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愛午睡?是否有益健康

「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許在他處不盡然。」

在英語知名問答論壇quora上,一則關於「難道在中國上班族是可以午睡的嗎?」的提問得到了3千多次的瀏覽。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午睡似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但對國外吃瓜群眾來說,這件事還有點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他們不睡午覺?

本世紀初,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帶領下,《午睡對工作效率影響的研究》項目正式立項,開始開展研究。其中,在關於午睡流行性的問卷調查中,接收調查的88%的中國人都有午睡的習慣,而只有13%接收調查的美國人表示「經常午睡」。儘管在近十年後,也就是2009年,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在一份關於午睡時間的調查中表示,近1/3的美國人開始養成睡午覺的習慣,但超過半數的午休者是年齡在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皮尤研究中心也選擇用此數據最後佐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模式轉變。

韓國就業入口網站Incruit在2015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半數以上的公司規定的午休時間是1個小時,甚至有1個小時半,但4成的上班族「實際」午休時間不到20分鐘。英國天空衛視(SkyNews)的駐華記者在專欄里特意寫過初來乍到時對於中國人午睡習慣的驚訝,印度媒體特意報導過中國上班族的午睡時間。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午睡的少數派。

首先是習慣上的不同。在英國,多數人認為午睡是彌補嬰幼兒夜間哭鬧所導致的睡眠不足之舉,在兒童規律睡眠之後(一般這個時間節點是5歲)就不再進行午睡。在美國,中學學校不會特意設置大塊午間休息,而採用下午下課早的課程配置。學生本來夜間睡眠就充足,在校時間又短,便沒有午睡的習慣。在大學階段,一般的學校都會設置學期選課上限,大多數人都只會給自己一周排4節課左右,也不存在需要午睡的情況。

我們的鄰國日本因為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近年來中小學也不設立專門午休,最多在中午留給學生半小時吃飯時間。如此下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培養,別國的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沒有午睡習慣。

美國一所中學公開在官網上的高中部課程表。可以看出,最後一節課一般不晚於下午3點半結束。(網絡截圖)

第二個原因則是跟小小的咖啡豆有關。據考證,最先飲用咖啡飲料的是阿拉伯地區,但是咖啡文化真正的發揚光大,卻是在歐洲。與中國雅士飲茶的習慣傳統不同,咖啡在傳入歐洲後慢慢成為了市民與工人階級保持清醒,從而得以繼續幹活的醒神飲料。咖啡把歐洲人從啤酒中解放出來,進而改變了歐洲人的社會形象:他們從渾渾噩噩的醉態變得精力飽滿、善於言談。直到今天,咖啡仍是西方人飲食中的重要一環,大多數人會在上午上課或上班前與中午分別喝一個shot(相當於一杯意式濃縮那麼多的咖啡因攝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人均兩杯咖啡的地球另一端,很少人選擇睡午覺了。

還有文化上的因素不可忽略。對在公共場合睡覺的厭惡,深深植根於包括美國人在內的眾多西方民眾意識里。多數人普遍認為,當一個人在公眾場合睡覺時,他便把周圍人置於了一個「要對其負責」的不成文道德規定里。當事人一睡了之,周圍人卻要負責他/她的財物安全、提供醫療援助或者情緒撫慰。作家簡·布倫丁格曾經做過一個「在公共場合小睡」的實驗,結果出師不利:她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午睡時被粗暴喚醒,並被暗示「只有在讀高中的未成年人才會粗魯地在這裡睡覺。」在西方人眼裡,睡覺作為一個積極私密的舉動,是不應該被暴露在公眾場合的。

據《金融時報》報導,直到現在,大部分美國人仍然對「在工作場合睡覺」感覺彆扭:不僅旁觀者印象不好,自己也很難安心入睡。這種情況在日本和美國等「工作至上」的國家尤其普遍。對絕大多數美國員工來說,在工作時間睡覺有一種恥辱感。

美國睡眠艙生產商克里斯多福·林德霍爾斯稱專門的午睡睡眠艙很難在金融和法律等行業打開局面。即使有銀行或律師事務所買了睡眠艙,也不一定會有人使用:英國某公司人力資源主管承認,雖然公司買了幾個睡眠艙,但這些睡眠艙從未被充分利用,因為「感覺有些不成樣子,人們不願從工作崗位走開.」

為什麼我們要睡午覺?

現在,外國友人為什麼不睡午覺的原因似乎已經被我們找到。那麼,中國人睡午覺是生理呼喚,還是習慣成自然?

很多老一輩人認為,中午是陰陽交替的時候,午覺養陽氣,子覺養陰血,睡了子午覺,陰陽配合,氣血調和。如果只睡子覺,不睡午覺,則會導致陰陽氣血不和諧;這也是很多人睡午覺的重要原因。林語堂在當年為午睡正名所寫的《午睡的藝術》中,也引用了清代文人李漁的文章解釋午睡:

「然而午睡之樂,倍於黃昏,三時皆所不宜,而獨宜於長夏。非私之也,長夏之一日,可抵殘冬二日,長夏之一夜,不敵殘冬之半夜,使止息於夜,而不息於晝,是以一分之逸,敵四分之勞,精力幾何,其能此?況暑氣鑠金,當之未有不倦者。倦極而眠,猶飢之得食,渴之得飲,養生之計,未有善於此者。」

拋開林語堂所謂中華文明孕育出的「持久的生活樂趣」不談,這段話還試圖找到中國人愛午睡的一個科學原因:我們所處的氣候、光照與季節,確實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中國幅員遼闊,大部分國土處於溫帶與亞熱帶,而每天中午的烈日和高溫傳統地被認為是午睡在熱帶或亞熱帶國家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低緯度地區,全天日照時間長、中午氣溫高,在正午這個時間段確實不易工作。

少數有午睡習慣的歐洲國家西班牙、義大利,也是處於歐洲大陸的最南端。美國睡眠學者大衛·丁吉思帶頭的一次國際性的睡眠調查出具的報告也顯示,緯度最高的受調查國家英國是其中午睡概率最低的國家。美國相比較下緯度較低,但最南端也就和中國的武漢市緯度相近;在夜場晝短的季節,人們必須珍惜寶貴的日光時間,自然也就捨不得再分給睡眠。

同樣,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飲食也影響著我們的睡眠傾向。西方傳統中,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在晚上,中午大多數人僅僅食用三明治等方便冰品。而生活在中國的我們則把中飯的地位抬得相當高。很多年輕人減肥不吃晚餐,但對於中餐也絕不糊弄。而在東亞、南亞飲食中,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偏多。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飲食結構中若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且升糖指數較高,就會迅速升高血糖從而導致大量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讓一種特別的胺基酸——色氨酸進入大腦,而色氨酸在大腦中會轉變成血清素導致人們犯困。還有研究發現,餐後2小時人體內的膽囊收縮素水平有明顯升高,而膽囊收縮素水平的高低與睡意成正相關。特別是在攝入富含脂肪的食物之後,膽囊收縮素的水平會更高,所以如果午餐過於油膩的話,飯後人也就容易睏倦。對於吃慣中餐還有外賣的我們來說,好像這樣看來困得理所應當。

最重要的一條是,我們的午睡不僅是合理的,還是是絕對合法的。近日,法國公共衛生監督委員會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表明,有很多法國人都非常願意中午「打個小盹」,但現實情況往往是身不由已,僅有接近1/4(27.4%)的法國人能有時間每周保證午休一次,因為在辦公室、學校、公共場所等地方並不允許他們充分享受午睡。在中國,午睡則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硬性規定。早在第一部憲法中,第43條就明文規定,公民有工作間隙休憩的權利,人們休息所需要的設施也必須提供,這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力。

此外,中國對勞動者的休息時間作了更加詳細的表述:「每天睡眠八小時,吃飯、休息四小時,共十二小時,必須保證。」其中的「吃飯、休息四小時」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為每日中午11時至下午2時午休的全國慣例。在今天,儘管我們已經過去了一聲號令、全場休息的時代,各家老闆還是為了員工健康與工作效率著想,給大家了午休時間得以休息,素有聲名的網際網路大廠更是紛紛學習國外經驗,增添了午休間;近幾年新出現的共享床鋪,也成為了一時風行的話題。在這樣法律保護、公司鼓勵的大環境下,又有誰不會心安理得地趴下去呢?

現代的生活節奏與城市化的大舉進展,也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城市擴張,人們住得離市中心越來越遠,進而日復一日因為通勤的需要而早起、996的工作制令人睡眠不足、智慧型手機的出現開始讓工作與生活不分家,人們也睡得越來越晚。《2018中國睡眠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長從8.8個小時降至6.5個小時。這也就是說,五年來,中國人活生生從自己的睡眠里偷出了150天的「清醒時間」。於是那些晚上不足的睡眠時間,便只好用午休時刻高效彌補。

睡午覺是否有益習慣?

賓夕法尼亞大學一項關於孩童睡眠的研究表明,適度午睡對於孩子的心情、身體機能狀況與學習認知都有好處。在經過對近3000名10-12歲兒童的跟蹤調查之後,研究人員表示有午睡習慣的孩子往往更加快樂、有更好的自控能力,特別是6年級的孩子會在分數上表現出來巨大優勢。研究進一步表明,有午睡習慣的孩子平均分比那些不午睡的孩子高了7.6分。

賓大的一項樣本為300名中國小學生的睡眠調查表明了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午休與課堂優異表現之間的積極聯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降低了34%。

那麼,既然午睡又可以補充精力,我們就一定都要睡午覺嗎?

也不全是。適度的午睡有利於身體恢復,但過長時間的午間睡眠不僅讓人感到越睡越累,還容易偏頭痛。同時,伏案而睡、靠椅背睡……這些姿勢不但不達到充分休息的效果,還可能影響呼吸系統,增加心臟負擔。而患有低血壓、腦血管梗塞的人群,也不建議飯後直接躺下,避免發生因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產生的意外。

小憩怡情,大睡傷身。午睡這件小事,不涉及懶不懶,也不必問該不該,重要的是你困不困,累了你就眯一會兒。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南周知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19/164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