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中共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宣傳變幻莫測

中國(中共)聲稱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但其媒體起初並不這樣認為。由於宣傳部門多年來致力於將美國描繪成北京的主要敵人,中國媒體最初很容易將俄羅斯的入侵納入一種敘述,即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是被放倒的英雄,而北約和西方則是邪惡的惡棍。

這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一些泄露給中國媒體機構的指令中都可以看到。上個月,國有的《新京報》旗下的媒體「世盟」似乎意外地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份內部指令,稱不要發布任何「不利於俄羅斯或是親西方的內容」。它還寫道,如果使用標籤,只能使用《新華社》、《人民日報》或中央電視台(三個高調的國有新聞機構,通常為中國其他媒體設定基調)使用的標籤。

但隨著戰爭的進展,指導方針每天都在變化。三家中國國有媒體的消息人士向我描述了這種轉變。「我們遵循中國政府採取的政治立場,」一位消息人士稱。在這次入侵之初,中國政府採取了非常堅定的親俄立場。例如,2月24日,人民日報的微博發表聲明,稱「美國無權告訴中國該怎麼做」,並稱北約仍對中國負有血債。

目前的準則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彼此的憂患」及談判,這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的講話相匹配。媒體必須保持中立,無論是親俄羅斯還是親烏克蘭,都不允許選邊站—這是對最初親俄羅斯立場的一種轉變。在這些常規的準則下,每個媒體都會自我審查,以避免官方的麻煩。

由於維護國內穩定始終是重中之重,最大的禁區是將俄羅斯事件與中國國內事件聯繫起來,「特別是台灣」,據一位消息人士證實。媒體不允許展示任何反戰抗議或網上請願等民間運動。這意味著中國的國家媒體往往不願意報導戰爭的細節和殘酷性。對即將舉行的北京帕運會的報導遠遠多於對戰爭的報導。2月26日,中國的旗艦晚間新聞節目「新文聯」以非常長的篇幅開始報導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思想,最後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報導入侵事件。

這些不斷變化的指導方針在記者中造成了混亂和不一致,使他們的工作更加困難。一些人試圖避免報導中的任何政治因素,而是寫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和文化;而另一些人則避免談論戰爭的大局,而是關注生活在烏克蘭的少數中國公民。最大的混亂來源之一是,就在俄羅斯發動攻擊後,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建議居住在那裡的中國公民在他們的汽車上展示中國國旗以保全全。兩天後,這些公民被建議不要展示任何「識別符號」。人們似乎真的擔心親俄的立場會使在烏克蘭的中國人陷入危險。

但是在網絡空間裡,人們的情緒基本上是親俄的;儘管和以往一樣,很難說這其中有多少是真實的情緒,有多少是由於親烏克蘭或親西方的內容被刪除。2月24日,我在微信上發布了一條反戰狀態後,我受到了親戚、老同學和熟人的攻擊,說我親美反華。

遠在這次俄羅斯入侵之前,中國的宣傳部門就一直在營造一種中美對立的關係。在這種說法中,中國是受害者,而美國是中國面臨的所有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普京主義恰好符合這一觀點:俄羅斯的問題和中國的問題一樣,都被描繪成是華盛頓的錯。

然而,儘管中國的媒體機構努力表現出中立,但他們報導中的親俄立場仍然相當明顯,因為文章中不允許出現「入侵」和「攻擊」等字眼。他們往往傾向於直接使用俄羅斯國家媒體機構(如RT和Sputnik)製作的親俄內容,而沒有獨立核實事實。例如,2月26日,許多中國媒體錯誤地報導了烏克蘭總統沃洛季米爾-澤倫斯基已經逃離烏克蘭首都基輔,他的視頻都是事先錄製好的。如果關鍵信息對俄羅斯不利,往往會被省略。例如,《新京報》報導了普京下令建立特殊的威懾制度,卻沒有對隱含的核威脅進行背景說明。北京還在西方社交媒體平台,如推特上,傳播此類親俄內容;例如由記者,包括為中國國有媒體工作的沈世偉、陳偉華和李晶晶,以及政府官員所發布的推特。這些發言皆被中國自己的機器人網絡所放大。

由於普京一直被譽為對抗西方的英雄,儘管有入侵和核威脅,中國網民還是對他表示同情。在豆瓣和微博上,當制裁開始時,有帖子和評論將普京描繪成一個被同學(美國、加拿大、歐盟等)欺負的小孩子。

因此,許多中國人在網上認為入侵是美國和北約的錯,這並不奇怪。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參與經常被提及。許多網民表示希望,既然普京通過入侵烏克蘭樹立了榜樣,那麼北京很快就能通過武力要求台灣。由於中國媒體選擇性地報導了俄羅斯國家媒體的所有聲明,中國網民過於樂觀,認為如果中國決定在上午進攻台灣,勝利將在下午到來,中國的國旗將在第二天早上飄揚在台灣上空。

也許這解釋了為什麼當普京的計劃被烏克蘭的防禦和西方國家的援助所破壞時,中國媒體仍然想站在俄羅斯一邊。如果中國人意識到,一個較小的國家可以英勇地抵抗一個較大的國家,並得到世界各地的支持,這將是一個痛苦的教訓,說明入侵台灣會有多麼糟糕的結果。

澤倫斯基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上也受到很多批評。很多網民批評他逃離基輔–這不是事實–留下了他的人民,而其他很多網民指責他沒有儘快投降,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平民死亡。仇恨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2019年,當時香港的抗議者說他們受到了烏克蘭革命的啟發。2月27日,觀致汽車和其他幾家中國國家媒體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帖提醒網民,2019年,有幾個來自烏克蘭的極右翼分子被發現出現在香港的抗議活動中。

然而,也有中國人發言反對俄羅斯的入侵,並呼籲媒體進行更公平和更好的報導。除了在微博、微信、百度和知乎上發帖外,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更進一步,在請願書上簽名並在街上抗議。但這種聲音通常會被審查。2月26日,微信帳號「江門直言」發布了一篇由中國五大高校頂尖學者簽名的和平倡議文章。這篇文章立即受到大量批評,並在兩小時內被屏蔽。

許多同情烏克蘭的聲音和反戰聲明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被審查,包括由俄羅斯科學家、研究人員和記者簽署的反戰信的中文翻譯。我試圖在微信上分享這封信,但很快其他人就看不到了—這是常見的審查手段。2月28日,來自中國頂尖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的130名校友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堅決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呼籲中國政府履行1994年烏克蘭廢核後與烏克蘭的協議。

但是,由於擔心危及生活在烏克蘭的中國公民和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對最初的親俄報導浪潮也進行了一些審查。自2月25日以來,微博、豆瓣網和微信已經開始刪除說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帖子。微博已經處理了542條這樣的信息,豆瓣網已經監管了6400個視頻片段。隨著戰爭的進行和俄羅斯的制裁,中國可能會慢慢擺脫之前與普京的親密關係—至少是在公開場合。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14/172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