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思敏:數據之外 中國經濟放緩壓力有多大?

作者:
自中共高層提出中國經濟「內循環」為主,現在開始向公務員和教師「開刀」,凸顯「內循環」成效未臻,「內卷」已先行。而當中國最穩定的這兩大職業群體開始內卷了,那些更廣大的升斗小民的日子艱難也就可想而知,而中共宣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變成空話一句。

今年中國經濟一季度GDP增速回升至兩位數18.3%,除了低基數效應外,主要仰賴投資等,但這背後也有殘酷現實,即沿海許多出口加工型的企業都紛紛倒閉或歇業

中國2021年第二季GDP增速等多個經濟數據,即將於7月15日出爐。在此之前,中共有關當局似已用若干行動說明了下半年中國經濟放緩的壓力實在不小。

如「時隔一年多再提降准,且超預期提全面降准」。在中共百年慶祝大會閉幕後不久,國常會7日提出降准,2天後央行就迅速宣布,自本月15日起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相當於向市場投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而央行官員表示今次降準的三個目的: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援實體經濟,則被官媒解讀為繼續樂觀看待經濟表現。

但從公開報導可知,在這次降准消息落地以前市場上聲音,包括專家學者、研究機構,根據一季度「亮麗」數據預測當局貨幣政策,幾乎一面倒認為會是定向降准,結果出來是全面降准,還一下子「放水」萬億元,表面是刺激市場、刺激融資消費,但側面卻透露了國內絕大多數企業融資難、市場低迷的殘酷現實。這既可說明決策高層其實對下半年經濟下行的擔憂已經很嚴重,也說明上半年經濟樂觀不無假像。

再如「從下到上都在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7月12日,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出台針對性的政策,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在中央官員這次喊話之前,公開報導顯示,近月來,全國各地紛紛多舉並措「穩外貿、穩外資」。

眾所周知,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回升至兩位數18.3%,除了低基數效應外,主要仰賴投資、進出口同比增速跳高,其中,出口拉動尤其功不可沒。但這背後也有殘酷現實,即沿海許多出口加工型的企業都紛紛倒閉或歇業,包括經濟第一大省、第一外貿大省的廣東地區。

原因是出口企業「三座大山」──匯率升值、原材料漲價、海運費用飆升的三重壓力,擠壓外貿利潤。不少外貿企業現狀一言蔽之是「雖然訂單不算少,結匯的人民幣越來越少,10萬元損失7.2萬元人民幣,運費漲了近5倍,有單不敢接,不敢放大產能」。據《中國經濟周刊》今年5月一篇調查報導,由於「越接訂單越虧」,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更嚴重的問題已非融資難融資貴,而是有一種自救是「躺平」。

另外,「公務員和教師被砍獎金福利待遇」消息甚囂塵上。最近,多地公務員及教師陸續傳出取消績效考核等一系列獎金,已經發放的要退回。據網上曝光的內部文件與微博討論顯示,這似乎是全國範圍的部署。其釋放的「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信號極為明顯,並且間接證明國庫財政難關、經濟確實出現了某些重大問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自中共高層提出中國經濟「內循環」為主,現在開始向公務員和教師「開刀」,凸顯「內循環」成效未臻,「內卷」已先行。而當中國最穩定的這兩大職業群體開始內卷了,那些更廣大的升斗小民的日子艱難也就可想而知,而中共宣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變成空話一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4/161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