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百度發表中國第一個元宇宙產品「希壤」,可同時容納10萬人在希壤App的虛擬世界裡互動。翻攝百度微博網頁weibo.com
「元宇宙」名詞從去年開始再度爆紅,這個1982年誕生於科幻小說《雪崩》的概念,不僅引起人們對未來虛擬世界的無限幻想,也在文化娛樂遊戲、科技產業、資本市場等領域掀起一波高潮,不少廠商紛紛投入元宇宙開發。
不過,中國新京報報導,值得值得警惕的是,想像中的元宇宙還沒來,中國卻有各種打著元宇宙旗幟的炒作、泡沫、騙局五花八門,甚至衍生出四大怪現象。
怪現象一:元宇宙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面裝
日前,某中國白酒廠商要「建構屬於醬香系列酒的醉美元宇宙」引發熱議,白酒跟元宇宙毫無關連的兩個領域,也能連結在一起,讓中國網友大喊魔幻。
新華每日電訊整理發現,早在白酒之前,一批看似與元宇宙不相干的中國企業就已入局,例如知名連鎖奶茶企業發行限量元宇宙NFT盲盒,家居櫥櫃企業成立元宇宙專項組,零售專案要建構元宇宙品牌和行銷場景,城市景觀設計論壇名為「元宇宙,園未來」等。
上海商標品牌協會副會長林海涵說,目前中國商標申請等情況可說是當前「萬物皆可元宇宙」的縮影,一些明顯就是蹭概念的行為難以長久,就如同商標一樣,光註冊不使用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經過使用且為市場和消費者熟知才有價值。
根據中國企查查資料顯示,最近一年,中國企業申請元宇宙商標的數量超過1萬件,涉及各行業的公司1500多家。具體來看,科技文化娛樂、企業服務類企業是申請大宗,零售、汽車、教育、物聯網、心理諮詢企業緊隨其後,除了其中部分企業所處行業確實與元宇宙相關外,大多數企業很明顯都是硬蹭熱度。
其中,申請元宇宙商標數量最多的是一家商貿公司,80%的商標都與元宇宙相關,涉及品類也五花八門,包括普拉達元宇宙、路易威登元宇宙、雷克薩斯元宇宙、肯德基元宇宙、餓了么元宇宙、十萬個冷笑話元宇宙、海底撈元宇宙等。
怪現象二:輕技術重想像,舊東西套新包裝
「可能我們比較土,別人都自稱元宇宙了,我們還是虛擬實境。」一家頂級科技公司負責人道破元宇宙領域的新瓶裝舊酒現象—技術沒有革新,產品也沒什麼變化,只不過換個名稱。
有中國企業要打造元宇宙的空間體驗場景,實際上就是文旅行業早已流行多年的VR(虛擬實境)展館、數字景區;有企業宣稱布局元宇宙,主要動作只是開發虛擬偶像;還有企業提出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結果是開發生產視覺化平台。
根據天眼查統計,有30多家公司直接用改名的方式套上新包裝,經營範圍依舊,公司名稱卻改成了元宇宙科技、元宇宙傳媒、元宇宙商貿。
不僅如此,有地方為招商招出新意也主動給園區戴上新帽子,一位中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說,企業還是那些企業,主要是跟VR、遊戲、人工智慧等相關,原有的概念都舊了,換成元宇宙更有噱頭。
想像很容易,改名字很輕鬆,要實現卻沒有捷徑。目前元宇宙整體發展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原因就是其要用到的技術尚處於低級層次,唯有腳踏實地突破技術瓶頸。
怪現象三:炒概念拉股價,沾邊元宇宙就漲
有人說,元宇宙就像股市裡的一團火,只要上市公司跟它沾上邊,股價馬上飆升。例如,一家做藝術展陳的公司,從開始提元宇宙概念至今,短短几個月,企業股價翻了1倍。近日,其更是憑藉表態合作開發元宇宙虛擬建築,股價連續2個交易日漲停。
一些中國上市公司收到了來自證交所的關注函,被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蹭元宇宙概念情形」,不少企業在回應中都用到「尚在起步探索階段」、「尚未實現銷售收入」等表述。值得關注的是,儘管中國證交所再三關注、企業也表態未來的不確定性,但股價依舊飆漲。
有的中國上市公司連發多份公告自曝經營風險,還有的連續5年都呈現虧損,只是因為他們搭上元宇宙這趟車,就能股價上漲。這般不看公司業績、只憑概念起飛的操作,讓不少人直呼離譜。
專家表示,需要警惕打著元宇宙旗號的投資泡沫,金融投資若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很容易就成為空中樓閣,一旦泡沫戳破,只怕會一地雞毛。
怪現象四:賣課熱炒幣歡,上演花式割韭菜
總時長約2小時的元宇宙課程賣出360多萬人民幣(約1584萬台幣)高價,出版幾本元宇宙書籍就宣稱「能把握元宇宙投資機會」、「打開財富之門」,甚至當人們還在思考元宇宙是什麼的時候,一些騙子已經嗅到商機,開始想方設法割韭菜了。
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航運研究室主任劉斌說,有個有趣的現象,當年打著區塊鏈名義非法炒幣的幣圈,紛紛把目光轉向了元宇宙。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明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之後,幣圈更新炒幣套路,以元宇宙投資專案等名頭組織路演、直播等行銷活動,實則引誘受眾購買遊戲代幣等多種形式的虛擬貨幣。
中國華東政法大學金融監管與刑事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毛玲玲解釋說,虛擬貨幣有很多種類,每一種都有各自的風險,有的就是空氣幣,沒有任何信用基礎,可以無限複製,等同於殺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