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你不等我不讓,高速強行變道,妻子當場身亡:別把自己腦袋,拴在別人褲腰帶上

作者:

01

每年的小長假,除了景區看人頭、高速看堵車之外,還有一類新聞總會頻繁洗版,並且觸目驚心。

那就是車禍。

剛剛過去的這個長假,也不例外。

10月3日下午4點半,滬昆高速江西橫峰段。

李某駕駛一輛白色轎車,以110公里的時速,在慢車道行駛。

此時,他的正前方有一輛大貨車,並且與他相距不足20米。

而他的左前方,也有一輛黑色轎車。

李某沒有選擇減速等候,而是加速超過左邊的黑色轎車,然後強行向左並道,意圖超過大貨車。

喪鐘,也在他踩下油門的那一刻敲響。

左邊的黑色轎車,或許是一時分神沒有注意到強行超車的李某,看起來並沒有剎車,而是常速繼續向前。

於是車禍發生了,黑色轎車的車頭撞上了李某的車尾。

超過100時速的碰撞是致命的,兩車都失控了,撞向護欄翻滾後四輪朝天。

黑車運氣好,車上4人只有後排1人,因為未系安全帶挫傷。

而李某車上坐著的妻子,卻不幸殞命。

視頻里的李某,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跺腳悔恨。

我當然相信李某的痛苦和悔恨都是發自肺腑的,但很抱歉,我的同情和心酸,只能給到他無辜殞命的妻子身上。

因為不同於地震、暴雨、火災,這不是一次意外,也不是命運的無常,而是一起地地道道的人禍。

02

我之所以想就這條新聞說點什麼,不是因為這件事太震撼或者太悽慘,反而是因為它太普通、太常見了。

還是拿公路交通來說吧。

10年前我畢業不久,參加工作沒兩年,經濟條件只夠買一輛電瓶車,靠著它我通勤了整整3年。

20出頭的小伙子,血氣方剛,騎在路上碰到優哉游哉的汽車時,我也偶爾會「加足馬力」,從機動車道超過去。

因為我潛意識裡認定:坐在車裡的那個駕駛員看到我了,並且汽車不敢撞電瓶車。

再後來,小電驢壽終正寢,我也升職加薪了,平時通勤就改為搭計程車。

為了圖省事,常常讓師傅停在單位對面,然後橫穿馬路去上班。

而那條馬路上的行人斑馬線,距離公司辦公大樓大門尚有20米的距離。

如果哪天起晚了,得踩著點打卡,我常常不會繞行斑馬線,而是直接橫穿馬路。

因為我同樣在潛意識裡認定:馬路上車來車往的駕駛員都看到我了,並且汽車不敢撞人。

這一秒的空檔,如果我不走,車就走了;如果我走了,車一定會停下讓我。

前幾年,我也成了有車一族。

在馬路上,我碰到過無數個「當年的自己」。

我的選擇,也印證了當年所想:我確實不敢撞人,也不敢撞電瓶車。

如果避無可避,我寧願選擇撞綠化帶,撞別的汽車。

在這場博弈中,作為行人的我、騎電瓶車的我,贏了開汽車的我。

就像99%的情況下,行人、電瓶車,最終會贏了汽車那樣。

可是剩下的那1%呢?

03

就像深圳交警發布的一條視頻,我相信這個駕駛員不是有意撞向這對母女的。

大概率,他只是一時恍惚了,或者在看手機分神了。

經過斑馬線,他沒有注意到有一對母女準備過馬路,仍然保持著勻速,緩緩卻生生地壓死了這個4歲的小女孩。

可是站在這個媽媽的角度呢?

她明明看到前方有一輛車緩慢卻勻速的駛來,絲毫沒有停車的意思,甚至車子已經距離自己不到2米,卻依然沒有選擇停下來,等一等。

她潛意識裡抱定的信念,不就跟當年的我一樣麼?

這個司機肯定看到我了,並且他不敢撞我,他會停下來等我先過的。

可是人生,沒有如果。

即便這場事故,錯不在這位媽媽,但喪女之痛,並不是罪不在己就能釋然的。

1%的概率,只要發生了,就是100%。

甚至1%的概率,你僥倖躲過了99次,那麼第100次,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而這1%一旦成真的後果,你承擔的起嗎?

也像文章開頭那場車禍里的李某,在不到20米的距離里,依然選擇強行並道超車。

他潛意識裡抱定的信念,不過是左邊那輛黑車肯定看到我了。

並且明白100公里的時速,如果追撞九死一生,所以那個司機於情於理都不敢撞我,只要我膽子大並過去,他就一定會踩剎車讓我。

我也相信後方的黑車,不是故意撞上去的,可能只是一時分神,或者忽然電話響了,他看了一眼來電號碼。

然後悲劇發生了。

實際上,開車這麼多年來,我見過太多李某這樣的司機。

馬路上強行變道,等紅燈插隊加塞……

不過是認定,沒人想耽誤時間製造一場車禍,只要我膽子夠大,別人就一定會退讓。

可這個認定,有一項前提:

別人是一個心智健康、狀態正常的老司機,並且正在聚精會神地開車。

假如別人那一刻,不巧低頭看了一眼手機,或者想到煩心事走了神,沒有注意到你,然後撞上了呢?

假如對方司機跟你一樣心存僥倖,正在酒駕呢?

更甚至,對方司機是一個反社會人格,正想著怎麼報復社會呢?

本質上,從李某到深圳那對母女,再到當年在馬路上橫衝直撞的自己,這一切的僥倖行為,都不過是賭徒心理:

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去賭別人是個正常人,是個全神貫注、狀態在線的正常人。

而這種行為,有一句老話形容更為貼切:

把自己的腦袋,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

從這個角度看,李某和深圳這對母女遭遇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

04

這種事其實很常見,絕不止於馬路上。

比如同樣是這兩年的另一類高頻新聞,電動車電池爆炸起火。

電瓶爆炸導致家破人亡的新聞,屢見報端。

但我敢打賭,你住的小區,肯定依然有人把電瓶車推進電梯,或者提溜著電瓶,進了家門。

再比如,每次小長假都會出現的另一種新聞,驢友非法穿越野外路線,不幸罹難。

甚至有時候,為了尋找失蹤的驢友,還會有救援人員跟著遇難。

這些悲劇,都是小概率事件。

但也正因為小概率,所以才會持續不斷的出現。

因為人們,總以為概率足夠小,不會降落在自己身上。

就像在「俄羅斯輪盤」遊戲中,我們無法預測哪一次扣動扳機會射出子彈。

我們能做的,只有放下手中的左輪槍,拒絕和死神玩生死豪賭。

因為你的每一次僥倖逃脫,其實也意味著下一次中槍的概率,提高了。

打一個不恰當,甚至可能引來攻擊的比喻吧。

這些年,性侵案頻發。

每次有姑娘遭遇毒手,網上就會出來一大票政治正確的言論:

「憑什么女生不能穿超短裙,憑什么女生走夜路就該被侵犯?與其教女孩學會自保,不如教男孩學會尊重女性。」

這些言論都正確,穿衣自由、人身自由,我也十分贊同。

可問題是,這些正確言論成立的基礎,建立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之上,而現實並非如我們所願,遇到變態非正常人類,是沒有辦法講道理的。

你對了,但是你遇害了,錯不在你,但後果卻只有你和你的家人承擔。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防患於未然,才是一個成年人,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永遠別跟死神賭狠,永遠別把自己的性命,綁在別人的褲腰帶上。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王耳朵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3/165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