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林忌:香港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作者:
在「全民檢測」後,政府又拋出「全民接種疫苗」,又再一次吹噓接種疫苗後,就可以通關;結果接種率愈來愈高,卻永遠都無法達標;接種率的標準愈拉愈高,可是即使100%接種,Omicron卻殺到來,不但令較弱效果的中國科興疫苗無效,甚至連mRNA技術的復必泰也大打折扣,要接種第三針的補充劑。結果「信疫苗」、以為接種過後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幻想,又再告幻滅!疫情兩年了,不但沒有旅遊,出入香港的限制卻愈收愈緊,只見無了期的隔離政策。

香港爆發第五波的2019冠狀病毒疫情。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更具傳染力,由疑似港鐵站9秒播毒,到葵涌多座公屋出現社區爆發,香港又重回全港停面授課,在家上班的「死市」,連星期日道路上也空空如也,令人質問究竟疫情的「輪迴」,要何時才能結束?

比起英國宣布解除封鎖,各國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香港卻繼續與中國大陸一起,採取嚴格的所謂「動態清零」,即堅壁清野的全面圍堵策略;於是市民不禁會質問,為何歐美各國可以選擇「共存」,而香港卻繼續要完全阻止病毒流入社區呢?(當然首先要理解的,是歐美各國早就有如俗語所講「洗濕了頭」,根本沒有其他選擇。)當原先圍堵的新加坡以至紐西蘭,都相繼選擇了「共存」的策略,而香港卻繼續要淪到封城之時,大家就會質問,究竟為何我們,是如此的特別與不同呢?

回想起早一至兩年前,當時特區政府高官仍然非常樂觀,如拋出所謂「旅遊氣泡」,以至聲稱要與十多個歐美日等國相談,要在疫情下恢復國際的旅遊業,更以此作為誘因,叫市民參加所謂的「全民檢測」,令不少市民深信,很快就可以出外旅遊,結果換來的當然只有失望。

在「全民檢測」後,政府又拋出「全民接種疫苗」,又再一次吹噓接種疫苗後,就可以通關;結果接種率愈來愈高,卻永遠都無法達標;接種率的標準愈拉愈高,可是即使100%接種,Omicron卻殺到來,不但令較弱效果的中國科興疫苗無效,甚至連mRNA技術的復必泰也大打折扣,要接種第三針的補充劑。結果「信疫苗」、以為接種過後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幻想,又再告幻滅!疫情兩年了,不但沒有旅遊,出入香港的限制卻愈收愈緊,只見無了期的隔離政策。

於是愈來愈多的市民質問,既然Omicron的殺傷力減低了,是否可以學習歐美各國的「共存」策略呢?專家回應指香港未有足夠的條件,至於究竟是為什麼?其一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香港的醫療資源比例,即使未有移民潮之前(移民人士中不乏醫務人員),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如親政府的「團結香港基金」於2018年2月發表的研究,指當時香港只有1.4萬個醫生,占人口比例極低,平均每千人只有1.9個醫生,遠低於新加坡的2.3,美國的3.3,英國的3.7,德國的5.8個醫生比率;因此一旦市民大規模染疫,不但缺乏床位,連醫生和護士都不足以照顧病人,而當醫護系統「爆煲」時,因缺乏照顧而引發重症與死亡個案,就會大幅上升。

然而更嚴重的不是資源,而是政治問題。要減少重症關鍵,當然是希望疫苗可以起作用,令傳染率、發病人數、以至重症都能夠降低;但疫苗至今已經是政治問題──就是政府不能推廣效果更好的mRNA疫苗,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要「通關」的中國大陸,至今都仍然未准許使用自己公司——上海復星買了代理權以至生產權的、名為復必泰的 BioNTech疫苗。當科興的抗體根本不足應付新變種,一旦採取「共存」政策,其疫情大爆發的後果,政府根本不敢承擔;而且政府明顯選擇了要與中國「通關」,而寧可「與世隔絕」;因此中國一日不改「清零」政策,香港特區政府又豈敢先行一步呢?

因此在抗疫的「龜兔賽跑」之中,本來「領先」的「清零」政策,隨時起反效果,即在未來一、兩年之中,繼續復甦無期;反之早前元氣大傷的歐美各國,反而能率先反彈追上來;因此對政府而言,何時能解決「政治問題」,重新檢視疫苗的選擇等,調整抗疫的手法,未來一年可謂極之關鍵。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25/170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