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迷戀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3張圖讓人過目不忘

作為父母,儘管百般不情願,但還是得承認,我們的孩子其實是被手機「泡」大的:

很多孩子,從很小就開始用電視、手機、ipad看動畫片;

稍大一些的孩子,早期教育課、啟蒙課也都是用電子屏幕在線上來完成的;

甚至還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把手機扔給孩子,打遊戲、刷視頻……

那麼,家長們真的了解,對於大腦仍在發育中的孩子來說,「泡」在電子屏幕中,到底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邀請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姜艷蕊醫生,和我們一起聊聊,看如何正確來應對、設立規則、把握好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

以及如何把屏幕時間轉移到現實生活中,用親子方式讓孩子體驗同樣的快樂!

1

沉迷屏幕

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我們先來看2組科學研究。

研究1:

一項發表在兒科學權威雜誌JAMA Pediatrics的研究顯示,過多使用電子屏幕可能讓孩子的大腦結構發生改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47名學齡前兒童的大腦核磁共振成像。結果發現,使用屏幕媒體頻率越高的兒童,他們的語言及讀寫能力相關的關鍵區域受損程度就越大。

研究2: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博士,做過一組試驗。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的小人最好看,最完整。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的小人基本有了人的形狀,但很呆板,不完整。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基本不成人形,要麼缺胳膊要麼斷腿,還有的少脖子。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公平了,選擇把時間放在什麼地方決定了一個人的出路。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資料顯示,兒童早期屏幕依賴會對大腦發展產生諸多的影響:

1.影響大腦內部化學物質分布;

2.影響大腦的功能性發展;

3.造成失眠,焦慮,注意力分散等症狀;

4.此類兒童將來得精神心理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的可能性更大等。

最重要的是,這種傷害日後很難彌補!

這就是長期使用屏幕or不用的差別!玩手機一時爽,害的卻是孩子一輩子。

2

不用幾乎不可能

那麼,該如何正確、科學的使用?

首先要明確的是,讓孩子生活在脫離手機等電子屏幕的真空中生活這是不現實的,關鍵是父母如何引導孩子使用。

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了最新的電子屏幕使用時間指導和建議:

18個月以下

1.嚴格限制數字設備的使用。

2.極個別例外情況:如和家庭視頻聊天的場景。

18-24個月

可以選擇性的陪伴孩子使用數字設備,但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選擇高質量的內容。

2.和兒童一起使用數字設備。

3.避免兒童單獨使用數字設備。

2-5歲

1.每天不超過1小時的屏幕設備使用時間。

2.選擇互動性強、非暴力、教育性強、社會性更強的內容。

3.在使用過程中儘量陪伴兒童一起觀看。

4.為兒童找到其它更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替代活動。

6歲以上

1.對數字設備的使用制定持續連貫、前後一致的要求,每天使用電子屏幕時間不超過2小時。

2.保證不影響到孩子睡眠、身體活動和其它必要健康活動。

3

想要孩子做得好,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了上面的權威指導和建議,仍需家長努力。讓孩子減少、合理使用電子屏幕時間,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你自己必須努力做到這一點。

首先,你必須投入精力,堅持並且努力去做

就像你試圖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一樣。這不是一次性的演講,而是日復一日的努力。就像改變任何不良習慣一樣,你必須幫助你的孩子養成新的更健康的習慣,以取代舊的「屏幕時間」的習慣。

其次,你必須減少自己的屏幕使用時間

至少當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需要這樣。這是因為孩子們是強大的模仿者。他們只會做你「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說」的事情。如果你想讓孩子的屏幕時間減少,你就一定要減少自己的屏幕時間。

4

媽媽們最關注的這些問題

請專家一併解答

關於電子屏幕的使用,我們也在社群徵集了一些媽媽們困擾的問題,請姜醫生給大家一些建議。

Q:可以用APP、iPad等產品,幫助孩子學習講話嗎?

這不是好方法,會阻礙正常的語言學習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語言發展交給電子屏幕,想通過這類產品幫助孩子學習說話、豐富詞彙量,反而會適得其反。研究發現1歲以前接觸控式螢幕幕媒介,以及目前屏幕時間>2 h/d的兒童,發生語言發育遲緩的風險是其他兒童的6倍。

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通過日常生活體驗和認知、加工形成對事物的概念,而2~3歲的孩子對平面圖像的認知加工能力有限,使用電子屏幕無益於概念的形成,反而會減少父母與孩子的相互交流,阻礙正常的語言學習。

所有的「教」,都只有在生活中,和孩子的生活發生一定聯繫才有意義。建議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每天講講故事,放一些兒歌,抓住機會和孩子聊聊他正在體驗的事兒。例如,外出遛彎看到不同的風景,可以撿一撿落葉,講講葉子的顏色、形狀等。

生活中體驗式的語言引導,才能更好的刺激孩子語言中樞發育。只要你們在對話,孩子在思考,你在用語言回應TA,就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Q:姥姥幫帶娃,孩子1歲多,平時經常會和親友視頻連線聊天,也會在視頻里讓孩子露面,每次短時間的接觸手機,對孩子會有影響嗎?

別焦慮,視訊電話≠玩手機

通過手機視頻和親友連線溝通,是這個時代家庭生活模式共有、全新的體驗。也有許多家長認為視訊電話≈玩手機,美國兒科學會在使用電子媒體的限制中,專門為視頻聊天開了綠燈。不建議給18個月以下兒童使用電子媒體,視頻聊天除外。

短暫的視頻聊天和使用電子產品是有區別的!

孩子在視頻聊天中可以與某個「固定的人物」進行互動,建立聊天方式,如有趣的打招呼、誇張的動作,會讓孩子更好地記住對方。其對孩子認知發展、獲取社會信息以及語言的學習是有益處的。

家長也不用過度擔心視頻聊天會對孩子視力造成影響,近視的原因主要和遺傳、近距離用眼有關,讓孩子和屏幕保持適當的距離。實際上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螢幕通話中,也不可能保持很長的注意力,不必擔心幾分鐘的視頻聊天會對孩子視力產生影響。

Q:孩子2歲半,可以選一些優質的教育類APP使用嗎?

使用APP時,一定要有家長的陪伴

2歲多的孩子,每天接觸控式螢幕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可酌情適當讓孩子接觸優質的教育類APP。由於孩子的記憶系統、注意力、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成熟,通過APP學習效果對他們來說,遠不如生活中與父母互動過程中學的多。

在APP時,家長一定在旁邊陪伴和解說,在互動中學習,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才能在認知能力、語言、行為和社交情商上得到真正的成長。

Q:寶寶3歲多,每次看動畫片都很專注,這樣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專注力嗎?

看動畫片是一種「被動」注意,會破壞專注力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看電視、玩手機的過程中特別安靜,也坐得住,注意力全在電視、手機上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

但實際上,電視、手機是通過豐富的視覺、聽覺刺激引起孩子的注意,是一種「被動」的注意(無意注意)。而孩子需要具備的是「主動」的注意(有意注意),如看繪本,繪畫等,都需要孩子主動調動注意集中在學習上,更有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而電視、手機帶來的豐富刺激會讓孩子來不及加工思考信息,導致思維疲勞難以集中。久而久之,孩子會對拼圖、閱讀這類需要集中的活動提不起興趣,對今後的學習習慣和注意力培養很不利。研究也證實了屏幕暴露對兒童注意力方面的持續影響,1-3歲時的屏幕增多,會引起其7歲時的注意缺陷/過動症狀。

Q:孩子總惦記玩一會手機,看一會抖音,形成了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扭轉這種情況?

多陪伴孩子+培養興趣愛好,才是根本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夠、興趣愛好不夠廣泛,以及家長陪伴太少,沒有做好榜樣導致。

如前文所提到,家長應先做到自己在孩子面前不玩遊戲、不刷抖音。讓孩子意識到,手機只是通訊工具和生活學習用具,而不是玩具!

其次,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一起讀繪本、一起玩玩具、一起游泳……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了更多可以做的事,就可以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說在最後

其實電子屏幕可以產生的積極影響還是很多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擁抱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生活、學習方式的改變。電子屏幕不應該被視若猛虎,而是合理利用,適當限制。

在與電子屏幕使用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家長如果沒有改變心態,去引導孩子從電子屏幕中脫離出來,只是單方面抱怨孩子做的不好,希望孩子能自我改善,那估計很難實現!

所以,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加油!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父母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5/165554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