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心理學: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距在於「過不過生日」

我們普遍認為過生日只是一種計算年齡的方式,過不過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然而實際上過不過生日的人生實際上差別很大,通過觀察我們能夠發現,那些每年都會規律過生日的人,人生往往更加順遂,更有可能成功,而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距在於「過不過生日」。

那麼這個平時被我們忽略的生日,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過不過生日對一個人造成的第一個影響便是自我認同感(Self identity)。自我認同對決定人們如何在世界中行動具有重要作用,自我認同感高的人在社會活動、人際關係中往往會更自信、更遊刃有餘。

他們不會過於沉迷於消極的情緒中,能夠及時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且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正視自己的優缺點。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Eriksson)曾提出,所謂自我認同是指個體知道自己是誰,並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夠對自己產生持續穩定的認同。

通常情況下,自我認同是由先天特質和重要的早期養育者的言傳身教所共同創造的,而過生日就是其中一種很重要的影響方式。

通過過生日的方式,能夠讓個體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從而對自己形成自信心。人心是極其敏感的,一丁點風除草動都足以讓一顆心震顫。

父母如果始終給孩子規律的過生日,孩子便能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從而發展出自我認同,反之則反。

自我認同感低會阻止人們利用客觀資料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導致個體在面對困難很容易被打敗。

他們經常會生活在挫敗中,做出錯誤的選擇,從而無法發揮出個人真正的潛力。他們的人生會相對走得更艱難。

再者過生日能夠給個體創造復盤人生的機會。人類很擅長為自己打造舒適圈,一旦習慣了舒服、放鬆的狀態,形成了慣性思維很容易沉溺其中不思進取。長此以往,不過生日的不止不幸福,還難以擁有幸運人生。

研究發現大腦只占我們人體質量的2%,當我們拋棄雜念集中心念開始思考的時候,大腦每分鐘要消耗大約1.5卡路里。

我們每一次的思考都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卡路里,但人體能夠自我提供的能量畢竟有限,當損耗過多,大腦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會大大下降,這種情況下大腦會自動依賴已經形成的思維習慣做反應。

而要打破這一慣性思維需要主體主動自發地反省自己,而生日就是一個反省的契機。

人們習慣於在年齡的節點復盤自己過去的人生,規律的過生日能夠促進主體規律的反思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從而查漏補缺,推進自己更好的前進。

最後規律的過生日有助於幸福感的提升。人類靈魂深處最迫切的渴望就是被看見,一個被看見的人格會獲得豐厚的滿足感,讓其內心更安定,幸福感更強。

觀察那些規律過生日的人,他們普遍的幸福感都很強,因為他們通過過生日這一活動,使得自己的靈魂被看見了,內心從而更豐盈。

心理學家說:「被看見是每個生命體的根本需求」,被看見意味著生命被接納了、被認可了、被呼應了。

這種看見具有治癒的力量能催生出生命體的力比多,力比多是指一種力量,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驅動力,生命力。

並且這種看見帶來的療愈力量是惠及雙方的,張德峰曾提出過一個概念「黃金投射」,即當個體在別人身上看到了美好的特質,那麼意味著他自己人格里的這一特質也被激發了,只是個體沒有特別去挖掘、聯絡這些特質。

所以看見和被看見其實是一種雙向治癒,這些看見能夠滋養我們身上美好的正能量。世界的一切物質人事之間能量其實是流動的,生命是彼此呼應的。

過生日這一活動能夠讓生命個體感受到溫暖、療愈彼此。況且生命是害怕孤獨的,但被看見、過生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我們的孤獨感。

過生日行為活動背後的「被看見」,其實是伴隨一生的心靈渴求,無論我們身處什麼生命階段,如若有看見與·被看見的療愈力量,人生的體驗感將大大提升。

因此,如果你是父母,那麼絕對不要忽視給自己的孩子過生日;如果你已經成年,也不要忘記給自己過生日,除了提醒自己反省,也是自我療愈的一條道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18/167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