根本沒人告訴她這個東西一定要取出,也從未意識到身體的一些不適症狀與節育環有關。直到絕經後發現婦科病、子宮萎縮、宮頸病變、宮頸癌等嚴重婦科疾病,才去醫院就醫。

即使是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多數的中老年女性對抗這種痛苦的方式,就是「不想它,不講它,遺忘它」,只要「日子還過得下去」。

孫曉明介紹,根據他們團隊的測算,僅在中國農村地區,就有約1/4已絕經的中老年婦女沒有將避孕環適時取出。

圖片來自一條

更多的人,因為沒有明顯副作用而忘記取環,等到想拿出來時,危險程度早已直線飆升,嚴重的甚至需要開腹手術,又會帶來宮頸損傷、大出血和子宮穿孔等風險。

深究女性們取環的痛苦經歷,「害怕」和「不知道」,是她們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加上原有的一些婦科疾病,使得節育環的傷害又增加了一層。

3

一段需要被看見、被記起的歷史

當時間倒退40年,節育環是那個時代使用最多的避孕方式。

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強力推進,相繼開展了遍及全國的群眾「大結紮」、「大上環」運動,男性絕育、女性絕育及人工流產手術者在短時間內都創歷史最高,總避孕率均迅速升至全球首位。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和其他幾種避孕節育方式相比,節育環更為高效、簡便、經濟、可逆,又可長期避孕。

一方面,我們國家當時大部分地區都是農村,哪怕是城市,保險套也是又貴又難買,不是每個家庭的第一選擇。並且避孕藥很多婦女不知道怎麼吃,或者是容易忘了吃。計生委每個月發放保險套的話,成本高效率低,根本無法保證保險套一定會被使用。

這個時候,節育環就成為了最優選。

節育環在子宮的位置

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0》數據,1980年-2009年的30年間,全國共實施6.61億次婦女節育手術,其中上環術2.86億次(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婦女結紮術0.99億次,流產術2.75億次。

對於生育的話題,中國女性幾乎習慣了作為一個被動接受者。

相較於避孕藥和保險套,上環不依賴個體,並且可管可控。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項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顯示,87%的節育措施都用在了婦女身上,而放置宮內避孕器(俗稱「上環」)的比例達到41.4%。

在這些冷冰冰的數據背後,是一代育齡女性的犧牲。

節育環一旦放進女性的身體,無法自行取出,極大提高了計生委的工作效率,並且當時的節育環都是惰性節育環,價格低廉。

當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得如火如荼,基層在落實政策過程中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比如,將上環和工作轉正、孩子上學、孩子上戶口掛鈎。雖然法律沒有規定已經生產的女性必須上環,但女性還是成了這個政策的犧牲品。

曾經的計劃生育查環查孕證明

也正因此,80年代達到育齡期的女性,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使用節育環的人。

當年,計生委開始推行節育環的時候,基層計生工作者有絕育率的指標,卻沒有任何指標,要求他們要提醒絕經期的女性要及時取環。

在「結貧窮的扎,上致富的環」的口號下,育齡女性們被動地承擔下了節育的主要責任。

沒有人給婦女做知識的普及,沒人講解避孕環的原理,也沒有人告訴她們避孕環有使用年限的,如果不取可能面臨子宮穿孔甚至更嚴重的併發症,不是放進去就一勞永逸。再加上地方衛生條件差、認知不普及,人們對如何關注自己的身體一無所知。

上海黃浦區曾在2014年針對2054位女性,進行了一項宮內避孕器使用情況調查。有超過一半的受訪對象的宮內避孕器已經放置超過20年,還有部分絕經期的女性的宮內避孕器仍未取出。

上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楊秀蘭在調研中發現,絕經後未取環的婦女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因為不知道需要取出,還有四分之一因為沒有症狀,想不到要取。

30多年過去,獨生子女政策成了過去式,三胎的時代已然到來。

當節育環漸漸退出時代舞台,上一代人想生不能生的困境,已經變為為當代人能生不願生的堅持。

只是,那些已經老去的、被遺忘的女性,該由誰來提醒她們取出體內的節育環呢?

避孕從不只是女性的事,

我們呼籲更多人一同參與進來,

關注那個時代女性

共同承擔、卻不曾講述過的傷痛。

也請你在看完這篇文章後,

回家詢問媽媽或者其他女性長輩,

關心她們有沒有及時取環。

因為那段被遺忘的歷史,

迫切需要被看見、被記起。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精英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02/160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