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404:職場裡的90後女性,已經開始被歧視了

作者:

最近又被職場上的魔幻新聞扎心了:

一個27歲的女性求職者找工作,居然被面試官嫌棄年紀太大?!

當事人是位年輕寶媽,生完孩子才幾個月,趁時間隔得不長,打算回歸職場。然而當她信心滿滿的投出簡歷後,卻石沉大海,了無音訊。抱著疑問去問了 HR,收到回復如下:

其實也挺佩服這 HR的,敢直接把年齡歧視以官方招聘的形式表露出來,真是個「大聰明」

寶媽後來給的回覆也亮了,說自己家裡倒是有個小的還沒斷奶呢,你倒是要不要?

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可笑完又覺得很氣。27歲怎麼了嗎?

碩士畢業都26了,哪怕一畢業就坐火箭生孩子,生完也27了,所以我不知道這位 HR的眼裡還有適齡工作者嗎?

作為一名在企業中執掌「人事大權」的 HR總監,同時也是一位80後寶媽,我對職場中的年齡歧視、性別歧視無比敏感,每時每刻都在要求自己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求職者。

但我畢竟不是太平洋警察,面對同行拉低下限的行徑,時常深感無能為力,只好頻頻無能狂怒。

那我只好祝福這家企業永遠別做大做強,別有機會禍禍更多人了。

職場對女性求職者的不友好,這是老生常談。

面試中,單身的會被問有沒有男朋友,有男朋友的會被問打算什麼時候結婚,結婚了又會被問什麼時候要孩子,生完孩子又會被問計劃生二胎三胎嗎?

很多公司都喜歡對女性求職者刨根問底,把人家的隱私扒得底都不剩,可一旦換成男性求職者,他們往往又不會問這麼多,擱這雙標得很。

於是女性們在職場所要面對的,就是一邊是延遲退休,一邊27歲都被嫌年紀大,未婚的人家怕你結婚生育請產假,已婚的人家怕你分心家庭沒精力加班……

你告訴我這一串 buff疊下來,女人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這時候有人開始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他們說那還是怪你不夠優秀,現在職場那麼卷,你卷不贏別人就別怨天尤人。

好吧,那你看北大研究生夠不夠卷?一般來說應該屬於卷王級別了吧?

人家同樣淪為了職場性別歧視+年齡歧視的犧牲品。

蘇黎傑來自河南農村家庭,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大學。本以為,以她這樣的學歷背景與聰慧努力,一定能在人才市場上如魚得水。

但是蘇黎傑因為讀書晚,讀完研究生已經28歲了,經歷幾次找工作碰壁之後,她發現在臥虎藏龍的北京,年輕人芸芸,自己其實沒那麼好就業。

糾結許久之後,她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離開北京,回老家南陽。按理說,這樣傲人的學歷背景在小城市應該相當有競爭力?

可幾個月過去了,蘇黎傑仍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一個北大才女從一線城市回到自己的小天地,本來就已經轟動四鄰,現在又閒在家裡沒有事業,難免惹出一些閒言碎語。她常常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知道自己實在是不能再這麼無所事事的待下去了。

終於,她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個招油漆工的廣告,決定先試試。

其實我很佩服蘇黎傑,手握北大碩士文憑卻一點「privilege」都沒有,連油漆工都願意做,那還有什麼事是她做不成的呢?

但看到連北大碩士都沒法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這當 HR的實在唏噓不已,這不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今天我不光要說現象,還想從人力資源的角度,為大家提供點解決思路。

首先,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企業總喜歡對女性的年齡做限制?

核心原因終究逃不過社會對兩性的性別刻板印象。

認為女性需要且理應比男性承擔更多的家庭內職責,產假至今沒有做到男女同休,而27+女性普遍到了婚育期,因此當企業想讓員工為公司奉獻更多精力的時候,直接默認男性是比女性更「好用」的人選。

可男人也別偷著樂,因為當你「大齡」到一定程度,你也會和女人一起躺槍。

前幾天,一個老同學跟我說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她最近去一家業內知名的社交 app公司面試。面試的時候發現老闆是90後,比她小五歲,而老闆的辦公室外邊坐著的員工,一個個幾乎全是95後。

其實從內心深處,她一點也不排斥給年輕人打工,和年輕人共事。可惜年輕人看不上她,嘴上客客氣氣,言談中各種大媽式嫌棄。

潛台詞:「我們一群年輕人,您來了能幹嘛?」

想來,在這個95後甚至00後活躍的網際網路世界,初代90後已經30多歲了,是後浪眼中的「老人」。

當95後00後都開始和初代90後爭奪話語權的時候,30歲以上的人哪裡還有立足之地?

本80後都要瑟瑟發抖,心有戚戚了好嗎!

這就是職場會存在年齡歧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了,因為新成立的年輕企業越來越多,公司員工一個個都嫩得能掐出水來,主管都是90後了,招個年齡比自己大一截的下屬,算怎麼回事兒?

後浪看前浪的有色眼鏡,可是會無差別掃射「大齡青年」,不分男女的啊。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中,有贊不是什麼大佬角色,但要論「年齡歧視」,有贊 CEO白鴉算是一哥。

白鴉當年在公司公開宣布,招聘32歲以上的員工,需要由其本人親自審核,且32歲以上女員工慎重推薦。

裝都懶得裝一下,在他這裡,歧視被搬到了明面上,成了一種明文規定。

從社會層面來看,「少年出英雄」在我們的文化中備受推崇,少年成名(如今叫養成系偶像),少年神童(如今叫牛娃)是中國新聞報導中永不褪色的熱門話題,總感覺一件事如果在年少時早早完成,就代表了擁有過人的本領和成功。

似乎很多人的邏輯是,如果一個人在15歲時考上大學,那他/她就很有可能在30歲時得諾貝爾獎。相反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器晚成」已經不受待見了,對那些復讀了兩年20歲才上大學的人,就會帶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甚至心理鄙視。

一個23歲和一個30歲的求職者,哪怕他們的期望薪資完全一致,甚至後者還比前者擁有更多的職場經驗,但他們在 HR眼中的評分卻是完全不同的。

招生,招工,招聘,到處都充斥著年齡歧視,幾乎每一項工作都要註明年齡不超過 xx歲——這個 xx是多少,好一點的是45,誇張的,我連30都見過。

其次,求職中被歧視了,別忙著鬱悶,先問問法律答不答應。

企業招聘時提出年齡要求,是合法的嗎?

當然不合法啊親!

除非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或所在行業、崗位有特殊要求。否則請一律參照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雖然我國勞動法等基本法中明確企業享有用工自主權,但前提必須是依法行使。

所謂就業中的年齡歧視,一般是指沒有法律准許的原因,就對不同年齡的求職者或員工加以區別對待。

遇到這樣的情況,勞動局敞開大門歡迎你!

在紐西蘭面試工作,HR如果問你年齡、婚姻情況,那這個 HR就離被炒魷魚不遠了,犯錯有二:年齡歧視和侵犯隱私。

最後,作為別人眼中的「大齡女性」,在職場內該如何避免「年齡坑」?

從目前趨勢來看,「大齡女性」遭遇的職場歧視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假如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就要想出應對的策略。

勇敢拿起法律武器。

在針對女性的職場歧視這件事上,我們還是遺憾的發現了不該有的漏洞。

比如某些地區中小學教師招聘「擇男錄取」,美其名曰校園裡男老師多了可以增加學生的「陽剛之氣」,然後對男考生大搞降分特權。

長沙「男老師4分進面」的奇葩新聞就曾經震驚我全家。

但女性求職者卻鮮少向勞動部門或律師尋求幫助,對性別和年齡歧視的直接訴訟寥寥無幾,她們逐漸隱藏於家庭事務中或不合理的邊緣崗位上,在職場上失去了大展宏圖的機會。

弱勢一方有沒有公平,不可能全依著強勢一方有沒有良心。

還需要你我用行動喚醒和詮釋共同的主旨,用法律武器和不可阻擋的女性力量,捍衛自己的權利。

弱勢群體有能力與大環境抗衡嗎?

這是一個常常令我們感到迷茫和沮喪的問題。

可事實上,世界確實在以我們難以覺察的速度發生著變化,有人推動了它。

女性從過去沒有接受教育和外出工作的權利,到成為如今的獨立個體,歷經了漫漫千百年。

過程緩慢,結果卻驚人。

是的,重要的是有人推動了它,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不畏艱難地推動了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卞千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18/196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