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當孩子憤怒的時候,試試這4個方法!高段位父母都在用

想像一個場景,當孩子們不吃東西的時候,大喊著要你吃餅乾,不給你吃東西或者很生氣的發脾氣砸東西,你怎麼辦?

有些父母選擇遷就孩子,讓孩子可以停下來。有些家長不知如何應對,選擇轉身走到另一個房間。每個人的反應都反映了他們對孩子負面情緒的態度。

其實當孩子憤怒的時候,對我們國家來說既是一個重要挑戰,又是通過一個發展機會,因為只有這樣的時刻,正是教孩子情緒進行管理的好契機。

這裡有四種方法來獲得靈感。

01

覺察自己,保持冷靜

孩子出軌的哭聲不斷傳進耳朵里,真的很煩!但是你最好忍住發脾氣的衝動。

以免學生脫口而出:「再鬧,就給我自己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因為我們如果你真這樣說,這場戰爭戰役你就輸了。

對這種社會行為就是最好的回應是「不要理他就好了」,但知易行難,不過,父母若照著去行,對大多數都是孩子發展確實可以有效。

如果你不回應,你的孩子就無法控制你的行為,如果你確定自己還很冷靜,用一些真正有趣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在孩子面前放一些有趣的東西,根據他的年齡吸引他。

有些孩子很固執。如果你不能用耐心和方法阻止他,你應該把他一個人留在安全的地方,提前告訴他,一旦他找到了正常的聲音,好好說話,你就很樂意和他討論他想要什麼。

你的冷靜是關鍵,因為自己孩子會知道你堅定地握有公司控制權,也不會沒有被發脾氣的尖叫所操縱,保持一個冷靜分析需要我們極大的自律。

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是在強迫你的孩子抑制她的憤怒,讓他們覺得你贏了,讓他們覺得你輸了,而不是輸了。相反,她養成了一種反權威和被動攻擊的行為和心態。

消極攻擊行為是由憤怒引起的非即時反應。這種行為完全違背了別人的預期,也就是說,他做的和他應該做的正好相反。

你希望他看書可以學習,人生發展成功,他偏偏輟學早戀、和明顯不合適的對象進行結婚、離婚、不肯生育……這種社會行為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想擊敗中國父母或其他國家權威角色。

02

積極傾聽,了解需求

兒童心理學博士侯瑞和在書中說:「接納是管教孩子的最好方式。」

有些父母喜歡用冷漠、漠不關心或冷漠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憤怒。

研究發現,長期被MoMo對待的孩子可能會導致兩個極端,一個是過早懂事,形成討人喜歡的性格,失去自我;一種是非常暴躁,無法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

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讓人心疼。

當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他們最不可愛。這是一個接受,理解和同情的時刻,而不是長篇大論或布道。

我們只需要和他在一起,關注他,讓他冷靜下來,讓他發泄憤怒。當孩子的憤怒消退時,我們可以試著同情孩子:

他沒經過你的同意我們就把中國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自己是不是?

你姐姐毀了你最後建造的積木,你一定很生氣。

對孩子的同情幫助我們與他們重新建立聯繫。我們溫柔的語調,我們的耐心和我們的安慰,可以使孩子的憤怒平息下來。

03

教孩子學會

用積極的方式表達憤怒

孩子情緒化的時候,是培養情商的好機會。

他不會表達,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教會他怎樣表達,可以跟他一起研究分析企業這種情緒是怎麼發展產生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們表達憤怒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扔東西,摔門,扯頭髮,或者大喊大叫,咒罵等等。這些都是消極的方式。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走向積極的方向。

我們要讓自己孩子可以知道,負面影響情緒我們國家都可以有,而且每個人都會有,有這些情緒很正常。

我們可以不需要克制,只需要一個發泄自己出來就好,但是,下一次,換一種平和的方式方法可以嗎?

可以通過告訴我們孩子在準備一個憤怒的時候,強迫趕緊閉上嘴巴深呼吸,並且能夠連續深呼吸10次,深呼吸有利於學生內心得到恢復平靜。

也可以帶著孩子到外面走走,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允許他跺腳或者捶枕頭。

經常幫孩子練習用積極的方式來表達憤怒,而不是一味攻擊,孩子學習就會影響越來越有發展能力以及控制管理自己的憤怒。

04

設定行為限制,共同解決問題

在幫助孩子應對憤怒時,要限制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產生憤怒地想摔椅子時,我們要及時地阻止他的衝動消費行為。當哥哥憤怒地想打妹妹時,我們自己也要進行立刻可以阻止他的打人或者行為。

我尊重你生氣的權利,但我不會允許你做任何極端的事情。我允許你表達你的憤怒,但不能越界,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兒子因為媽媽不玩手機,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只是默默忍受,真的很縱容孩子。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限制就像十字路口的紅燈,讓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而不是讓暴力情緒控制他們。

柵欄使它更安全,規則使它更自由。

給孩子可以設立行為進行限制,孩子才會有更長遠更踏實的安全感。要記住家長無需直接幫助我們提出有效解決教學方法,大人只需要提問,引導教育孩子思考,讓他自己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好。

聖經的箴言說:「回答柔和,怒氣平息;言語暴戾,觸怒。」

當孩子產生憤怒時,需要的是耐心的傾聽和溫和的引導。面對一個孩子的憤怒,我們自己要做的,就是通過努力去理解他的憤怒,並真心為他排憂解煩。

成長需要時間,家長的恰當引導可以讓孩子學會越來越成熟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緒,最終成長為情商高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心知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6/161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