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名不見經傳  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官黃嘉略

作者:

黃嘉略夫婦像

他是第一位居留法國傳播漢文化的中國人,也是用法語編著漢語語法的第一人。

他對中國文化的宣傳直接影響了孟德斯鳩的中國觀。

二十三歲赴法

康熙十八年(1679年),黃嘉略出生於福建莆田縣,祖父黃江卿曾任御史,巡視江南和山東兩省。父親生性善良,常接濟窮人,後成為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嘉略七歲喪父,法國外方傳道會教士李斐理收他為義子,李斐理為嘉略請了當地著名的儒師教授他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李斐理教黃嘉略學習拉丁文和天主教神學。

三年後,主教梁宏仁接替李斐理繼續教授黃嘉略。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黃嘉略開始遍游中國各省,領略各地民俗民風。

因天主教當時在中國的教徒尊孔子、敬祖先,法國的傳教士對此持有不同觀點。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梁宏仁奉命到羅馬匯報「中國禮儀之爭」的情況。梁宏仁問黃嘉略是否願意同往歐洲,黃嘉略喜不自勝。

時年2月17日,黃嘉略以梁宏仁的私人秘書身份,隨梁宏仁從廈門登上一艘英國商船,途經倫敦、巴黎,歷時八九個月轉赴羅馬。四年後(1706年),梁、黃二人自羅馬返回巴黎,準備啟程回中國。

不料,因梁宏仁的健康原因,中國之旅久久不能成行,黃嘉略也因此滯留法國。

王家中文翻譯官的巴黎生活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中國的瓷器、絲綢遠輸歐洲,讓西方人大開眼界。16世紀的義大利、法國受中國影響,已出現絲綢基地,到了18世紀,法國颳起一股「中國風」,中國的工藝品受到貴族們的追捧青睞,神秘久遠的中國文化也進入到法國文豪和思想家的視野中。

黃嘉略滯留巴黎一事,被法國王家學術總監比尼昂教士知曉,他將黃嘉略推薦給王室總管蓬夏特蘭,建議他聘請黃嘉略教漢語,王室總管欣然首肯,並為黃爭取到了一份年金。

對於這一過程,黃嘉略曾這樣寫道:「我遊歷了中國的大部分省份,如今又致力於敝國(法國)各方面的研究。……我毫不費力地獲得了他(蓬夏特蘭)的信任,他渴望獲知遙遠國家裡發生的一切。」

1711年,王室總管將黃嘉略推薦給了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任命他為自己的中文翻譯官,專門負責翻譯中文信函、整理王家圖書館裡的中文書籍並翻譯。一些天文學和中國經典著作章節的原文,都是他翻譯的。同時,路易十四還下令要黃嘉略編寫一部漢語語法及漢法詞典。

為配合國王的命令,比尼昂教士特為黃嘉略配備了兩名工作助手。黃嘉略由此躋身法國上流社會,他頭戴禮帽,腰帶配劍,與法國的名流和知識階層結交,成為法國上層社會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口。

1713年春天,黃嘉略與巴黎姑娘瑪麗結婚。同年8月,義父梁宏仁教士病逝,黃嘉略一度身陷悲戚。王宮職場和異域婚姻,沒有想像的那樣尊顯與浪漫。雖貴為國王身邊的翻譯官,但薪水並不豐厚。

經濟的拮据常常使新婚的金髮妻子發無名火。受傳統儒學影響與基督神學薰陶的黃嘉略,展現出了東方男人的柔情,他對妻子體貼入微,主動承擔了一切家務,打掃房間、下廚烹飪、秘制果醬、洗滌衣物,他樣樣都會,他甚至還為妻子量體裁衣,做瑣碎的針線活。

從此,能吃苦的「中國模範丈夫」的名聲迅速在巴黎漢學界傳開。黃嘉略的一位助手描述:「這位中國青年的處境足以讓我們歐洲人絕望,但他始終溫和、謙遜,心境比苦行僧更顯平靜,使我深為感動。……我由此體會到,遊記中關於中國人的性格記載是真實可信的。」

兩年後,體弱多病的妻子離世,留下了一個女兒。自此黃加略決意不再娶,專心工作,把所有時間用在了漢學研究與傳播上。

孟德斯鳩的漢學啟蒙教師

1713年,24歲的孟德斯鳩結識了黃嘉略,他頻繁地拜訪黃嘉略。黃嘉略向他介紹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宗教、民俗,使孟德斯鳩對中國敬慕不已,激發了孟德斯鳩對中國的研究。

孟德斯鳩將他與黃嘉略的談話匯集成冊,名為「關於中國問題與黃先生的對話」。1721年,孟德斯鳩創作的《波斯人信札》,成為紅極一時的暢銷書,書中的主人公郁斯貝克,就是以黃嘉略為原型塑造的。在其《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鳩曾六次直接引用他們的談話內容。

在黃嘉略的影響下,孟德斯鳩閱讀了《中國賢哲孔子》等書籍。黃嘉略還向孟德斯鳩介紹了中國的科舉制度,講到王帝不時派員到各地選賢與能,儒學成為庶民進仕和官員為政的必修課。

孟德斯鳩認為,中國的這套制度有利於官員提高素質。後來,中國的科舉制經孟德斯鳩的推舉,成為法國公務員制度的最初源頭。因黃嘉略的努力,孟德斯鳩成為與「伏爾泰」齊名的中國通。

黃嘉略還向孟德斯鳩介紹了中國的民俗禮儀,孟德斯鳩認識到,以孝道為核心的儒家禮儀是中國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因。黃嘉略介紹,中國婦女的品行道德很高,因為她們從小遵循「三從四德」,因此孟德斯鳩認為,中國等東方國家的婦女的品行實在令人驚嘆。

十八世紀的法國流行的「中國熱」,使黃嘉略成為當時文人、學者崇拜的人物。黃嘉略不僅幫助他們了解中國,還教會他們學習漢語,掌握漢字的偏旁部首。後來法國成為歐洲漢學中心,與黃嘉略的貢獻不無關係。

兩百年來鮮為人知

1715年,路易十四大帝離世,1716年10月15日,長期咯血的黃嘉略病逝於寓所。臨終前,他基本完成了《漢語語法》的編撰工作。

十八世紀末,法國爆發大革命,激進派所倡導的恐怖統治和暴力革命,成為日後共產主義思潮的源頭,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法國的「中國熱」因此冷卻,黃嘉略也隨之沉舟學界200年。

1965年,法國學者艾利塞夫‧普瓦勒在其博士論文《尼古拉‧弗雷萊》中,對黃嘉略在法國傳播漢學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尼古拉‧弗雷萊即為當年黃嘉略的兩個助手之一。

這篇博士論文使黃嘉略得到關注,人們逐漸認識了這位中國譯壇的先驅。如今,黃嘉略的遺稿收藏在法國的圖書館裡。

參考資料:

許明龍:《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驅黃嘉略》

宋向紅:《論黃嘉略對孟德斯鳩中國觀的影響》

耿昇:《康熙大帝、路易十四與天主教入華》

岳峰等:《黃嘉略》

2019-05-14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5/166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