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方法簡單但很管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缺乏"內驅力"。

所謂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這是一種由孩子內心生發的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內驅力,他們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孩子學習缺乏"內驅力"的原因是什麼?

1、來自家長"超限效應"的影響

超限效應指的是由於作用時間過久、刺激過度而引起的心理叛逆現象。

超限效應來自於一個發生在馬克•吐溫身上的小故事。馬克在剛開始時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決定捐款,但隨著十分鐘又十分鐘的時間過去,馬克覺得不耐煩了,就決定分文不捐,甚至還從盤子中取走了兩塊錢。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勸說孩子寫作業,當第一次說的時候,孩子還會聽一聽,隨著提及次數的增加,孩子反而會覺得不耐煩,做任何與學習相關的事都提不起絲毫的動力。

2、孩子缺少來自父母的肯定

《資治通鑑》一書中寫道:"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很多家長信奉採取嚴厲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才,家長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得做什麼。父母過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立著大大小小的規矩,卻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肯定和讚揚,孩子不僅沒有自由,生活學習的壓力還格外的大。即使父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也無法改變這是一種傷害孩子的行為。

當然,孩子學習的內驅力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探尋其中的動因。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1、滿足孩子基礎性的需要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他把我們人體的需要分為這幾個層次:從底層到高層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那麼我們讓孩子學習的這種需要就是孩子的最高需要,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倉稟實,而知榮辱。"對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只有滿足孩子基礎的需要,那麼他們的高級需要才會實現。具體來說我們先要滿足孩子的歸屬和愛的需要,孩子的這種學習內驅力才會產生。因此如果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較差或者是我們的家庭氛圍不好,那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自然是難以產生的。

2、引導孩子給自己設定目標

滿足了孩子基礎的需要,還不能自發的產生驅動力。要轉換為內驅力,還需要一個關鍵的步驟:家長幫助孩子給自己設目標。孩子畢竟是孩子,在低齡階段,甚至連全局觀都沒有——儘管他會有模糊的方向和嚮往,但基本上是很難設定合理的、科學的目標的。

所以,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把目標整理出來,並幫助分解目標,分解到階段。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幫助他設定合理的目標,目標需要清晰、具體、可衡量、可達成;

同時幫助孩子理清現狀,那麼目標和現實的「落差」就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當然,目標不應當太高,太高了,孩子容易受挫,對於建立自信自然是不利的;目標也不宜太低,太低太容易,在過程中孩子體驗不到足夠的努力,也很容易因為太簡單太容易而覺得無聊,也不利於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3、強化孩子積極正向的心理

要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內驅力,應該做的是強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正向的心理體驗,讓孩子在一次次從無到有的「努力→達成」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力,體驗到自身的力量,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自信。這種自信作為堅實的基礎,又可以在下一次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孩子可以就事論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困難、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歸咎於「我不行」。這樣,孩子就可以不輕易言敗、願意再次嘗試,去尋找方法,克服一一提高一一達成,於是再一次地體驗「我可以!」,從而繼續增強信心,於是越來越強,良性循環!這就是培養孩子的「成長性思維」!

4、培養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論語•雍也》有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這句話就給出了學習內驅力的說明:找到孩子學習的樂趣,就可以讓他們主動學習。兒童心理學發現,孩子們在乎的興趣點並不複雜,比如神秘、新奇、刺激、競爭、被肯定等等。家長們可以嘗試把這些理念結合到他們的學習、作業當中,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至少我們的孩子會每天在安親班和小朋友們比著把作業快快地做完,然後被老師肯定和表揚,這樣他回家後就可以開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畫地圖,玩遊戲,下象棋等,而這些又可以激發孩子把後續的事情做得更好。

5、幫助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還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意義並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

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寸草春暉話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5/152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