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1619項目」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美國當今社會的百態。

可以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不只是歷史項目,而是一個意識形態項目。

歷史的危機

本質上說,歷史終究只是人的觀點,也只能體現人的觀點。

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描述絕對不可能一致。而歷史,恰恰是無數人觀點的累積。

雖然不同人對同一歷史的認識不同,歷史可以容得下不同視角,但容不下對事實的扭曲。事實才是歷史這個不斷流動的河流上的浮標。正如歷史學家羅新所說:

「歷史的本質是求真……忠實於事實,是歷史唯一的特性。」

描繪《獨立宣言》簽署的油畫。

1776年美國建、1834年英國廢除奴隸制、1861年美國廢除奴隸制……這些都是事實;

薩默賽特案是事實,美國南方只有6家報社報導也是事實。

對事實的忽略和歪曲,無疑會傷害歷史的精神,使歷史成為政治意識形態的玩偶。

漢娜–瓊斯的出發點也許是善意的,她想提醒人們關注美國社會由來已久的對黑人的歧視,以及過去的奴隸制對今日社會的塑造和影向。

但歷史是複雜的,歷史問題可以供人討論,歷史事實卻不容歪曲。

歷史學家西蒙·沙瑪(Simon Schama)在《風雨橫渡:英國、奴隸和美國革命》(Rough Crossings: The Slaves, the British,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一書中曾寫道:

「歷史從不會完結,只會暫時停下寫作的筆。」

《風雨橫渡》一書無腰封與有腰封的封面對比圖。

這本書中,西蒙·沙瑪還原了美國建國時期的複雜歷史。其中,黑人並不是任人擺布的棋子,而是長期被忽視的「第三方」。

在那些歲月中,黑人們「十分清楚自己在幹什麼」。

他們有的投身於大陸軍中,為美國獨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也有的嚮往英國,支持保皇黨,認為將「非洲人從奴隸制中解放出來的,更有可能是君主立憲制的英國,而非美國這個新生的共和制國家。」

歷史事實中,既有堅持啟蒙價值,追求「人人生而平等」卻蓄奴的華盛頓、傑斐遜,也有反對奴隸制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

美國既有多個北方州在建國前就關注了薩默賽特案和其他一些有關廢奴的案件,也有多個州在建國後致力於廢除奴隸制;

1775年美國地圖,紅色為北美十三州,粉紅色是英法戰爭後英國主張的土地,黃色為西班牙主張的地區。

英國既在獨立戰爭時給予加入英軍的美國黑人自由,也在南北戰爭中支持蓄奴的南方州。

誠然,美國的國父們並非完人,他們有對啟蒙價值的捍衛,有爭取獨立的勇敢和魄力,卻也有在蓄奴問題上的躊躇和虛偽。

政治的博弈、軍事的需要、價值的追求在那個時期是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超越時代的桎梏。

在18世紀,全球對於人權都是普遍漠視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求美國國父們完全為了黑人的權益而廢除奴隸制,是上帝視角,不合情理。

油畫描述了林肯(左三)在發表《解放奴隸宣言》(1862),該宣言在1863年生效。林肯的所作所為被認為是廢奴的一次關鍵事件,但同時也遭到非議,被指責根本目的是為了贏得戰爭。

當今美國的一些激進左派知識分子,以「政治正確」為尚方寶劍,壓制持不同意見者,在近些年已成為肉眼可見的潮流(參見我們的文章《政治正確的尺度》)。

這種「政治正確」假道德之名,卻危害了言論自由,造成更大的社會分裂,使美國的身份政治和價值觀分裂更為嚴重。

紐約時報》等主串流媒體、各高校、好萊塢、矽谷都日益意識形態化,在傳播激進觀點的同時,也審查和壓制其他觀點(參見我們的文章《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當意識形態將手伸入歷史之時,文明可能被連根拔起,維繫社會數百年的觀念和傳統搖搖欲墜。

畢竟,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

參考資料

The1619 Project. The New York Times.2019-08-14.

The Fight Over the1619 Project Is Not About the Facts. The Atlantic.2019-12-24.

I Helped Fact-Check the1619 Project. The Times Ignored Me. Politico.2020-03-06.

How the1619 Project took over2020. Washington Post.2020-10-13.

Sean Wilentz. A Matter of Facts:The New York Times』1619 Project launched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but has been undermined by some of its claims. The Atlantic.2020-01-22.

Against the Consensus Approach to History. New Republic.2021-01-25.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明白知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1/166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