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乾貨)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看這篇就夠了!趕緊收藏

「老王家小王,高一高二成績也一般,當時的成績估計連個211都夠嗆,高考竟然裸分考上了清華,聽說還沒有報什麼課外班,真不知道這孩子怎麼學的?」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研究生,可怎麼孩子就學不好呢,難道是在醫院抱錯了?」

小明是我家孩子的小學同學,在小學,成績比我家孩子還差,不知怎麼,上初中後,小明的學習成績遠遠超過我家孩子,現在我家孩子,平時做作業馬虎經常出錯,不督促就不知道主動學習,怎麼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呢?

我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每一科作業都認真檢查,感覺自己都把課本學會了,可是孩子考試成績卻不理想,他自己卻不以為然,也不放心上,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向我訴苦,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績那麼好,自己家的孩子還不知道主動學習,家長想盡辦法,卻感覺無能為力,到底該怎麼讓孩子自己去主動學習呢?

作為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接觸過大量的家長類似的案例!同時作為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我曾經也有類似的困惑,今天,我把總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本文純乾貨,參透一篇就可以使孩子有很大的改變!)

我們知道,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思想,這時如果不能讓孩子在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內驅力),他(她)就不會去自己主動學習的!

首先我們有必要講一下學習動力的概念,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下文的實施方法!

什麼是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就是推動引導和維持人們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力量或內部機制!

學習動力一旦形成,它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有一定的動力使學習過程中的注意狀態,興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難時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學習動力分內部動力(內在心理因素轉換如興趣信念理想好勝心榮譽感等)和外部動力(父母的鼓勵、教師的表揚,競爭的獎勵等外部力量激發的)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優等生的學習動力比較廣,水平較高,表現出較多類型的學習行為,差等生則相反。

有學習動力不一定有良好的學習行為(比如缺乏自律,沒有養成好習慣),也不一定會有好的學習結果(比如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答題技巧等)。

學習動力通過學習行為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敲黑板啦!父母們一定要明白,有了學習動力,也不要忽略了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訓練!(但學習動力是前提)

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

家長篇

一.擺正心態,從腳下開始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怎麼考這麼點分數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不喜歡我」的消極情緒。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考60分,那70分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考100分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考那麼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且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教師乾脆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緣故。

父母一定要認識到這種差異,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學習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以前父母沒有重視,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現在,你就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人生很長,現在不行,努力就好,學習能力是伴隨人的一生的,什麼時候改變都不晚!

認識到了差異,就不要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標!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先樹立一個短期的小目標,目標以經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為前提。然後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並監督執行。當目標實現時,再制定下一個經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也可以同時獎勵。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再努力、再實現的過程,逐漸樹立孩子的信心。

二.做好榜樣和陪伴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跑去看電視、刷手機、跳舞,而是陪伴孩子學習!那麼如何陪伴呢?打個比方,父母陪著孩子做作業,如果父母是大老虎,孩子是小白兔,一隻老虎監督一隻小兔子,小白兔肯定是害怕做作業的。

而當父母也是一隻小白兔,陪著另一隻小白兔做作業,那么小白兔就會覺得被陪伴著被支持著,於是就能很開心地把作業做起來。

同樣是陪著做作業,效果大不一樣。前者是監管,後者是才是陪伴,孩子需要的有情感連結、情感支持的陪伴,而不是嘮叨式打擾和監管!否則母慈子孝就會變成雞飛狗跳!

有個清華學子在介紹自己的成長時,是這樣說的,她的母親小學畢業,根本輔導不了自己的作業,但是,每天母親就坐在自己對面,或看書,或織毛衣;就是這樣簡單的陪伴,渡過了自己的學習生涯!我們能從中體會到什麼呢?

對,父母在陪伴孩子作業的過程中,要確保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關注親子關係要放在關注孩子作業之上。來自父母的愛,情感層面的支持,這是孩子最大的動力來源!

三.培養學習成就感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是因為遊戲能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如果我們讓孩子在學習上找到成就感,相信他們會喜歡上學習!

要想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我們父母應該學會鼓勵,比如,當孩子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把題目完成之後,家長要給予一定的鼓勵。

鼓勵的時候不能光說:你太棒了,你好厲害呀!而是要強調孩子努力的過程,比如這道數學題有個「套路」,很容易讓人犯錯,而你通過獨立思考,這麼短時間內把問題解決了,效率真高!我們誇獎孩子時,要刻意對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產生重視,從而讓孩子有意識的鍛鍊這方面的能力。

鼓勵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只注重學習結果,比如考了多少分,錯了幾道題……就會打擊孩子學習的興趣!

孩子大了,希望被認可,需要證明自己,獲得價值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積極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優點,放大它,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更加需要證明自己,從而更努力學習!

四.培養學習責任感(自主感)

很多家長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做作業不認真,不主動思考——反正有家長檢查。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從而使孩子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被動的應付老師和家長!因此,父母監督孩子學習,切記矯枉過正,比如孩子做作業經常出錯,可以讓老師批評他,而不是家長檢查作業後,感覺自己都會了,上課不注意聽講!這反倒不是我們想要的!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不過多干涉孩子的學習,是培養孩子責任感、自主感的關鍵!

五.讓自律成為一種習慣

由於大部分的孩子天性都喜歡玩,在自律性方面都很難控制自己,所以在習慣養成的開始階段,家長和孩子最好共同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的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東西。這樣就不至於孩子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你讓他學習或做作業,而引起他的反感,因此造成他對學習的負面情緒。

如果有學習計劃了,家長和孩子在學習之前就可以和孩子為學習做準備工作,讓孩子從心理上就能接受學習。在計劃的剛開始的前一段時間可能是需要家長的督促和管理,漸漸地,形成習慣之後,孩子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家長就可以放手了。

習慣的力量,就是培養孩子的自覺行為。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被動養成到自主成長。

學校篇

家長應該傾聽並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每天和孩子交流討論學校里發生的新奇、有趣的事,這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

定期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讓孩子對老師有好感!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不少孩子是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學習某一門課,這也說明了老師對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作用。

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他們的老師是好老師,老師喜歡他這樣的話語。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對這個老師很尊敬,那麼他就會專心去聽這個老師的講課。

由於他專心聽課了,老師講的內容他自然能夠掌握,即使是有個別地方不懂的,他也願意問老師。老師自然喜歡,專心聽課,不懂就問的學生。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不論老師以前怎麼看待他,都會由此而變得喜歡。當孩子能夠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喜歡和重視了,那麼他就會更加的喜歡這門學科了。

朋友家的孩子,她非常的喜歡她們的英語老師,只要是英語老師給上課,她就一定會好好的聽。她的英語課程,父母從來沒操過心,她的英語成績也一直是非常好。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對學生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初中的孩子,老師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

有位家長曾告訴我,他的孩子在初中一年級時,數學成績很差,滿分120經常考80多分,家長用了很多方法,包括每天監督孩子寫作業,報輔導班等,結果作用都不大;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開始認真寫作業,數學成績也開始慢慢提高了。後來有一次,和孩子聊天中才知道,原來有一次數學老師誇他上課坐得直,因此,孩子受到了鼓舞,上課認真聽講,開始用心學數學了!

所以說,孩子的學習動力,可能就是老師的一句話!

另外在學校,引導孩子加入一個積極向上的朋友圈子也很重要,這樣既可以相互鼓勵又能相互監督,還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孩子學習動力的產生,也許就是同學之間的競爭!

理想篇

有很多名校大學生考上大學後,發現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活著,因此而焦慮抑鬱!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上大學前,只是為考試而學習,沒有自己的明確的理想目標!下面這個故事就深刻說明了理想的意義!

當年,有個學生高考,物理只考了5分,物理、化學、數學一共也只考了20分,因為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進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學習。九一八事變後,他覺得物理才能救國,從而轉學物理,並成為了一代科學偉人,他就是錢偉長院士,要知道物理在之前既不是他擅長的也不是他感興趣的,只是因為使命而改變。

所以說,孩子從小樹立理想,才是他不斷進取的動力!

那麼如何激發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呢?

孩子小的時候,理想是多變的,不確定的,我們可以多帶孩子看世面,發現孩子的興趣,放大興趣,幫助孩子樹立夢想!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那麼帶孩子去歷史博物館,孩子對中國的歷史感受就會更深重,就更能激勵自己探索歷史知識!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只有在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你才會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從而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自然會朝著能實現他的夢想去努力——應該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應該大量閱讀哪些方面的書籍、應該努力考入哪所學校、哪些國家的哪所大學更適合從事自己夢想方面專業的研究……有了目標,還害怕孩子不愛學習?

總結:讓孩子產生內驅動力,從而主動學習,要從解決孩子的思想問題入手,關鍵在家長和老師的配合,我們從3方面,7大點闡述了培養孩子學習動力的方法!希望家長們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問題,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學習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培養優秀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張老師家庭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06/16024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