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去年土地收入占總財政收入44% 人口銳減成中國樓市最大隱憂

—賣地收入屢創新高 占中國地方財政84%

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依賴賣地收入,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隱憂,北京一直想解決這問題,但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環境,這個問題就像吸毒一樣,地方政府根本戒不掉。有數據顯示,2020年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高達8.4萬億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有經濟學者認為,除了房地產,中國政府已沒有其他方法維持經濟增長。

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依賴賣地收入,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隱憂,北京一直想解決這問題,但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環境,這個問題就像吸毒一樣,地方政府根本戒不掉。有數據顯示,2020年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高達8.4萬億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有經濟學者認為,除了房地產,中國政府已沒有其他方法維持經濟增長。

有中國財經界博客翻查政府數據,2020年中國所有城市的賣地收入,高達8.4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財政收入的44%、占地方財政的84%,相比2019年賣地收入占全國收入的40.3%的高位,再一次創下歷史新高。

截至2021年4月數據,全中國今年土地收入約2.1萬億元,同比增長35%,占全國財政收入的27%、占地方財政收入的52%。在全國多個城市中,2021年第一季度,賣地收入最多的是上海,超過900億元,緊隨其後的是賣地超過700億元的杭州,第三名是廣州,賣地逾300億元。

有大陸財經分析員警告,「各級地方政府如果停止賣地,估計正常運轉都成問題。」

資料圖片:中國地方政府準備出售的一片土地。(Imaginechina)

地方政府藉買賣土地「盤剝取利」成為最終贏家

江蘇南京一位房地產仲介公司的陳女士向本台表示,地方政府向房地產發展商賣地,背後其實有著一套發展成熟的「灰色理念」。

陳女士:「有很多類似隱形公關,你首先要去認識這些人才有資格去拿地。但認識是沒有用的,只是認識的話,招標是招不到,當中也有類似回購,就是暗中給這些人回購。這些都是比較傳統的理念,但後面其實有很多的東西,例如拿地要貸款,會給你指定銀行,而這些指定銀行也肯定是和這些官員關係比較好,或者有指定好的,當中也有利益輸送的。」

陳女士認為,即便當局對房地產制定越來越多監管規條,但在整個土地買賣當中,地方政府才是最大的贏家。

陳女士:「監管越多的話,包括就是你拿到一塊地,三年內要建造的,如果不建造的話,每年要給錢給政府。造好房子之後也有限價,包括裡面有很多質監、品檢部門、消防,都是有這種層出不層的灰色理念的,最後都是貪到韭菜頭上、消費者頭上了。」

中國經濟學者司令表示,地方政府這種依賴炒地的發展模式,和炒房子事實上是「換湯不換藥」,以『國有化』的名頭來踐踏人們對產權的合理需求。他認為,當局宣布房地產政策、市場出現大混亂後,當局為轉移視線而從土地政策下手。

資料圖片:2011年2月11日,曾經是農民的李惠山(音譯)在他的新公寓外散步,附近的一塊板子上掛著一幅畫,畫面顯示河北省安平鎮為農民搬遷而建造的公寓樓。

司令:「政府這種賣地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福利,而不是真正的買賣。政府信用的缺失,以及尋租空間的擴大,都可能導致市場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信號,所以說這些『炒地熱』,其實是繼『炒房熱』之後,中國政府推出的又一個想要暫時穩定市場信心的幌子而已。這樣的模式註定不可能長期下去。」

中國人口銳減成為中國樓市最大隱憂

司令又提到,中國近10年間人口銳減,將失去其經濟增長的優勢,「把土地作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只能夠說明『黔驢技窮』」,認為中國已經缺乏推動經濟增長的渠道。

事實上,中國四大直轄市部分核心社區的常住人口在10年間銳減超過22%,其中北京人口減少幅度高達22.9%。根據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屬於北京核心區的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常住人口為181.5萬人,相比10年前的216.2萬人,大幅削減了約20%,而北京的東城區跌幅更大,從2010年的91.9萬人,銳減到目前的70.9萬人,降幅達到22.9%,是4個直轄市降幅最高的區域。

另一經濟學者賀江兵則認為,包括香港多地亦存在這種依賴賣地的經濟模式,但「畢竟土地是有限」,這種收入模式很難延續。他認為,如果地方政府收入主要靠「土地出讓金」的話,會產生「地方政府希望房價會漲」的現象,最終只會拉高生產成本,對經濟造成打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16/160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