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越活越強大的人,都在享受這三種紅利

自古以來,有人天資聰慧,一鳴驚人,有人歷經起伏,不改初心;

有人勤勤懇懇,大器晚成,也有人輾轉磨礪,未嘗一勝。

翻閱歷史的書簡,遍覽風雲人物的生平,不難發現,定義強者的從來不是成敗,而是內心的力量。

就像歌德所說:「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隨風即滅。」

那些越活越強大的人,都在享受這三種紅利。

每隔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就會捲土重來。在某些人眼中,讀書是「不合時宜」,是「笨功夫」。

只有真正尊重知識的人才會明白,讀書永遠是一件最值得堅持的事。

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

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翻開書面就闖入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

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

讀書也許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卻能潤物細無聲地改變整個人生。

還記得那位中科院博士黃國平嗎?

此前,他因為博士論文篇末的致謝詞走紅。

一句「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論文送到你面前」看哭了很多人。

1987年,黃國平出生於四川南充的一個農村家庭。

母親身體一直不太好,在他12歲時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

父親靠著種地養活一家,但酗酒的習慣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黃國平17歲那年,外出打工的父親不幸遭遇車禍去世。同年,外婆也去世了。

茫茫人間,仿佛只剩下了黃國平一個人。

當時正讀高中的黃國平,似乎有太多理由選擇放棄,但他依然選擇堅持讀書。

沒有學費,他就抓黃鱔、釣魚換錢;

怕晚上學習廢電,他就點著煤油燈看書;

天寒地凍沒厚衣服,他哆嗦著去學校上課。

2007年,復讀一次的黃國平考上了西南大學,灰暗的人生終於開始透進一束光。

大學畢業後,黃國平又考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完成碩博連讀。

2017年畢業後,黃國平找到了令人艷羨的高薪工作,終於不必再為生活發愁。

至此,他終於沿著最樸素也是最踏實的路徑「好好讀書」,實現了人生翻盤。

這是一個貧困少年,通過知識和奮鬥,一步一步改變命運的故事,也是一個普通人享受知識紅利的最好範本。

清代一位官員的書房裡曾掛著這樣一副對聯: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黃國平在絕境中,依然篤信著:「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知識的紅利,永不過時。

2019年跨年演講時,羅振宇提出了一個新詞:「苟且紅利」。

他說,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得過且過,只要稍微比這些人往前一點點,就能成功,這就是「苟且」帶來的紅利。

生活中,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在某些時刻比別人認真了那麼一點。

日本就曾把一份「國寶級匠人」的重量級榮譽頒給一位中國大媽,而她的工作,只是個不那麼起眼的清潔工。

這位大媽名叫郭春艷,她負責清掃的,是日本羽田機場。

郭春艷剛入行的時候,被分到羽田機場的廁所負責打掃衛生。

掃廁所,在旁人眼中不值一提,身邊的同事也大多應付了事。

但在郭春艷看來,哪怕這份工作成日面對的是馬桶和洗手台,照樣值得認真對待。

同樣是拖地,她會趴在地上確認每一個角落是否乾淨;

同樣是清潔馬桶,她會拿出自備的小鏡子檢查視線盲區是否有污垢;

同樣是為天花板除塵,她會登上梯子仔仔細細擦去每一道夾縫的灰塵。

整整23年,她用最專業的態度,贏得了機場乃至整個國家對這份職業的尊重。

她從一位普通的清潔工,做到了培訓700人團隊的技術監督。

日本NHK電視台專門為她製作電視專輯;清潔用品公司慕名而來請她參與產品研發;出版社邀請她撰寫清潔心得與工作經驗;社會組織邀請她參加演講會……

從普通清潔員到「世界第一清潔員」,郭春艷靠著「比別人更認真一點」贏得了人生的飛躍。

有人曾問,為什麼她能成為不平凡的匠人?她回答:「用盡心思、拼盡全力」。

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有個著名的「麥肯錫三大基石」理論,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專業主義」。

而專業的前提,就是認真到近乎執著,拼搏到無能為力。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普通人實現人生進階的最好方式,就是拼一份「苟且紅利」。

擇一事,終一生,不為浮華易初心。

當別人尚在苟且,你已經抵達了真正的詩和遠方。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一種窘境:明明很努力,卻依然過得不盡如人意。

問題的核心,不是努力的程度不夠,而是沒有找對努力方向。

在高手的字典里,「順勢而為」永遠占據了重要篇幅。

柯達,曾經的攝影工業壟斷者,它的命運很多人都不陌生。

2012年,它作為家喻戶曉的百年企業黯然宣布破產保護,許多人都為之惋惜。

柯達一手研發了數位相機,卻沒能及時意識到數碼時代的大勢所趨,最後被自己的發明送進了故紙堆。

可見,當你的努力成了「逆勢而為」,再多的付出也註定是徒勞。

相比之下,那些坐上網際網路時代「順風車」的人,收到的不僅是奮鬥的回報,還有順應時勢帶來的驚喜。

當時間倒轉到六年前,沒人知道那個叫「李子柒」的姑娘,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出海第一人」。

那時,短視頻興起不過兩年,各大視頻平台吸引的還是趕時髦的年輕人。

李子柒剛一接觸短視頻,就萌生了「試一試」的想法,她最初的打算,是為自己的網店吸引顧客。

很快,一條名叫《桃花酒》的短視頻發布了。

雖然製作簡陋,但特別的主題、富有中國韻味的傳統美食,迅速吸引了大量粉絲,也第一次讓李子柒意識到了「流量時代」的力量。

她開始重新審視「拍視頻」這件事的重要性,把更多精力放到「美食博主」這個領域之中。

她專門購置了攝影器材,自學剪輯軟體,一個鏡頭反覆拍幾十遍,一個主題反覆琢磨幾天幾夜,只為讓自己的視頻更精彩。

一部「蘭州牛肉麵」主題的視頻,她從和面、揉面到拉麵,用了將近30斤麵粉,整整拍了三天。

如今看來,李子柒「賭」對了,她在短視頻上的投入與付出,千百倍地回饋到了她的品牌事業之中。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有一句玩笑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起飛。

雖然不免有戲謔的成分,但充分說明了找對風口的重要性。

時代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與舊事物的消亡,而新事物的另一面,就是「機遇」。

那些足夠敏銳、足夠努力、對新事物足夠好奇的人,終將坐擁時代最慷慨的饋贈。

加繆說:「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

不論是知識紅利、苟且紅利還是時代紅利,它們的背後都有著同樣的底層邏輯:

投資自己,提升自己。

也許,你並非天資過人;也許,你自認運氣平平;也許,你曾經擁有,卻終究錯過。

但只要你不停止腳步,遠方終有一天會近在眼前。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

真正的強者都會意識到,只有持續投入,持續奮鬥,才能讓紅利延續更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9/166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