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教協創會48年宣布解散 形容「釋出善意」措施無用

馮偉華說:不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政治環境,產生巨大變化,尤其近幾星期或月份,情況變得比較差,我們感受巨大壓力。經過一輪的努力,我們仍然找不到可行的方案去化解這次的危機,經過理事會深入考慮和研判,我們決定解散教協。 

被中國官媒抨擊後第11日,香港教協48年歷史最終在周二(10日)迎來終結。

早前被中共官媒轟「毒瘤」、港府終止與其工作關係,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周二(10日)宣布解散。會長馮偉華形容決定艱難,指近年社會及政治環境改變,加上近期一些急劇發展,形容教協承受「巨大壓力」、看不到前景,在未能找到化解危機的方案下,只能無奈解散。有政治學者擔憂,教協解散後或觸發工會「解散潮」,削弱香港公民社會力量。

被官媒抨擊後第11日,香港教協48年歷史最終在周二(10日)迎來終結。教協會長馮偉華與8名理事一同見記者。馮偉華形容,解散是無奈、艱難和痛心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馮偉華說:不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政治環境,產生巨大變化,尤其近幾星期或月份,情況變得比較差,我們感受巨大壓力。經過一輪的努力,我們仍然找不到可行的方案去化解這次的危機,經過理事會深入考慮和研判,我們決定解散教協。

曾「釋出善意」但仍未找到化解危機的方案

中共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在上月底,批評教協是「毒瘤」,港府在同日隨即宣布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面對北京及港府雙重夾擊,教協先後宣布退出職工盟,及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來「釋出善意」。不過馮偉華指出,過去一星期的措施「無用」,仍有來自四方八面的批評,承受巨大壓力、看不到前景,因此在未能找到化解危機的方案下,理事會一致決定解散教協。

馮偉華稱,教協將按會章及相關法例處理解散安排,目標是有序地、合理地做好解散工作,包括即時停止處理新入會及續會申請、停止就公共事務作評論和參與、權益及投訴部將不接受新個案或查詢等。他又說,教協將儘快完成仍待處理的教師投訴個案,以及變賣物業等,務求今年年底前完成。

他又感謝會員支持及同行多年,並希望會員能夠理解教協決定,繼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為教育專業作出貢獻。

教育局:對工作絕無影響將繼續與「名副其實」的教育專業團體合作

對於教協解散,香港教育局發言人回應稱,局方不作評論,強調最新發展對教育局的工作絕無影響,將繼續與「名副其實」的教育專業團體合作,做好培養年輕一代的工作。

教協會員:我想不到教協也要『死』教育界也沒有前景

加入教協20多年的張老師,表示自己特意前來支持教協,形容教協在「迫於無奈」下解散,如今決定可避免被當局取締、有警察上門搜查等局面。面對目前政治高壓氣氛,他認為教育界目前已沒有前景,老師和會員發聲空間收縮,並透露自己亦快將移民。

張老師說:我想不到教協也要『死』,早預計《蘋果日報》要死,但教協一個如此中肯的教育團體也要死。香港沒有了,(教育界)也沒有前景。人家說你是『毒瘤』,你能怎樣努力?跟著別人(港府)告訴給你聽,不和你做朋友,你可以怎樣?」

「釋出善意」仍難逃解散局面政治學者擔心或觸發工會解散潮

教協即使「釋出善意」亦難逃解散局面,外界關注香港其他專業團體或工會,未來會否「步教協後塵」。本身是教協會員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教協擁有雄厚的歷史背景、財政資源及龐大會員數量,但最終在目前政治氣候下選擇解散,擔心或掀起工會解散潮。

蔡子強說:我相信對其他公民社會組織來說,是很大衝擊。如果教協也頂不住,是不是其他(組織)也很難支撐下去呢?所以我擔心可能會觸發一場骨牌效應,會有更多組織宣布解散。

教協由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於1973年創立,至今已有48年歷史,既是香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亦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專業團體。在過去,每逢立法會選舉或特首選舉委員會選舉,獲教協推薦的參選名單往往能夠成功當選;但在新選舉制度及北京打壓下,作為民主派代表的教協如今宣布解散,即意味著今年9月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暫時只有由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等13名校長組成的「教育專業聯盟」,出戰教育界選委。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10/163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