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給澳核潛艇協議貼「核擴散」標籤 有些牽強

資料照片:由美國海軍提供的這張照片中,洛杉磯級俄克拉荷馬城號快速攻擊潛艇(SSN723)正返回關島美國海軍基地。(2021年8月19日)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英澳合作具有嚴重核擴散風險,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精神。」

出處:中共外交部發言人例行記者會

誤導

9月15日,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宣布建立AUKUS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引發了國際地緣政治上的不小波動。該夥伴關係將幫助澳大利亞部署一支核動力潛艇艦隊。

該夥伴關係的建立意味著法國向澳大利亞出售560億歐元(660億美元)傳統柴油電力潛艇的交易被破壞了。法國外長指責其兩位北約盟友「背後捅刀」。

澳大利亞則堅稱,法國早就意識到這筆潛艇交易的前景岌岌可危。儘管如此,憤怒的法國還是召回了它的駐美和駐澳大使。

中共也步入了這一風暴圈,對該協議將如何改變澳大利亞在印太地區的力量投射表達擔憂。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印太地區國家已對AUKUS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表示擔憂。但菲律賓已表達對該三邊安全協定的支持。

趙立堅進一步表示,AUKUS危及核不擴散努力。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英澳合作具有嚴重核擴散風險,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精神,」趙立堅說。

他說,英國和美國「很可能向澳大利亞出口90%以上豐度的高濃鈾,也就是武器級核材料。澳大利亞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獲取高濃鈾本身構成嚴重的核擴散和核安全風險。」

趙立堅補充說,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現行保障監督體系卻無法核查澳會不會將核潛艇動力堆中的高濃鈾轉用於核武器。」

然而,由於協議的關鍵細節尚未敲定,中共對核擴散的擔憂,以及有關武器級核材料將被運往澳大利亞的說法,都暫無事實依據,具有誤導性。

被召回的法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讓-皮埃爾·泰博(Jean-Pierre Thebault)抵達雪梨機場,返回法國。泰博稱澳大利亞取消與法國的潛艇協議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中共官方媒體則比趙立堅更進一步,新華社英文網站上的評論文章稱這筆核潛艇交易是「公然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趙立堅在其聲明中只是稱AUKUS「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精神」,而不是直接稱之為違反條約。

維也納裁軍與核不擴散中心(Vienna Center for Disarmament and Non-Proliferation)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約翰·卡爾森(John Carlson)最近表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沒有禁止澳大利亞等無核國家的「非核爆炸軍事目的核材料使用」,比如「用於推進軍艦的反應堆用途」。

「如果核材料被提議用於這類非禁止的軍事活動,那麼按照標準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保障協定,在核材料仍用於這類軍事用途期間可暫時不實施保障措施,」卡爾森寫道。

「不過,非核爆炸用途的這一義務繼續有效,而且保障措施將在該軍事用途結束後立即重新生效。當事國被要求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之間做出安排,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隨時了解這些核材料的動向,並確保其最終回到保障措施的管束之下。」

美國總統拜登說,這項協議的進行將配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協同合作和意見諮詢」,以反映出「在全球防擴散和嚴格的核查標準方面的長期領導力」。

拜登總統在白宮主辦有印度總理莫迪、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參加的「四方」領導人峰會。(2021年9月24日)

不過,西方國家的一些專家表達了對該協議的擔憂。軍控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的達里爾·金博爾(Daryl Kimball)告訴法新社,潛艇交易將損害華盛頓自己在核不擴散問題上的立場。

「這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產生了侵蝕作用,」金博爾說。

金博爾在其推特帳號上稱,按照《美國原子能法》第123條的規定,「軍艦推進方面的合作」可能並不符合和平用途的標準。該條款「對於從美國大規模轉移核材料或設備,一般要求得先達成和平核合作協議。」

法新社還援引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核政策項目聯席主任詹姆斯·阿克頓(James Acton)的話說,英國和美國在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技術方面犯了「一個重大錯誤」。

阿克頓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沒有禁止無核武器國家獲得核動力潛艇,並補充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體系允許它們讓『非禁止的軍事活動』中的核材料免受針對這類活動的保障體系限制。」

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漏洞」,可以被利用。

但一些人認為這些擔憂被誇大了。

澳大利亞前外長加雷斯·埃文斯(Gareth Evans)在為Project Syndicate網站撰寫的文章中稱,「沒有公眾支持我們擁有自己的核武器」,以及「澳大利亞所有政黨都排除了這種可能性,認為這是有昧道德之事」。

埃文斯說,澳大利亞也沒有公眾支持該國生產自己的裂變材料,這類裂變材料會面臨「可想而知的轉移過程中的風險,一旦軍艦反應堆需要加油時。」

他援引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話說,「下一代核動力潛艇在艦艇使用期間將使用不需要加油的反應堆。」

埃文斯認為,這一點將讓澳大利亞免於發展民用核能發電站的需求。

專家們估計,第一批潛艇至少十年後才能交付。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協議的一些關鍵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其中包括潛艇將在哪裡建造,核反應堆將由誰來建造,以及假設潛艇會使用高濃縮鈾(HEU)的情況下,鈾濃縮這一步將在哪裡進行。

阿納斯塔西婭·卡佩塔斯(Anastasia Kapetas)在為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撰寫的文章中寫道,核擴散威脅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澳大利亞是發展能進行「反應堆維修、燃料製造、儲存和加燃料」的相關技術,還是放棄該項目的核技術相關方面。

卡佩塔斯稱,若不參與該項目的核技術部分,那麼在「完全依賴美國可能並不可行的戰時狀態下」可能會面臨不良局面。

與此同時,阿克頓則寫道,他「並不特別擔心」澳大利亞因該協議而獲得核武器。他在推特上稱:「但我確實擔心其他國家會利用這一先例來利用全球核不擴散機制中的一個嚴重潛在漏洞。」

國際原子能機構前高級分析師喬治·摩爾(George Moore)和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榮休教授弗蘭克·馮·希佩爾(Frank Von Hippel)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難以去輕描淡寫美國在這一澳大利亞項目上與自己先前的政策有多大背離。20世紀80年代,美國向法國和英國施壓,要求它們不要向加拿大提供核動力潛艇,因為這對核不擴散機製造成了負面影響,」他倆寫道。

「美國的防擴散政策也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減少全球高濃縮鈾的供應和使用。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已花費了10億多美元將當年美蘇兩國出口至10多個國家的研究堆從武器級燃料轉變為低濃縮鈾燃料,美國現在向無核武器國家出口武器級鈾會是件傻事。」

卡佩塔斯指出,使用「低濃縮鈾+」,即濃縮至25%豐度的鈾,是解決使用武器級高濃縮鈾而引起的相關困擾的變通辦法。低濃縮鈾的豐度為20%或以下。

卡佩塔斯在文中指出,使用低濃縮鈾的潛艇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大的反應堆和更頻繁地添加燃料,因此這本身也構成了核擴散風險。

她引用了JASON國防諮詢小組——一個為美國政府提供諮詢的獨立科學家團體——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建議使用「低濃縮鈾+」,稱這種級別的燃料是非武器級的,但仍然可以使潛艇達到與使用武器級高濃縮鈾的潛艇相接近的性能。

卡佩塔斯說,使用「低濃縮鈾+」的首個機會將來自於改進版的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這種更重型的美國潛艇「將在2030年之前完成設計」。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1/165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