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文化 > 正文

一位被資訊時代遺忘的隱秘天才

諾伯特·維納攝於MIT辦公室

他是資訊時代之父。他從事的工作塑造了億萬人的生活,他的發現改變了世界經濟和文化格局。

他是20世紀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年少時聰慧過人,成為世界級的天才和擁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他是心不在焉的教授,古怪又充滿神秘色彩;他是美國第一撥高科技發展到鼎盛時期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

如今,他的足跡無處不在:銘刻在矽晶片上,徘徊在網絡空間裡,散布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然而,他的話語卻被世人遺忘,不留一絲迴響。

維納所做的最為嚴峻的預言還未成為現實,但是他的遺產正在21世紀的全球化社會中慢慢顯露出來。他認為,我們面臨的最偉大的任務是確定人類應該擁有的目標和價值觀,以及如何與人類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機器共存。

1936年,清華大學算學系師生合影:前排左起:鄭之蕃、楊武之、哈達瑪、維納、熊慶來、曾遠榮;第二排右起:吳新謀、李杏瑛、趙訪熊、戴良謨;第三排左一:莊圻泰、左四:段學復

這是一個被資訊時代忽視、遺忘的隱秘英雄的故事,是一個他為人類而戰的傳奇故事。

01

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1894-1964)出生於19世紀末,他的祖輩中有東歐的猶太教拉比、學者,據說還包括中世紀猶太哲學家摩西·邁蒙尼德(Mōsheh ben-Maimōn,1135-1204)。

維納9歲留影

維納3歲就會寫字,7歲就可以閱讀但丁和達爾文的著作,11歲上大學,15歲畢業於塔夫茨大學,19歲獲得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就讀博士期間,維納還曾獲得獎學金,前往英國劍橋和德國哥廷根大學遊學,向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哈代(Godfrey Harold,1877-1947)、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等頂級數學家學習。

1919年,25歲的維納受聘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他一直在這裡服務,直至退休。1933年,維納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那時他還不到40歲。

1909年維納的塔夫茨大學畢業照和1913年哈佛大學畢業照

他早期從事的數學研究解決了困擾工程師數十年的電子學理論上的實際問題。20世紀20年代,他致力於第一台現代計算機的設計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與了首批智能自動化機器的研製工作。

維納在戰爭期間所形成的構想逐漸成為一個涉及通信、計算和自動化控制的全新跨學科科學,跨越了工程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的前沿領域。他的思想吸引了一群兼容並蓄的科學家和學者,包括「數字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年-1957),信息科學理論創始人克勞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美國人類學之母」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和她的丈夫,人類學家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1904-1980)等。維納將這門新科學命名為「控制論」——來自希臘文「舵手」一詞。

維納於1948年出版的著作《控制論》引發了一場科學和技術的革命。不到十年,控制論改變了每一個產業工人的日常勞動方式,向戰後社會潮水般投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新設備。

1949 年,維納和電子研究實驗室副主任傑爾姆·威斯納(中)、李郁榮在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身邊是自相關器

維納賦予了「feedback」(反饋)這個詞現代意義,使其成為一個流行語。他是第一個理解「信息」這種新鮮事物本質的人。他和著名的生物學家和神經生理學家一道,破解了人類神經系統的通信密碼,然後又和工程師合作,將這些通信密碼整合到第一台由程式控制的「電子大腦」的電路中。他領導了一個醫療小組,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個通過使用者自己的意念控制的仿生手臂。

196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控制論》中譯本

在想像中,他能預見正在顯露的新世界帶來的技術前景和現代奇蹟,而當時很少有人能想像到這些。但是,維納也看到新的控制論時代灰暗的一面,這在他同時代的人當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他預測,隨著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世界性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動亂將會出現。他預測,一種無情的動能會誘使人類追求智能機器帶來的速度和效率,從而傷害人類自身。他擔憂,省時省力的新技術會促使人類屈從於機器,從而放棄自身的目的性、思考能力和最為寶貴的選擇能力。

他擔憂人類的未來。

維納晚年孜孜不倦地向政府首腦、企業和工會領導以及廣大民眾發出警告,讓他們當心正發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這些影響深遠的變革。他是第一個對智能機器發出警告的人,因為它們可能會從經驗中學習,無限制地自我複製,並且具有其人類製造者無法預測的行為方式。

他呼籲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承擔起更大的道德和社會責任,以迎接這個正在蓬勃興起,建設性和破壞性能量並存的時代。在他的文章和講話中,維納飽含深情地談到人類價值觀、自由和精神所面臨的種種威脅,儘管這些威脅在幾十年後才開始顯現。因為所做的巨大努力,他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國家科學獎,後者是美國科學界的最高獎項。

1960 年春,退休晚宴上,維納和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朱利葉斯·A. 斯特拉頓(左)、資訊理論家香農在一起

然而,儘管他的新思想開始被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接受,維納開創的具有遠見卓識的科學領域卻日漸式微。到20世紀50年代末,控制論開始被它派生出的專業化技術領域和分學科替代,維納本人淪落為自己所引領的革命潮流的局外人。他的道德立場被同事及喜愛新奇電子產品的消費者拋棄,很多人對他做的嚴峻預測嗤之以鼻,他們認為那只不過是一位古怪老學究的世界末日式的預言。1964年,他在歐洲旅行時溘然長逝,時年69歲。那時,他所做的很多預言開始變成現實。

維納晚年

02

維納做出的革命性貢獻很大程度上被人們遺忘,背後的原因到現在還不甚清楚。《維納傳:資訊時代的隱秘英雄》一書追溯到資訊時代被人遺忘的一段歷史,儘管它年代久遠,但是和那些影響21世紀人們生活的技術和社會現實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按時間順序記錄了維納的生活和工作,從早熟的童年到揭開控制論革命的序幕,再到隨後的資訊時代第一次信息爆炸浪潮。然而,維納的遺產不僅僅是技術性的。正如他在著作中明確表明的那樣,控制論不僅是範圍窄小的工程類學科,也是一種新的關於世界(關於技術,也關於生活)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於之前的任何事物。

1925年,維納和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哥廷根大學

維納的科學發現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幫助人們理解現代社會所有形式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從人類基因體的運行方式,到人類交流的流動、當今全球經濟動態,再到網際網路擁擠的網絡系統。

維納的成就帶來的技術革新,還有他所持的人類應該掌控新的發明創造的公共立場,使他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包括他在世時的大部分民眾以及他去世後的一小部分忠實粉絲。然而,他的故事遠遠不是人們熟知的那些事實,比如他是一個少年天才、世界知名科學家等。

從一些資料中,我們可以深入了解維納的童年以及他後來成為數學家的生活經歷。這些資料包括1980年和1990年出版的兩部學術傳記、科學期刊上刊載的少許職業回憶錄以及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兩卷本維納的自傳。但是,作為一個名人,維納的資料是比較難找的。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獨領風騷45年,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的官方信息包含對他恰當的褒獎,但他的檔案中存在很大的空白,並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潛台詞。他的科學發現和對社會的警告現在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他所擔憂的許多事情開始顯現,因此,現在是時候重拾被歷史中斷的諾伯特·維納的研究,重新評估他留下的遺產以及他發出的警告的歷史準確性,解開圍繞在他周圍,在其死後40多年依然懸念重重的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維納童年時承受的高度壓力對他的成年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維納和同事之間混亂的關係給早期控制論革命蒙上陰影的謠言,維納從事的為勞工辯護、抵抗社會「掌權的人」(維納語)的活動涉及的政治問題,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哲學問題,比如他晚年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人類和機器之間關係的令人費解的論述。

諾伯特·維納,大約1896 年。維納兩歲,此時他已經學會了字母表

同樣重要的是關於控制論未來命運的問題。維納的科學發現能做出怎樣的持久貢獻?為什麼控制論雖然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卻在他離世十年後完全從美國消失了?青年一代應該找回維納革命中哪些被遺失的東西,來應對全球信息社會面臨的技術挑戰和複雜的人際關係?

通過和維納的同事、家人進行的廣泛交談以及充分梳理資訊時代留下的檔案資料,我們可以回答其中的很多問題。

維納生平的故事包含了天才的事跡和一些杜撰的古怪行為。有很多故事講述他如何喜愛社交、求知若渴、充滿好奇心。這種好奇心直接成就了他的「維納行走」,這是一條條蜿蜒的步行道,穿過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波士頓的市郊以及新英格蘭的鄉下。維納行走在這些小道上,尋找靈感和頓悟,也尋找願意傾聽他的新思想的聽眾。也有很多滑稽可笑的故事,比如,他在聽同事的講座時鼾聲如雷(通常嘴裡還叼著一支點燃的搖搖欲墜的雪茄)。

維納接受 CBS 教育節目「The Search」記者 Charles Romine 的採訪

但是,維納不是卡通式的天才。在這些傳奇故事和滑稽可笑的古怪行為背後,是一片更為黑暗的領地。維納描述自己是「彎曲的樹枝」,他幼年時接受的快速成才的養育方式給他的成年生活造成了傷害,嚴重影響到他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只有很少幾個密友圈的人才了解別人無從知曉的內情:一方面,他聰慧過人,為自己協助創造的具有魔鬼力量的新技術感到擔憂;另一方面,他一生都在和自己內心的魔鬼做鬥爭。他的憤怒源於青年時期受到的嚴重心理創傷以及隨後患上的令人發狂的躁鬱症。

列兵維納(右一)和第21 新兵連戰友在一起,阿伯丁試驗場,1918 年10 月

情緒高漲時,維納神采飛揚、衝動魯莽,也常常焦躁任性;情緒低落時,他深受抑鬱之苦,喪失行動能力,以至經常在家人面前威脅要自殺,有時對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也是如此。但是,在很多方面,維納表現的極端性和他妻子表現的類似的極端性是非常相配的。這位教授夫人非常挑剔,具有典型的歐洲價值觀。瑪格麗特·維納是個盡職盡責的妻子,竭力保護高度神經質的丈夫,她採取一切措施擺平維納的同事、親近他的女人以及任何她認為會威脅到丈夫重要地位的人,她採取的一種計謀甚至給維納本人和他的事業帶來了事與願違的災難性後果。

十多年來,維納和先驅神經科學家沃倫·麥卡洛克、沃爾特·皮茨展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兩位都是暗中研究控制論的新一代天才青年。但維納突然終止了和麥卡洛克、皮茨以及慕名前來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控制論的其他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的合作,這對維納以及所有參與的人來說,都是一次危機。這次分手給處於關鍵時期的控制論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從而改變了新技術時代的發展與走向,它的不利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維納(左)在莫斯科第一屆國際控制與自動化大會上,1960 年夏

在政治風險大的年代,維納從事的社會活動使他成為被關注的對象。最近公布的政府文件顯示,冷戰早期他直言不諱地反對軍事研究,致使聯邦調查局著手調查他是否在進行「顛覆活動」,是否「同情共產黨」。冷戰的狂熱也對維納的研究工作造成了打擊。20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積極支持控制論的研究,而中央情報局則採取措施評估控制論的威脅,並想反制它。但是數年的秘密調查並沒有讓美國情報部門認識到控制論的能量,一些政府官員開始公開對其表示反對。在冷戰的鼎盛時期,美國終止了研究控制論的經費,控制論理論和應用研究進展緩慢,再也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政府的阻撓只不過是維納淪落到默默無聞地步的諸多原因之一,但這可能是導致美國控制論研究衰落並明顯缺席21世紀知識庫的主要因素。

03

時間已經證實,維納的研究工作在科學界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他確定了構成宇宙的一系列新的基礎實體:消息、信息、基礎通信、控制過程。這些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能觀察到。他將思維現象和物質現象納入控制論的理解範圍,而這兩種現象是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科學家刻意迴避的對象。他所引領的是第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革命,它不僅根植於無生命的自然世界,也根植於有生命的世界和人類日常行為中。這也是第一個美國的科學革命,第一個主要起源於美國、完成於美國的科學革命。

維納在MIT教室

有數十個新的技術和科學領域,要麼直接來源於控制論,要麼得益於控制論的靈感或貢獻,比如人工智慧、認知科學、環境科學和現代經濟學理論。然而,維納的很多貢獻被否定或歸功於其他人,他的研究工作中最深邃的領域幾乎無人探究。和大多數科學革命先驅不同,維納不辭辛苦地明確告訴我們,他為什麼擔憂他的科學發現的命運,甚至留下一些基本的指導意見幫助我們自我拯救。他認為,我們面臨的最偉大的任務是確定人類應該擁有的目標和價值觀,以及如何與人類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機器共存。

維納所做的最為嚴峻的預言還未成為現實,但是他的遺產正在21世紀的全球化社會中慢慢顯露出來,我們可以在擾亂新技術市場的脆弱泡沫中看到它——幾十年來,維納觀察著這些泡沫的形成和破滅,他警告急切的投資者要「看管好自己的帽子和外套」——也可以在製造業全球化離岸外包的大趨勢和新技術產業中看到它。

維納和妻子瑪格麗特在中國清華大學,1936年

維納遺產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也已顯露。他從事的工作為數字革命鋪平了道路,但他的熱情主要在於模擬。激發他靈感的不是一串串0和1組成的數字,而是可以模擬人類肌肉和四肢運動的自動化機械,是模擬人腦創造奇蹟的智能設備。數位技術的進步讓很多模擬過程的研究被迫中斷,然而今天它們東山再起,成為21世紀的科學黑馬。在生物科技、基因工程、機器人技術和傳感技術以及誘人的原子級奈米技術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有望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們產生的影響比當今所有的數位技術要深遠得多。它們正在釋放出巨大的新能量,造福人類,抑或毀滅人類。新模擬世界的出現使人們開始正面審視維納的科學發現和他對社會的擔憂,評估他早期警告的分量:「控制論是一把雙刃劍,它遲早會給你造成深深的傷害。」

04

維納生前以及死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個謎,即使對與他最親近的人而言也是如此,人們對他的精神世界知之甚少。有些報導聽起來不可信,說維納晚年每周都私下和一位印度哲人見面,儘管這位邁蒙尼德的子孫揮金如土,也是個自封的不可知論者。後來這些報導被證明情況屬實。他終生對東方文化抱有興趣,這促成他於20世紀50年代訪問印度。在印度政府的請求下,他為印度制訂了長期的技術發展計劃,從而奠定了印度技術強國的基礎,使印度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在當今全球信息經濟環境中處於領先地位。

維納是新技術時代的巨人,喜歡引用古老文化里的黑色預言表達對現代世界的警告,也是新的充滿智慧的寓言派的代表人物。就像英國作家吉卜林的《原來如此的故事》中「大象的孩子」一樣,維納充滿了「永不知足的好奇心」(他喜愛這個人物,與其在外形上也有幾分相似),這驅使他做出偉大的發現。他的多面人格讓人想起另一個著名的關於大象的寓言:一個描述盲人摸象的印度故事。幾位盲人以自己局部的觸摸竭力描述大象的樣子。的確,很多目擊者描述了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互排斥的諾伯特·維納,或才華橫溢,或滿身缺點,或健康強壯,或疾病纏身,或幽默頑皮,或滿腔憤怒,或爭強好勝,或寬宏大量,或缺乏自信,或傲慢自大,或自吹自擂,或極度謙卑。像許多歷史人物一樣,維納是個充滿矛盾的人,然而即使是在著名的天才人物中,他的例子也是很極端的。

維納在印度參加傳統慶典儀式,1956年2月

像古時的黑暗英雄和當代文化中的反英雄一樣,維納蔑視社會的膚淺規範,他追求的是更遠大的目標和更高的真理。

暗物質的存在,只能通過它對周圍事物的作用力,才能被推斷出來。同理,維納的科學發現和思想將繼續影響我們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群學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9/165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