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美國窮人到底多窮?我在單親媽媽家裡的寄宿經歷

2019年1月,我到美國加州參加社會調研,住在離洛杉磯市區2小時車程的Victorville附近社區的一戶美國人家中。在這裡,我改變了長久以來對美國這樣一個富裕的已開發國家的刻板印象。

2018年12月底,我得到了美國寄宿家庭的照片:單親家庭,作為墨西哥裔第二代移民的單親媽媽,帶著一個4歲的混血兒子(父親是白人)。她發來的圖片裡,家看起來很小,家具也很普通,與之前承諾的志願者家庭「全都屬於美國中產階級」,甚至「可能分到父母擁有私人遊艇或直升飛機的家庭」絕對不是一個層次。

繼續往下在家庭概況表格里,我的失望加劇了。apartment意味著不是獨棟house,business owner後面跟著caregiver,意味著是沒有固定上班時間的個體看護,pet一欄也填了none。我胡思亂想著,大概因為貧窮,所以也沒有養寵物?

和我同住一家的學姐Vivian勸阻了打算申請調換家庭的我。「別調換了,這樣不好。而且說不定我們還可以學到美國單身母親的生活智慧。」

飛過12個小時到達洛杉磯機場,湛藍的天空與機場牆上的星條旗散發著獨特的異國風情。

然而真正見到本來嫌棄的apartment的時候,我反而覺得眼前一亮。

原來這種apartment並不是國內想像的那種居民樓,而是只有上下兩層、左右通過戶外樓梯連接的建築。每一組連體公寓(四戶人家)之間隔的並不近,且每組樓前都劃有停車位,甚至還有遮陽遮雨棚。遠遠望去,倒是與中國高樓大廈的密集城區截然不同了。

美媽家只有兩室一廳一衛,全部面積加起來總不過60、70平方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美媽家除了屋後的草坪與停車場,還有一個很大開放式陽台,美媽經常在天氣好的時候在陽台和朋友聚餐。屋後的草坪再向後,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與遠處的群山。對於喜愛自然不喜愛喧囂的我來說,這是一個驚喜。

美媽雖然並不富裕,家也很小,卻裝飾的處處不缺乏品味。白色的百葉窗旁總是掛著夜晚會亮的幾串小燈,夜晚在臥室的玫瑰花狀的夜燈上也都帶著液體香薰,陽台上面掛著到了晚上就會閃閃發亮的冷調燈,與夕陽相映成趣,衛生間的蠟燭也溫馨得很。

第一天晚上,美媽帶我們去了當地的one dollar store。我想,原來這就是俗稱的一美元窮人商店啊。走進去一看,店鋪並不小,各種雜貨日用品和零食、蔬果也都很全。所謂的一美元店,並非都是一美元的貨物。大部分商品標價99美分,也有少數標價59美分、1.59美元、1.99美元等等,但是沒有超過2美元的。商品質量如何呢?我花99美分買了一個電動牙刷,一直用到現在(當然,其實牙刷應該定期更換)。

後來到了更大的沃爾瑪超市,5.3斤左右的豬肋骨大概90多人民幣,5.5L的洗衣液大概40多人民幣,還有12元左右的3.78升的檸檬汁,我想大部分商品是比國內便宜,或者與國內價格差不多的。

美國的沃爾瑪之類的連鎖大型超市,似乎比國內超市少了閒逛購物的顧客,多了碼得整整齊齊的商品。即使是在洛杉磯市中心的商鋪,或者舊金山漁人碼頭的施華洛世奇店裡,也總讓人覺得。似乎並沒有一個3億人口的已開發國家該有的、我們中國人認為的傳統意義上的「繁榮」感,有的是空曠與不刻意區分窮人與富人過大區別的寬容。

在洛杉磯附近的某一家outlets(大奧萊),我和夥伴們都買到了只有一兩百塊人民幣的耐克鞋或三百塊的vans,或者一百多人民幣一件的TH運動衫,也從一件外套幾千刀起步的Burberry店中走出來過。直到後來,我們習慣了在街上看到穿著一身阿迪耐克的流浪漢在路邊乞討。

每天早上起床,出門,我都能感受到確實不同於國內的許多城市的、藍的讓人感動的天,和格外清新凜冽的空氣。每到那個時候,我都會想,美媽每天看到、聞到這些,也都會像我一樣感覺很幸福嗎?很快我就看到了不遠處的私人直升飛機在空中划過白線,但是我意識到,這個富人與窮人並存的社會,窮人似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卑微。

美媽的一個姐姐周末要過生日,美媽拉著我們採購時,我們才發現,「貧窮」的美媽在食材、餅乾點心以外,還買了許多在我和同伴看來屬於「窮人就沒必要買了」的東西。比如專門的相框、用來掛照片的紙板、兩組充氣字母和許多氣球,還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類小物件,比如花式酒杯和酒瓶。

過了不到一周,我問美媽,為什麼這些天從來沒有出去做看護呢?這時我才知道,從去年11月起,就沒人僱傭她了。沒有僱傭,也就沒有收入。作為一名個體看護,周圍人口又稀疏,離市區也很遠,恐怕能接的活也並不多。平時收入並不多(從家庭環境就可以看得出),又好幾個月沒有收入,但是美媽給我的感覺是,活得比我們還舒適輕鬆,只要不去奢侈品店,就從未因為錢發愁過,可也從來沒否認過自己窮,甚至還常常自嘲,看來也並不介意自己的經濟狀況。

「你們中國不是這樣的嗎?對於窮人,政府會有福利優待。」我想點頭,但又覺得少了些什麼。

於是我和其他在美的小夥伴,查到了美國2019年官方給出的貧窮線。

也就是說,在48個州里,任何家庭年收入少於約14.7萬元人民幣的三口之家,都可以領取政府的社會福利救濟。美媽確實在貧窮線之下,然而我也很清楚,更大比例的中國家庭,恐怕也在這樣的貧窮線之下。

那麼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們會得到怎樣的福利救濟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補充營養補助計劃(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以前稱為食品券計劃,協助低收入者購買有營養的食物。

2. 學校提供的廉價或免費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

這是政府為保證學童的身體健康而設立的全國性營養膳食計劃。非公民或居民身份者若符合相關條件也可申請。

美國實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但是午餐費需要自己掏錢,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申請減免,享受真正的「免費午餐」。

具體規定是如果家庭收入少於等於貧窮線的130%,午餐完全免費;家庭收入在貧窮線130%-180%之間,則只需要付幾毛錢即可。

3. 家居能源補助計劃(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專為低收入家庭減輕煤電費用而設,非美籍人士也能享受。能源補助除幫助支付煤電費外,還可代為修理暖爐、煤氣管等相關暖氣設備。

4. 廉價公共房屋(Public Low Income Housing)

在美國大約有400多萬家庭丶近700萬人口接受政府住房資助。其中,以房租代金券形式的租金補貼最受歡迎,這種補貼的依據是美國1974年「住房法」第八條款的規定。第八條款最早源於1937年的住宅法(Housing Act of 1937), 後經不斷的修改和補充,成為今天聯邦政府資助低收入人士,實現居者有其屋的主要計劃。

5. 免費醫療保險(Medicaid)

貧困者「醫療補助「的保險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合作,為低收入者提供醫療服務的保險。每個州都有自己的Medicaid項目,並且有不同的名稱。

看到了這些,再回顧每一天去上調研課的早上。看到美媽那些被整整齊齊的雞蛋和大塊大塊的肉、水果與蔬菜、各種亞洲超市買來的調味料(亞洲超市的商品一般比正常的超市貴一些)堆滿的冰箱,和塞滿我們愛吃的冰淇淋士力架、四五桶各種口味的冰淇淋的冰櫃,每天都給我們帶一袋藍莓、香蕉、柳橙、草莓、蘋果、哈密瓜、加州提子還有德國進口的果汁,外加點心和三明治或者漢堡的午餐袋,也就不覺得多麼奇怪了。

地大物博、琳琅滿目,大概也並不避諱著美國窮人家的食品櫃。

我慶幸自己撤銷了調換在美家庭的請求——我領略到的不是美國的一個貧困的單身母親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充滿智慧地堅強地活下去;恰恰相反,是更讓人震撼的:一個貧困的單身母親如何在原本艱難的生活中、在社會良好福利的優待下、幸福而安逸地活著。

另外,當下一次我們提到「美國窮人」的時候,也該想想,我們眼中的「窮人」,和美國人眼中的「窮人」,是不是一個標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移光幻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2/169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