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58歲的寧波大叔的右腳被細菌吃了!竟是因為這道人見人愛的美食

每年9-11月是蟹的「索餌肥育」的時期,梭子蟹要趕到越冬前交配,正是其最肥美的上市時節。又恰逢中秋佳節,闔家團圓,趁機狠狠地實現了一把「梭子蟹自由」!

然而,吃海鮮也有學問,吃的不當反而可能會引「病」上身。寧波58歲的廉大叔(化名),因為吃了一隻醃製的梭子蟹,感染了一種叫創傷弧菌的細菌,右腳發腫潰爛,差點需要截肢。慶幸的是,經過醫生緊急手術和綜合治療終於涉險過關。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以躲過它的毒手。調理亞健康、增強免疫力來六早健康管理中心體驗負氧光波旋磁修復艙

01

會「吃人肉」的病原細菌

家住海邊的廉大叔在從小就愛吃海鮮,尤其是生醃的梭子蟹,覺得鮮美至極。

中秋家宴結束,廉大叔感覺自己有點發燒頭暈,以為是酒喝多了,他的腿上長了很多水泡,以為是蚊蟲咬的,當時並沒有在意。第二天,雙腿腫脹越發厲害,腿上的皮膚發紅,已經有些發黑。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就診。

醫生對廉大叔進行診斷時發現,他的右下肢從腳背到小腿紅腫痛、潰爛,已經開始蔓延到右膝右大腿,右小腿右足背也開始變涼。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人肝、腎、血液等多臟器功能衰竭,並且有休克的情況。

家屬介紹,廉大叔以前得過肝炎,平時愛海鮮,尤其是生醃的,發現病情的前一天剛好是中秋節,家庭聚會又吃了不少梭子蟹。

根據這些描述,加上血培養結果,醫生診斷為「創傷弧菌感染」,病因可能是廉大叔所食用的海鮮中的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細菌——海洋創傷弧菌。

由於長期患有肝炎,廉大叔的肝臟排毒解毒功能減弱,而生海鮮中含有較多有害物質,大量食用後會降低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醫生對廉大叔進行了緊急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右小腿右足肌肉部分壞死,肌肉失去正常顏色,右小腿筋膜大量壞死,顯然是已經被細菌「吃掉了」,呈棉絮狀,肌肉筋膜浸泡在大量混濁的、由創傷弧菌產生的毒素滲液中。

所幸,經過醫生緊急手術和綜合治理,這位大叔終於保住了右腿。

02

創傷弧菌——起病急,致死率高

創傷弧菌,也稱為「海洋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常寄生在蝦、蟹、牡蠣等海洋生物內,臨床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為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

這種細菌最適宜的生存條件為37℃下、10~20g/L鹽度,主要有兩種感染途徑:

一種是進食生的或未經加工熟的貝甲類海產品(尤其是牡蠣),其危害不在於其引起胃腸炎,而在於其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和敗血症,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另一種感染途徑是破損的肢體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刺傷皮膚而感染。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很快速傳播,並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繼而發生敗血症。

若感染此弧菌,臨床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為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

「創傷弧菌的感染率不高,但起病急、進展迅速、病死率高。」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凱進主任醫師表示,患者感染後通常表現為四肢紅腫、水皰,急性腸胃炎,壞死性筋膜炎或膿毒症等,救治困難。

「很多患者可能感染後幾小時內就會出現相關症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不僅面臨截肢的風險,甚至會引發多臟器衰竭、嚴重危及生命。」

03

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

創傷弧菌的感染具有季節性,每年5至10月為高發期,如果在傷口接觸海水或生吃海產品後,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越早治療越好。

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健康人並不容易感染,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吃進肚子裡的創傷弧菌是可以在腸道內被殺死的,進不了血液,不會發展為敗血症。

研究顯示,存在酒精肝硬化、基礎肝病、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習慣的人群,及免疫缺陷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

04

預防創傷弧菌,做好這些事

1.不要生吃貝甲類海鮮,特別是有肝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等高危人群,生食海鮮可能有生命危險。創傷弧菌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30至40度的海水,因此高溫烹煮可以有效殺死細菌。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如蚝等,應煮至貝殼打開後5分鐘。

2.要注意有傷口的皮膚不要泡海水,在處理時也要戴上厚膠手套以免被蝦頭蟹腳刺傷,一旦被海鮮刺傷,及時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殺菌,避免感染。

3.身體有傷口或者免疫力低下時,避免下海游泳。在海洋中游泳後不要生吞海水,高風險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

4.妥善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api.shjy18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9/165732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