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顏寶剛:倒逼改革

作者:
二十大換屆在即,習近平面對沒有任何接班人的情況下篤定連任。不過近期他面對黨內壓力,被迫要放棄自己的共同富裕以及防疫政策,到底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暫時平息黨內的反對聲音,還是一如當初他接任後,對反對派進行肅清整頓的政治運動,這相信要時間證明。

兩會後,中國的經濟及防疫政策均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及動態清零政策,均面對黨內重量級元老挑戰,倒逼他要放棄政策目標,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直指,中國正在經歷新冠政策災難性的失敗。

過去一星期港股大上大落,股災與大奇蹟反彈可以在同一星期內完成,這樣壯觀場面是前所未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方取態一直不願譴責俄羅斯,外資擔心會牽連中國被捲入歐美制裁,加上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持續擴散,拖累中港股市周一及周二連日暴瀉。

不過,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周三(16日)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委)專題會議,釋放出多項救市訊號,被解讀為中央出手救市,港股隨即出現報複式反彈,恆指一連兩日累計狂飆3086點,完全收復此前失地,全星期抽高858點。

但到底劉鶴具體表達了什麼政策?送了什麼禮?市場人士其實都說不出所以然。

不過我更關注是,在兩會後,中國近期出現了多個政策的微妙變化,比起股市大上大落,更值得大家關心。

1.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5%,高於外界預期。

2.針對科技巨企的「共同富裕」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中央部委主動提出要支持科技企業。

3.去年要求房企去槓桿及房住不炒,財政部卻突然表明,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4.更重要是,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突然出現轉軚,衛健委明確表示輕症感染者不需入院。

第一個問題是,為何在中國經濟開始放緩的情況下,國務院--更直接是總理李克強本人,會將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5%這個高門檻?

三月初,兩會開始時,香港的疫情已經開始爆發至高峰,每日數萬宗確診的個案,中國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強如Omicron,想必會在 大陸出現幾何級的爆發,加上俄烏戰爭已經進入拖延戰,中國不可能不知道,世界形勢,勢必影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發展。

事實證明,眼下中國正在經歷Omicron變種的首次大爆發,至少有4000萬人處於某種形式的封鎖之下,包括整個2400萬人口的吉林省。作為一線城市深圳將大多數居民限制在自己的家中,除了去買食物,儘管它更喜歡用「暫停生活」這個字眼而不是「封城」。

一系列出口商的工廠停工,包括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豐田。中國港口正在關閉,這將對全球航運產生連鎖反應。

值得留意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周四(17日)召開的會議,習近平突然轉軚,承諾會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的疫情防控效果,這個表態是中國領導層首次承認,政府嚴格的防疫政策帶來的代價。

之後,國家衛健委在周末明確輕症感染者不需入院,並且放寬了解除隔離和出院的標準,象徵對動態清零政策作出關鍵性的調整。

去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外媒報導,中國共產黨內,特別是一些元老級人物,對習近平將鄧小平定下的十年任期,置諸不理,已經表示非常不滿。上星期《華爾街日報》,更引述知情人士說,黨內的元老級人物,特別是前總理朱鎔基,對習近平的做法相當不滿,朱鎔基更私下對習近平以國有部門為中心的政策提出質疑。

報導形容,習近平去年動員整個政府支持他打擊資本主義勢力的行動,恢復社會主義的相關原則,範圍從收緊政府對民營部門所收集數據的掌控,到限制國內企業赴海外上市以及針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限制等等。

去年年底,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暴跌幅度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還要大,恆大面對「大到不能倒」,幾乎觸發另一次全球金融危機。同一時間, 大陸大型科技公司原本有可媲美矽谷的活力氛圍,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才華出眾的年輕人,而現在,它們正在大規模裁員。

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將在未來幾星期內裁員,騰訊裁員幅度預計為10%至30%,阿里為30%,這在去年幾乎是完全難以想像。

自去年開始, 大陸網際網路公司相繼傳出裁員消息。去年9月騰訊啟動小業務部門的裁員工作,同年12月愛奇藝被指裁員且比例達到20%以上,快手、字節跳動等亦傳出炒人、取消部分業務線的消息。

據了解國務院對主要城市經濟調查情況的人士表示,國務院對相關經濟評估結果感到震驚。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政府一位經濟顧問表示,領導層已經預期到某些行業會受到衝擊,但放緩的速度仍令人吃驚。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高級別政治會議幾乎等於承認,習近平的經濟整頓運動已經走得太遠了,在最近幾個月,中國要匆忙放鬆了去年的一些措施。

幾個月後,總理李克強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闡述2022年主要經濟目標時,只有一次提到習近平的共同富裕議程。

投資銀行瑞信表示, 大陸「共同富裕」政策已非當局首要的工作,企業盈利預測預料可調整正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過去李克強長期受到習近平排擠,《華爾街日報》稱,李克強可能會趁習近平面臨經濟壓力之際,在一些關鍵崗位安排更多「自己人」。雖然李克強的總理任期即將結束,但他很可能會留在中共高層內,擔任別的領導職務。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在《紐約時報》撰文,一針見血表明中國的經濟及防疫政策到底錯在那裡?

「對疫苗問題,中國局限於狹隘的民族主義,這是獨裁政權的普遍現象。作為一名衛生官員,你是否願意告訴習近平——他所吹噓的國產疫苗其實遠不如西方?對新冠清零政策,作為一名經濟官員,你是否願意告訴習近平,中國如此引以為傲的嚴格封鎖政策,其代價正在變得無法承受?」

克魯明形容,中國的獨裁政權一如俄羅斯,也在經歷一場潰敗。那就是目前正在經歷新冠政策災難性的失敗。

二十大換屆在即,習近平面對沒有任何接班人的情況下篤定連任。不過近期他面對黨內壓力,被迫要放棄自己的共同富裕以及防疫政策,到底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暫時平息黨內的反對聲音,還是一如當初他接任後,對反對派進行肅清整頓的政治運動,這相信要時間證明。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2/172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