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唐朝是以胖為美?看看楊玉環的真實體重

不知道是因為「環肥燕瘦」,還是因為哪一句話,大家對於唐朝美女的刻板印象,總是說以胖為美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他們曾經以為美的「胖」,到底又胖到什麼程度呢?既然有了這個疑問,我們就參照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來看看唐朝最標準的美,是什麼樣的。

「環肥」不是真的肥?

由於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大家或許都認為,楊玉環可能並不是個所謂的美女,至少用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並不是。

甚至,是個在現在看起來完全不美觀的胖女人。不過臆測歸臆測,事實上是怎樣的呢?

其實關於楊玉環的體型測量,早就有考古數據了,根據真實的測量數據,楊玉環大概身高162到165之間,體重約有120斤。

放在古代,她的身高其實已經完全可以算得上窈窕了,那麼體重呢?這個身高的120斤,哪怕放在今天其實也完全算不上「肥」。

更何況楊玉環還是自幼練舞的,可想而知她的肌肉線條必然極其勻稱標緻,大概真的就像杜甫的詩句一樣:「肌理細膩骨肉勻」,也怪不得她能入四大美女之列了。

說到這裡,其實也就解開了楊玉環的身材秘密,「環肥」可不是真的肥。

那麼我們也就知道了,在這位千古美女為代表下的唐朝審美,必然也不是以培養肥美的女子為重的,那麼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又是哪裡來的呢?

而真實的唐朝美人,又到底是胖是瘦呢?

不胖身材,而胖氣度?

既然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都不是個真正的胖美人,那麼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就要求證一下真實了。

其實,要說以胖為美,也不能說不對,我們現在看看唐朝的壁畫和文獻等等,尤其是唐朝著名的仕女圖,上面都可以見到女子臉龐圓潤,體型豐腴,滿臉富態,這又怎麼解釋呢?

事實上,唐朝所提倡和潮流的胖之美,並不是說身材和體魄養得越胖越好,而是說氣度、風度等等,不能孱弱,只有身材圓潤勻稱,才能真正顯得女子矜貴,更能顯得這一家之主富態堂皇了。

而這種文化風潮,正是源自於唐朝的文化多樣化。

彼時的唐朝,就像我們現在的國家一樣,廣交五湖四海的朋友。通過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就可以知道,許多來自國外的訪客、使臣,或者是我國邊境西域的番邦等等。

都可以來到中國境內,進行貿易交換,傳播文化或者宗教,向我們學習技術、也同樣傳播技術給我們,等等。

而這樣的交流活動,和一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就在不知不覺間相輔相成了。

只有包容的文化,才能容得下這些番邦外臣的入內,也正是這些異國友人的交流,才讓這段歷史的文化更加開放包容和多元。

說了這麼多,文化的多元,和我們今天的

主題

——以胖為美,又有什麼聯繫呢?

答案是必然的。只有在這麼開放和包容的文化下,唐朝的審美,以及唐朝人的氣度,才會前所未有的寬宏大氣。

唐朝人提倡女子以胖為美,並不是說女子都要養得白白胖胖,而是一個女子的氣度要大氣,要富態,甚至要威武,這種體態彰顯的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底氣,綜合來說,更是一個國家的富強之態。

而那時的唐朝,其富裕程度前所未有,作為能頂半邊天的婦女,正是在以這種形式來表示一個國家的強盛。

而除了以胖為美之外,唐朝還以多種方式表現著他們的強盛和包容:就連唐朝美女的衣衫,也都在說明著文化的開放風氣。

從他們的仕女圖上就能看得到,唐朝女子的衣飾穿著,其開放和潮流比起現在來說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朝的以胖為美,能夠讓我們現代人學習的,並不是他們豐腴富態的體型,而是在說,一個國家只有社會文化開放包容,才能讓「美」更有容身之地;

也更說明,一種寬宏的美感,是不是比某種狹隘苛刻的美感,更加吸引人,也更加使人自信呢?

想想今天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再回頭看看唐朝仕女圖的氣魄,比起減肥整容,我想,我們更應該去追溯回一種盛世的文化自信。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娛樂星情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05/164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