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張宏傑 :日本侵華時的荒唐藉口:蘇聯東擴

作者:
日本之所以悍然侵略中國,是因為它嚴重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七七事變」時,日本人曾經計劃三個月滅亡中國,實現其戰略理想,沒想到最終陷入八年戰爭泥沼。 在「七七事變」之後,國際社會曾一度觀望,但是當中國人民展現出堅強的抵抗意志,國際援助開始慢慢展開,對日本的戰略物資禁運等制裁措施也開始一項項推出,逼得日本無法支撐,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最終滅亡。

▲日本侵華時的態勢

日本軍國主義在全面侵華前,曾經無數次向全世界聲稱他們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一是為了應對蘇聯勢力東擴,對日本戰略生存空間的擠壓,二是在「幫助」中國,防止中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可惜的是,日本人的這些強盜「邏輯」,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高度認同。

日本侵華時的荒唐邏輯和藉口

01

日本為什麼侵華,今天當然已經非常清楚了,那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為了建立霸權,掠奪領土和資源。

但是在當初,日本人曾經製造了種種荒唐可笑的「邏輯」和藉口。這些邏輯當中最荒唐的,莫過於東京帝國大學教授蠟山正道的言論。他說,中國「拒絕鄰邦日本的提攜,反而聯蘇容共,向西歐帝國主義國家求援,擾亂了東亞的秩序。」也就是說,中國拒絕了日本的善意提攜,惡意向蘇聯和歐美求助,擾亂了國際秩序,日本不得不出兵。

可惜的是,日本人的這些強盜「邏輯」,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高度認同。

日本軍國主義在全面侵華前,曾經無數次向全世界聲稱他們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一是為了應對蘇聯勢力東擴,對日本戰略生存空間的擠壓,二是在「幫助」中國,防止中國走上錯誤的道路。

日本人說,蘇聯向東擴展影響,向中國等國輸出革命,嚴重威脅到了日本的生存。因此日本出兵中國,是為日本國的生存和國家榮譽,不得不戰:「日本之戰於華北,為生存而爭,為榮辱而戰」。

東條英機在東京受審時,為日本的侵略行為辯護,稱「日本的生存空間太小,不得已才選擇擴張生存空間」。

日本人說,他們先發制人,是迫不得已,是為「防共」,防止中國落入共產主義集團的控制之下。張皓在論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與建設「新日本」》中引用了大量資料。比如《盛京時報》宣稱:

「近百年來,日本之憂常在北方。甲午之役,三國之干涉,日俄戰爭,其禍因為強俄。今日外蒙與新疆,悉為蘇俄所掩有,則『滿洲國』不得不受直接威脅,而華北首當其衝。現在蘇俄雖困於內訌,其赤化世界之雄圖未曾放棄。殷鑑不遠,請看西班牙!日本之爭華北,未始非先發制人、未雨綢繆之計。一言以蔽之,盡於『防共』二字而已。」

近衛文麿指責「中國目前對日本的敵對和蔑視具有第三國際背景」,宣稱「問題的根本是日本、『滿洲國』和中國應合作反對共產主義的威脅。」

近衛文麿宣稱:「日本外交在安定東亞。所最重視者,在赤化勢力之進出。華北治安,日本有重大關係,防止由外蒙進來之赤化勢力,以謀東亞安定。」

日本打著所謂黃種人對抗白種人的旗號,積極地推動「亞洲主義」,說日本與中國文化上同源,因此應該追隨日本。

日本人說,日本在東亞是大國,「負有維持東亞和平治安的義務」。日本基於責任心,「為著東亞大同起見,無日不希望中國向上」,日本對中國,就像父親兄長對兒子弟弟一樣關愛:「無時不在盡力圖謀日華親善,日本對於中國那種親切的熱忱,好像父兄望自己的子弟學好一樣懇切。」

▲日本人當年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然而,中國不但不感戴日本的幫助,不考慮與日本同文同種情同手足的關係,反而倒向了蘇聯:「老大中國不但毫無長進,而且每況愈下了,到了最近幾年,反而倒行逆施,聯俄容共,情甘赤化起來,以致日本幾十年來的苦心,全都付諸流水,悲痛之餘,未免轉為切齒之恨了。」日本「看著這孺子實在有點不可教」,「為著維持東亞和平治安計,不得不用正義之劍,斬此害群之馬」,「斷然決然地大加膺懲」。

基於這個邏輯,日本反覆指責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外交上接近蘇聯是「為著自己的地盤,想滿足獨裁獨善的欲望,竟敢認賊作父,採取聯俄容共的政策」,因此迫不得已,忍無可忍,只能斷然發動全面戰爭,以防止中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本人說,他們要幫助中國抵禦兩個外來勢力。除了中國一起抵抗共產國際這個「赤化」的「危險的」國際組織,還要幫助中國抵抗歐美帝國主義。

日本人指責,國民政府除了靠近蘇聯外,還竭力尋求歐美的援助以抵抗日本,才導致了「七七事變」的發生。「七七事變」之夜下令攻打駐防盧溝橋的中國第29軍部隊的日本駐屯軍第1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宣稱:中國人「對於日本力主東洋和平而忍耐自重的態度,誤認為日本軟弱無力,只要有蘇、英的援助,對付日本沒有問題,所以他們高叫打倒日本,從而導致了目前的結果」。

所以,他們對華作戰之目的是「拯救」中國於歐美的壓迫和侵略中。近衛文麿在日軍對北平發起總攻之日即7月27日發表演講:「在中國領土之保全,在拯救鄰邦,使其免歐美之侵略。今日之事態,若不幸延長,則無殊用亞東人之手,斷亞東人之生機。余屢言中國方面須屆時猛然反省,亟返亞東人本來之面目者,其意實在此焉。

02

為了侵略中國,日本炮製出了「滿洲特殊權益論」,理由很簡單:因為中國東北離日本很近,如果被俄國占領,會影響到日本的生存,所以日本必須要占有。

日本外交史專家信夫淳平認為,大多數日本人的心中都將滿洲看成是日本的接壤地,是關乎日本國防和經濟命運的重大利害要地。在信夫看來,「我國在支那既往的特殊權益正在受到歐洲列強勢力東漸的侵害,而支那自身無抵抗之力,因此,我國才不得已,親自採取防衛的措施」。

日本侵華是分幾步走的。第一步,是悍然出兵中國東北,中國軍隊沒有任何抵抗,日本因此順利地占領了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

但是,成立了偽滿後,日本並不滿足,接著染指華北。為什麼呢?因為華北離日本也很近。因此他的第二步,則是鼓動「華北自治」,然後投向日本。

日本所謂的華北「明朗化」是怎麼回事呢?自1933年5月31日的《塘沽協定》導致華北門戶洞開之後,日本企圖從經濟上蠶食華北。1935年,日軍先是強迫蔣介石將其嫡系部隊從華北撤走,接著又推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成立他們理想中的華北國」,「公開謀使華北五省脫離南京的管轄」。

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所謂「廣田三原則」。他聲稱,為了共同防共,華北須「明朗化」,所謂「防止赤化,須中日共商一有效之方法。赤化運動發源某國,在中國北部邊境一帶有與日本協議防止赤化之必要」。他要求國民政府必須與日本建立軍事同盟,接受日本「軍事上之指揮管轄權,以對俄」。此外,廣田「堅決要求中國承認『滿洲國』,並放棄其他西方強國的支持」。也就是接受日本占領中國東北這一事實。

這兩步走完,在中國國內當然激起強大的反對聲浪,出現反日浪潮。日本人因此說,日本侵華,是因為中國近些年不斷地侮辱日本、排斥日本的結果。即所謂國民政府「排日侮日」與華北「中央化」的必然結果。

他們說:「七七事變」「系中國多年來辛苦大膽經營之『排日』運動與教育之自然結果」[13],中國「排日侮日」是「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個重要的原因」。

在日本企圖實施華北「明朗化」下,國民政府不能不採取必要舉措,決定了對日抗戰準備的政策,努力「收回冀東察北」。

日本因此指責中國試圖「驅除日本在華北的勢力」「盛行軍備之擴張」。日本指責華北「頗發抗日反滿色彩濃厚之不法事件」,「中國對日暴狀不下數百件」。寺平忠輔指責中國第29軍在「七七事變」之初「認為日本要將華北變為第二個滿洲國,因此主張馬上同日開戰」。

日本輿論稱:「中國政府……自『九一八事變』以後,不但不閉門思過,反躬自省,反而變本加厲,把所有的排外手段,集中於日本一國,對內施行排日、侮日、仇日的煽惑教育,對外用以夷制夷的卑劣手段,中傷或牽制日本。日本固然寬宏大量,由東亞大局上著想,隱忍自重。可是日本越隱忍,中國越狂;日本越退讓,中國越自負,日積月累,由排日而侮日,由侮日而挑戰。就是沒有盧溝橋的衝突,也必有其他的衝突。」

▲1942年1月21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國會發表演說,稱"我們正在朝著大東亞共榮圈昂首闊步"」

03

日本之所以悍然侵略中國,是因為它嚴重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七七事變」時,日本人曾經計劃三個月滅亡中國,實現其戰略理想,沒想到最終陷入八年戰爭泥沼。

在「七七事變」之後,國際社會曾一度觀望,但是當中國人民展現出堅強的抵抗意志,國際援助開始慢慢展開,對日本的戰略物資禁運等制裁措施也開始一項項推出,逼得日本無法支撐,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最終滅亡。

中國雖然最終獲勝,但是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驢公移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9/171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