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大翻譯運動:一種低成本反抗 拜登正「慢死」中國

有評論認為,「大翻譯運動」中暴露出的極端言論並不能代表全體中文使用者,但在中國政府的言論審查下,這些極端的言論本質上代表了中國宣傳部門在俄烏戰爭中的對內立場,和宣傳方向期望人們相信的輿論環境。

大翻譯運動中暴露出的極端言論並不能代表全體中文使用者,但在中國政府的言論審查下,這些極端的言論本質上代表了中國宣傳部門在俄烏戰爭中的對內立場,和宣傳方向期望人們相信的輿論環境。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大翻譯運動」能否對抗大外宣:持不同政見者的一場去中心化網絡行動》,作者昌西認為,比起擁有公共財政支持,並組織嚴密、目標明確,利用社交媒體、電視、電台、報紙等全方位媒介的宣傳機器,「大翻譯運動」的規模與影響力恐怕無法與之比擬。與其說這是一種「敵對行為」,不如說這是一種來自於持不同政見者的低成本反抗行動:他們並不能夠阻止中國政府「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方針,但是正在通過零散的努力對這個耗資巨大的宣傳計劃製造麻煩。

文章說,被「大翻譯運動」曝光的言論雖然極端,但這些在中國網際網路平台當中的言論,實際上是中國網信部門在審查反戰言論,以及縱容「反美」、「反西方」言論策略實施後的一種現象。大翻譯運動中暴露出的極端言論並不能代表全體中文使用者,但在中國政府的言論審查下,這些極端的言論本質上代表了中國宣傳部門在俄烏戰爭中的對內立場,和宣傳方向期望人們相信的輿論環境。

習近平搞不明白該玩什麼遊戲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習近平普京川普:三個強人傻瓜》,作者弗里德曼說,誰都知道民主國家如今遇到了問題,但它們仍擁有專制國家所缺乏的東西——比如改變路線的能力(通常是靠更換領導人完成),以及在採取行動之前公開審議和辯論不同觀點的能力。在這個科技與氣候變化都持續加速的年代,這些特質也尤為珍貴。普京和習近平都年近七旬,隨著他們越來越老且越來越成為孤家寡人,決策能力越來越強的可能性是極低的。正如我們清楚所見,普京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表現堪稱一個生動活現、耳目昭彰的宣傳廣告,證明了一個相信自己不可或缺且永遠正確的終身總統是多麼危險。

作者認為,外交政策中最陳詞濫調的說法之一已被視作無稽之談,即中俄領導人無比精明,總像西洋棋大師一樣玩博弈遊戲,而對外策略乏味簡單的愚蠢美國人只知道如何下跳棋。實際上,普京可不是在下西洋棋,而是在玩俄羅斯輪盤賭,而且他氣數已盡,直接給俄羅斯經濟的心臟打出一個洞。習近平則似乎動彈不得,搞不明白該玩什麼遊戲,因為他內心想要對抗西方,但頭腦卻告訴他承受不起這麼做的後果。因此,面對「二戰」以來歐洲遭遇的最嚴重戰爭罪行,中國保持了中立。

與此同時,角落裡「瞌睡喬」一直在玩樂高——有條不紊地迭加一個又一個因共同價值觀和威脅而團結的盟友,建立了一個穩固的聯盟來應對這場危機。簡而言之,至少在目前,權力定期更替的混亂民主國家在謀略上勝過了終身領袖,後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扼殺所有異見來源。

3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進行了將近兩小時通話。

拜登正在「慢死」中國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雞同鴨講了什麼──白話「拜習通話」的戰略博弈》,作者宋國誠說,儘管中國有句古諺:「疆場相侵,互有勝負,徒損兵糧,無益大計」,但中國基於「面子」,必須擺出毫不畏懼美國經濟制裁的姿態,何況這些制裁併不妨礙中國對美國的戰略競爭,特別是中國也不會認

真預估遭受制裁之後的損失。許多人認為,中美之間的經濟依賴性與互存度,將大大降低中美之間的對抗,但對中國而言,經濟永遠服務於政治,民生永遠低於國家安全。換言之,不管在經濟上如何相互依存,即使在經濟制裁的威逼之下,中國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追求自己的戰略利益,儘管所謂戰略利益更多的是來自對國際情勢的誤判。

作者說,既然中國如此「頑石不點頭」,鐵錘打不碎,那就採取「滴水穿石」、「積水生鏽」的策略。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已經改變,不再採取硬碰硬的軍事對抗,不再採取外交勸說、浪費口水,反而採取毛澤東「引蛇出洞」的策略,或者叫「陽光策略」,讓陽光穿透中國暗黑的心房,採取「寄絕望於習近平」,讓中國自暴原形、素顏獻醜。美國正是利用一場「通話」,塑造了中國「世界公敵」和「假人道主義」的形象,暴露其無力承擔國際重任的本質,然後再以一種溫水煮蛙、漸進勒脖、缺氧窒息的策略,來「慢死」中國。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8/172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