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一想到這個地方,很多人就感到恐懼。
醫院的手術室總是神秘莫測,每當做手術的時候,大門就會緊閉,屏幕顯示「手術中」三個大紅字。
守在外面的家屬會心急如焚,不知道進展如何、是否順利、還要多久……然而,對於在手術室內的醫護來說,每一次手術都是一場戰鬥,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們在這裡與死神進行著無聲的較量……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手術室神秘的面紗。
一、手術的基本流程
很多人對醫生有一種誤解,以為做手術是「熟能生巧」,很輕鬆,無法接受手術失敗,卻不曾想過一場手術有多複雜。從術前、術中到術後,都是環環相扣的。
術前
手術前需要先住院,醫生會每天查房,詢問病人的基本情況。之後安排術前檢查,確保病人符合手術條件,檢查項目包括胸片、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腫瘤標誌物等。
接下來,醫生還會和病人家屬進行術前談話,簽署知情同意書。到了手術前一天,為了方便手術,護士會對病人進行備皮、清腸胃、插胃管等操作。
術中
一場手術需要配備的基礎人員有6名,分別是主刀醫生、一助、二助、麻醉醫生、器械護士、巡迴護士。
護士將病人推進手術室後,會要求病人脫光衣服,接著開始麻醉。10秒之內,病人會失去意識,隨後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建立靜脈或動脈通路,護士再插尿管,手術正式開始。
在一助、二助完成開皮、開腹、游離等準備工作後,主刀醫師會進行關鍵的手術部分,最後一助、二助再關腹、縫皮,麻醉醫生拔掉氣管插管和監測設備,護士將患者推出手術室,手術結束。
術後
如果做的是大手術,病人會先被推進ICU觀察幾天,病情穩定後再進入普通病房。如果是普通手術,推出手術室後,護士會喚醒病人,觀察病人的呼吸有沒有問題。
術後第一天往往是最痛苦的,傷口還沒開始癒合,為了避免細菌感染,可能會靜脈滴注抗生素。如果是腹部手術,護士還會觀察病人有沒有「放屁」。
幾天後,如果沒有出現異常狀況,病人就會進入恢復期,體內的胃管、尿管等會被撤掉。最後,經過檢查確認沒問題後,病人就可以康復出院了。
二、醫生手術時,不穿內褲嗎?
手術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有的病人家屬看到醫生穿著洞洞鞋,會質疑醫生不專業。
事實上,醫生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在穿衣上是有一定講究的,尤其有些男醫生,在手術的時候會不穿內褲,你知道為什麼嗎?
原來,手術時患者可能會流出大量的胸水、腹水、血水等,而且在手術中,可能需要大量的生理食鹽水來沖洗傷口。而手術台的高度剛好齊腰,這些帶有患者血液或內容物的液體容易順著衣服流下來,導致內褲被浸濕。
這時,如果病人的體液帶有傳染性病毒,浸濕醫生的衣服後,有可能通過皮膚破損處造成感染。此外,內褲被血水污染了,很多醫生會選擇扔掉,這會造成一筆不小的開支。
於是,有的醫生(並非全部)為了省時省力省錢,就選擇「真空上陣」。這樣看來,手術時不穿內褲也情有可原。
關於這個話題,小九也諮詢過一些醫生的看法,咱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女醫生A:身為女醫生,我可以告訴大家,我自己做手術時是不穿內衣褲的。一是手術過程中會出很多汗,時間一長,真的很不舒服;二是有些材質的內褲無法消毒、浸泡,污染了只能扔掉,我心疼錢……
男醫生B:不穿內褲做手術,有時會遇到尷尬的情況。有一次我手術做到一半,結果褲子太松,滑落了,只能撐開兩腿強行「留住」褲子,還好手術時間不長,腿都麻了……
三、做手術前,這些問題要問清楚
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手術可能是一件性命攸關的事,那要在手術前做些什麼,才能對整體風險有正確的認識呢?小九建議,不妨在術前問清楚以下3個問題。
1、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如果不手術,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不同病人的手術目的不一樣,一定要清楚自己手術的作用,同時了解手術的利弊。畢竟,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可以繼續觀察病情,或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質,不一定要手術,可以向醫生提出自己想法,以便進一步明確治療方案。
2、做的是什麼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切除的是什麼?
向醫生了解手術的步驟,如果需要切除器官或組織,則要清楚自己被切除的是什麼,包括左側還是右側、全切還是部分切除等細節。
3、手術的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風險?
要了解手術對於改善病情的作用有多大,如果只是暫時緩解,後續還要進行二次手術、三次手術,自己的身體和經濟是否能夠承擔?此外,了解手術的風險,可以做好心理準備和相關的預防、預後工作,也更方便安排家人進行術後照料。
對於許多疾病,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案,患者和家屬在充分了解手術收益和風險的情況下,一定要儘量配合,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當然,如有有任何異議,也要儘快提出來,跟醫生商討,如何更好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