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鬧太僵?習近平世界經濟論壇打圓場;空承諾 中國原煤產量增長;

台積電狂甩騰訊三星,壯大台灣供應鏈;迫於政府壓力 「螞蟻消金」9億多美元投資被取消;日企關閉珠海廠,德國日關閉天津廠;中國全年GDP保8但逐季降低,胡錫進也說"讓人擔憂"

中國房地產硬著陸,後果將不堪設想

儘管中共當局與中國媒體淡化房地產危機,該國的房地產交易晚近出現自由落體下降的趨勢卻難以掩蓋。《福布斯》(Forbes)稍早以〈中國房地產部門面臨著陸:看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為題,探討此事所將引發的後果。

報導指出,沒有什麼證據足以支持中國能夠軟著陸。自從恆大集團去年8月爆發債務危機以來,中國長期倚賴供過於求的房地產業與相關建設帶動經濟成長的趨勢便已後繼無力。儘管中國政府放寬了信貸,開放了抵押貸款,並向破產的開發商提供資金,但他們只是設法使下降幅度稍微不那麼極端。

在中國的第四線和第五線城市,房地產的價格狂跌20-40%。市場信心在12月有所改善,但只是比11月稍好。中國百大開發商的購房交易比11月回升2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陡降38%。

在剛開始改革開放的20年內,中國還非常貧窮,即使是少量的投資資本也能帶來很大的增長。絕大多數人口都是年輕的農村人,他們願意接受任何困難,讓下一代能夠過得更好。1990年代移居沿海工廠的勞工,以及某些承辦投資業務的官員,賺了一大筆錢。

到了2000年代中期,政府陷入了兩難境地:他們希望人們有動力繼續努力工作,但又不想將所有盈餘都交給家庭。解決之道就是房地產市場。

開始致富的工人將錢投入到全國各地正在建造的數百萬套公寓中,各種統計數據告訴人民,他們的財產價值是他們每年工資的好幾倍。

他們以巨大的收益和未來城市休閒生活的承諾,讓當地人去購買新的住宅。在過去十年的瘋狂房地產泡沫中,中國政府官員已經籌集了數不清的數十億甚至數兆美元。

現在,隨著房地產價格暴跌,農民、計程車司機、女服務員和工廠工人將看到他們想像中的財富消失。設計這一切的官員,卻已經將錢匯到在海外,擁有了自己的資產。

台積電拉大領先騰訊的差距,台灣供應鏈將壯大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月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天台積電寫下688元,刷新了去年元月21日679元天價,市值再往前躍升一大步,休息了一整年的台積電又往前踏出新一步,不過台積電是台股最穩定人心的磐石,不適合短線投機操作,真正要留意的是台積電設備在地採購後帶動的新產業鏈。

香港的媒體報導都強調台積電拉大領先騰訊的差距,也大幅報導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大幅領先三星,但股價反應最強烈的是設備供應商,表現最突出的是應用材料(AMAT)股價上漲6.25%,市值拉升至1483億美元,應用材料從36.64大漲到167.06美元,大家熟悉的ASML更從90.43大漲到895.93美元,市值高達3026億美元。

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在400到440億美元之間,未來受益的會是台灣在地的設備供應商,像無塵室施工業者,去年股價大漲的化學材料產業。過去很多設備都在國外採購,這些年,本地供應商逐漸崛起,像家登的光罩盒,光洋科的靶材,還有很多檢測儀器,IC載具,自動化設備等,都會因為台積電資本支出增加,而且增加在地採購,而讓台系供應鏈壯大。

到目前為止,台積電在地設備採購比例已拉升至六成,未來有很多供應商會因台積電的資本支出而壯大。

消息人士:迫於政府壓力中國信達取消對「螞蟻消金」9億多美元投資

路透社1月17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披露,由於政府部門的壓力,中國信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取消了原定以高達9.44億美元收購螞蟻集團消費金融子公司20%股份的交易。

消息人士表示,信達對螞蟻的關鍵注資得到了主要監管機構中國銀保監會的認可,但未能獲得更高層級政府部門的批准。

據悉,信達是中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該公司日前宣布取消對「螞蟻消金」的投資計劃,但沒有詳細說明原因。

消息人士披露,中國國務院是質疑信達投資螞蟻的主管部門之一,並最終予以反對,而螞蟻集團的核心業務仍在「重組」之中。這一決定可能會進一步推遲螞蟻集團由監管部門推動的整改,並拖慢螞蟻重啟首次公開上市的時程。

中國全年GDP保8但逐季降低,胡錫進也說"讓人擔憂"

中國統計局17日公布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萬3670億元,全年經濟成長率8.1%,但去年第四季度掉到4.0%。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個人微博寫道,「去年總成績不錯,但趨勢挺不好的,讓人擔憂。」

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呈現逐季降低的情況,全年則是百分之8.1%。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受訪時分析,中國全年看非常亮麗,增長達到8.1%,但往後便會逐季降低。除了前一年基數低問題外,美中貿易戰到關稅、科技,中國經濟的確受到傷害,中國運用調控政策,從外循環轉變為內循環,內循環製造內需,因此經濟好像被美國勒著脖子走,卻沒有完全崩盤。

圖:湖北省武漢市的東風本田汽車工廠組裝汽車

世界銀行這個月11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指出預計2021年中國GDP增長8%,2022年將降至5.1%。中國社科院上個月6日發表的《經濟藍皮書》,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8%,並預估2022年增長5.3%左右。

胡錫進針對中國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評論指出,「解讀主要朝著積極面去了,四季度的4%一筆帶過,經濟大環境的問題一筆帶過,沒有針對人們的擔心展開闡述分析。大概統計局也想給人們鼓勁,非常可以理解,這通常被看成政治正確的表現。」

胡錫進認為,「勁不是這樣鼓的。這樣的鼓勁恰恰會讓一些人擔心,經濟工作當前面臨的嚴重問題沒有受到重視,它們有可能繼續慣性地延續下去,而公眾需要做的是對那些問題造成的後果保持接受和適應。這反而會傷大家的信心。」

除了內需之外,拜疫情之賜,中國前年跟去年拿到的外銷訂單,有部分原因是東協國家因為疫情很多地方出不了貨,訂單因而轉到中國。如果疫後東南亞或是別的生產基地能順利開工,很快訂單應該會回籠,中國的出口是否還能保持去年還是前年的前景,劉孟俊的看法比較保守。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8/169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