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去「娘炮」 贊陽剛,中共的真實意圖可沒有這麼簡單

評論人士分析,中共這些做法並沒有看上去這麼簡單,而是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進行鋪墊,想要提前打造尚武之風和陽剛之氣。

資料照片:北京一家影院展示電影《戰狼2》的廣告。(2017年8月21日)

華盛頓—

中共政府近期開展轟轟烈烈的打擊飯圈亂象的「清朗行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最近,打擊範圍出現一個清晰的對象-「娘炮」。廣電總局明文指示在全國範圍內糾正「娘炮」之風,欲將娛樂圈和影視界的陰柔之風趕盡殺絕。利刃之下,之前靠柔美風格走紅的男星紛紛改頭換面展示硬漢形象,原本紅極一時的大批耽改劇也暫停或延遲上檔日期。評論人士分析,中共這些做法並沒有看上去這麼簡單,而是為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進行鋪墊,想要提前打造尚武之風和陽剛之氣。

「娘炮」誤國?官方精準打擊

今年9月初,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中共中央宣傳部等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傳媒和娛樂機構甚至包括遊戲平台「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堅決抵制拜金主義,『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很多中國大陸人可能直到幾年前都並不知道「娘炮」一詞,或者至少沒有頻繁使用。

201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一位魔術師的表演被騰訊微博的網友說太「娘炮」,從此這個詞流行開來。中國大陸百科詞典說此詞出自一部2007年的台灣偶像劇,劇中女主角罵男主角「娘炮」,意思是他生性軟弱,怕事如女人。如再追溯源頭,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台灣,就已經有說國語(普通話)的外省族群使用這個詞,如果罵人還會再加上「死」,比如「死娘炮」。

不管出處從何而來,「娘炮」一詞帶有嚴重性別歧視。雖然很難說清究竟是歧視男性還是女性,此用語在兩岸都被認作貶義詞。

2011年5月,台灣立法機關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罵人「娘炮」,「娘娘腔」,「死gay」,都被納入「性霸凌」範疇,被罵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罵人者可以遭退學。

2017年7月,中國大陸全國婦聯下屬《中國婦女報》,刊登文章號召公眾停止使用性別歧視詞彙,比如稱女性「剩女」,「破鞋」等等,以及一些對男性歧視的詞彙比如「娘炮」,「老花眼棍」等等。

2018年,人民日報發文討論「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讚揚軍人的血性勇敢和精神魅力,同時也稱「我們不贊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

顯然,婦聯和人民日報當時的呼籲並沒有得到期待的政治正確回應。相反,近期中共官方機構和媒體頻頻發表通知和檄文時,多次使用「娘炮」一詞,曾經不登大雅之堂的口頭貶義詞儼然變為用來口誅筆伐的書面語。

201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的微博官號「思想火炬」轉載了一篇名為「為了讓你娘炮,你知道美國中情局多努力嗎?」的文章。文章大意為二戰後美國中情局為了弱化日本社會的雄性氣質,通過一家名為「傑尼斯」的娛樂公司製造陰柔風格的男明星,用娛樂新聞給日本百姓洗腦,以此減少日本百姓的進攻性,減少日本民眾對美國的抗拒。

中國大陸的飯圈文化以及對花樣美男的追捧起源於日韓,這是業界共識。1995年日本明星木村拓哉史上首次塗著口紅出現在廣告片裡,讓人至今記憶猶新。不過,「中情局製造陰柔男星以洗腦日本人」一文並未在網友中引起共鳴。在1萬多條留言中,大部分駁斥和嘲弄了文章所持的陰謀論,鄙夷中國社會科學院居然淪落到轉載如此低級文章的地步。

今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下屬《光明日報》發表題為「娘炮形象等畸形審美必須遏制」的長文,加大馬力批判「忸怩作態,喜歡撒嬌賣萌的『小鮮肉』」,稱「近年來,『娘炮』形象在影視界和娛樂圈愈演愈烈,成為一種社會問題」,「一些偶像劇和綜藝節目中男藝人妝容濃重,衣著妖艷,雌雄難辨」,號召文藝工作者「使文化供給在審美上更加正向,豐富,多元」。

8月28日,中國網旗下微博號「政視頻」發布短視頻引述光明日報此文,但是配上鹿晗和蔡徐坤等藝人照片,引來粉絲不滿,指責該帳號蹭熱度。有網友留言說:「不要批評別人的審美,不要妄圖強迫別人認同和遵循你的審美」,「所有的形態都應該被尊重,女生不一定要溫柔,男生不一定要外表陽剛」。

中國時事評論人五嶽散人

旅居日本的時事評論者五嶽散人,認為男性陰柔化是東亞國家的普遍現象。他告訴美國之音:「日本和韓國進行了現代化,但原本還是屬於東亞的農耕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農耕文明是一種內卷型的文明。這種內卷往往在於,一旦生計不愁以後,自然而然就變得陰柔。農耕文明強調鄰里之間有這種所謂的和諧共處,大家住的比較近,在一個生活圈裡,如果過於陽剛的話,產生的衝突是社會成本無法承受的。所以在中華文明圈裡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旅居美國的文化評論家馬建國(化名)也認同此觀點。他對美國之音說,像肌肉猛男史泰龍這種好萊塢硬漢,在中國從來都沒有成為過男子審美的標準。他這樣分析中國近幾十年受歡迎的男性形象:「文革中流行的審美,女性都高度的男性化,那時候女人叫鐵姑娘。那時候的宣傳畫,男女都是面色紅潤,面若滿月,肌肉強壯蘇聯式的宣傳畫形象。謝晉拍的《春苗》,裡面的李秀明就是極度男性化強調鬥爭的女性。男性相對來說有點陽剛氣,那是革命的需要,因為當時的社會充滿暴力。」

「文革結束以後,最主要的幾部電影,男主角立刻變成陰柔風格」,馬建國補充道:「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男演員叫陳少澤,娘娘腔的一塌糊塗。文革後非常快的開始美學的撥亂反正,從文革的那種粗鄙美學立刻轉向了陰柔美學。這確實是一個東方農業文明的現象,農耕文化不需要過度強悍。農夫的形象是粗鄙的,下賤的,而士大夫需要相反的形象才有地位。所以中國的美男子都是陰柔化的。」

誰是「娘炮」,如何取締?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編劇汪海林一直是批判演藝圈陰柔之風盛行的先鋒。幾年前他曾說:「如果我們國家的最紅的男演員是一些不男不女的人,對於我們國家審美上造成審美安全的威脅。」之後汪海林有過著名的「小鮮肉的流行,其實就是一種全民孌童的傾向」的言論,他的「娘炮軟一生,硬漢強一世」的說法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中國政府下定決心整頓飯圈,力度之大顯而易見,但是如何定義「娘炮」是個沒有邊界的棘手問題,只能各方自我審視和揣測。

馬建國告訴美國之音:「這個事情在文化圈是可以討論的。有人喜歡陰柔,有人喜歡陽剛,這是個多元性的時代,各種聲音和趣味可以並存。過於陰柔,只是單向發展陰柔也是有問題的,所以理想狀態是這兩個互相平衡發展比較好。但是公權力一旦介入就麻煩,就變味了。」

8月末,被不少網友戲稱是「娘炮培養基地」的湖南衛視,正如火如荼的播出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湖南台給參加節目的嘉賓提供了一份半是戲謔半是警告的清單,提示嘉賓不要做出以下行為:「慎用咬嘴唇」,「慎用鬼機靈表情」,「慎用頂胯扭胯動作」,「慎用與舞台地板大面積接觸的動作」。

8月24日,抖音發布公告,宣布永久封禁一名粉絲幾十萬的叫做「風小逸」的男用戶。雖然抖音給出的解釋是該用戶「長期渲染賣慘和宣揚不良風氣、誘導未成年人打賞,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但是風小逸化妝開美顏,撒嬌賣萌,男女莫辯的風格,很難讓人不聯想到他會被作為「娘炮」的典範被清除出列。

9月2日,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通知給全國各地廣播電視局,列出八條指導意見,要求「樹立節目正確審美導向,嚴格把握演員和嘉賓選用,表演風格,服飾妝容等,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

9月8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部門約談騰訊,網易等網路遊戲企業,再次強調各平台要「加強遊戲內容審核把關,嚴禁含有錯誤價值取向,淫穢色情,血腥恐怖等內容,堅決抵制拜金主義,『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高壓之下,男明星人人自危。前韓國男團EXO成員、後回國發展的藝人黃子韜一改過去煙燻妝戴耳環的風格,在社交媒體貼出自己頭戴鴨舌帽赤裸上身的健身照,秀出肌肉線條。以出演古裝劇《陳情令》爆紅的演員王一博,最近播出的廣播片段不再以之前的黃髮耳環面目出現,改成了黑色短髮,耳環也不見了。一直唇紅齒白妝容精緻的藝人蔡徐坤,也放出自己蓄鬚黑短髮的粗礦造型,似乎和「娘」招牌揮別。

政府前幾波飯圈整頓已經將偶像養成類選秀欄目掃地出局。作為陰柔媚麗男星「重災區」的耽改劇,恐怕是下一波遭大棍棒殺的對象。事實上,官媒早在今年4月已經發文批評過耽改劇,當時一度傳出廣電總局要對此類劇集嚴加管理。9月16日,廣電總局召開會議,再次強調抵制流量至上,耽改之風等泛娛樂化現象。日前,多部之前預計今夏定檔的耽改劇,比如導演陳凱歌兒子陳飛宇主演的《皓衣行》,井柏然和宋威龍主演的《張公案》,播出時間遲遲未定。耽改劇的大批愛好者只能焦急等待,期盼上檔日期儘快出爐。

把「娘炮」趕盡殺絕後,中國是否能變成斯巴達式社會

最近,汪海林在訪談節目中重申他的立場,提出娘炮實際上是一種「閹割形象」和「性別錯亂」。他說:「如果男性每天就是關注穿著打扮,關注描眉畫眼,意味著他要逃避責任。我們對這個問題比較警覺。如果他老是去做體育運動,他是一個運動型的,或者進攻型的,雄性意識比較明顯的,大家就比較放心,覺得社會在往前走,在不斷的進步。」

2019年在知乎曾經有過一個主題為「為什麼會出現少年娘則中國娘的觀點?」的大討論。討論激發了近四百條回復貼,觀點不一,有提倡包容多元審美,反對性別歧視和單一化的觀點,也有大批網友認為當下的中國尤其是娛樂圈男性確實陰柔氣太盛行,必須強力反對和糾正。

2020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稱中國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當時教育部回復將適度改進體育教室教學方法,更多注重培養陽剛之氣。對此,知名性教育專家劉文利教授曾公開質疑,稱此提案有可能加劇基於性別的校園欺凌。

「男演員很重要,甚至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汪海林在一檔視頻節目中提到,這是影視圈行業的一個責任:「選秀節目是基於一種雄性的失敗,是雄性在競爭中失敗的選擇。那我們雄性化上妝就取悅你們,這是一種失敗的事。我們要向美國的精神學習,他的文化表現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它裡邊有強烈的雄性意識,而且對世界的責任感和威懾力,都在文化產品里表現出來了。美國最紅的十個男演員是誰,中國現在市場上最貴的十個男演員又是誰。很明顯它是一個文化選擇,或者是一種鼓勵,鼓勵年輕人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也就是鼓勵這個國家向哪個方向去。我們要去建設一種勝利者的文化,一種進取的文化。」

「政府干預沒用的,一點用都沒有。這不是你的政策能改變的。文化這個東西是根植於你的意識,現實,所有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支撐陰柔美學而不是支撐粗獷美學的」,馬建國評論說。

時評人五嶽散人認為,當下打擊「娘炮」,可能出於很簡單的一個原因:老大看不慣。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很多東西,包括傳播,頭兒說不好,下面就會當個事辦。這是一種中國治理的模式。領導說看不慣,下面就把這個東西單獨列出來。」

同時,他認為領導人希望打造一種服從命令孔武有力的斯巴達社會:「國家希望能重振雄風,他覺得這種(娘炮)風氣消磨了整體民族向上的,擰成一股繩的類似於斯巴達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不可能跟人去打嘛,那必須把娘炮這個事情給封殺掉。國家需要精神上的弱者,肉體上的強者,虛其心,實其腹,強其骨,弱其志。就像當年培養斯巴達戰士那樣培養,它是具有強壯身體,但是自己沒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工具人。」

馬建國的評論更直接:「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習近平準備打仗。現在中國的兵源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原來,娛樂市場的流行趣味跟統治沒什麼太大關係。反而這些所謂的娘炮對統治是有利的,因為這些人的文化性情不會產生很激烈的反抗型人格。但是如果要打仗,這就變成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幾十年的一胎政策,帶來的獨生子女家庭,包括獨生子女本身,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因為一個孩子的家庭,絕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戰場上成為炮灰。目前來講,打擊娘炮,已經不是一個文化的考量,實際上是為了後面可能發生的戰爭做一個前期的鋪墊和準備。領導層非常焦慮,因為男人不能打仗,不能成為合格的炮灰,不能在戰場上表現出士兵應有的勇氣,能力,和力量。」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2/165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