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體重會影響壽命?50歲以後的人,保持這個範圍剛剛好,你達標沒?

周大媽和劉大爺結婚幾十年感情非常好,但是看他們的身材卻不像一家人,周大媽身材圓潤,屬於「蘋果」體型,而劉大爺身材精瘦,個子高高,屬於「辣椒」體型。平時吃飯做很多好吃的,周大媽都會讓劉大爺多吃一點,可是劉大爺很有節制,說人到中年就要瘦一點才好,所以每次吃點蔬菜、米飯就不吃了。

劉大爺保持著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兩三年,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覺得腿腳沒勁,走路直打擺,還容易累,連爬個樓梯都氣喘吁吁,反觀周大媽渾身充滿了力氣,一口氣上三樓非常輕鬆。劉大爺以為是血壓高了,可是量了血壓是正常的,就在前幾天,他上廁所起身的時候突然腿一軟整個人摔倒在地。

經過醫生檢查和評估,劉大爺的握力是11.6公斤,屬於較差水平,雙足前後站立為2.1秒,屬於不合格,還有其他幾個項目,都是較差、一般水平,劉大爺這是患上了肌少症。

「千金難買老來瘦」,或是大家多年的誤解

瘦不等於健康,有的老人瘦成了皮包骨,連走路、跑步都不能正常進行,這樣的身體談何健康?又怎能長壽呢?肌肉含量若是太少,就不能很好地保護骨骼,也不能產生足夠大的力量,患者很容易跌倒,也容易疲勞、虛弱。

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群體約有8.9%-38.8%的人患有肌少症,80歲以上的群體中患病率超過一半。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肌少症老人,或許就和人們的觀念有關,認為「瘦」就是「壽」。直到軀體功能減退、身體異常虛弱才發現不對勁,那時已經晚了。

怎麼樣判斷老人患了肌少症?

肌少症老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手,他們的手青筋突出,虎口向下凹陷。小腿上沒什麼肉,十分纖細,一隻手就能丈量。走路速度很慢,沒什麼精神,下肢容易疲勞。另外,老人的臉頰和太陽穴是凹陷的,顴骨明顯突出。

老人到醫院就診時,醫生也會進行評估和篩查,例如ASM、DXA、BIA三項檢查,做起來很方便,同時可以讓老人做握力、起坐、步速測試,以便全方位評估老人的身體情況,更好地作出判斷。

其實不僅僅是肌少症,老人太瘦了也容易帶來骨骼問題,經常關節疼,還容易骨折,另外,吃得少排得也少,可能會造成便秘,老人的腸胃消化能力會越來越弱,對於慢性病的控制也是不利的。

50歲以後的人,體重「微增」更容易長壽

弗雷明漢心臟研究中心研究了體重和壽命的關係,隨後發現,如果能把體重控制在一個範圍內,更容易長壽,和大多數人想的「老來瘦」不一樣,最好的狀態應該是微胖但是又沒有達到肥胖的地步

歐洲相關研究也發現了一條「神秘」曲線,不過40歲之前的曲線兩頭起伏不大,死亡風險是緩慢上升的,而50歲以後,尤其是60、70歲以後,體重對壽命的影響就很明顯了,幾乎呈現一個U型,也就是說太瘦或虛胖都不好,保持在22.6-27.4之間剛剛好

中年人為啥胖一點反而更好呢?因為有兩個方面表現突出,一個是營養比較好,另一個是耐受度比較好。可能還是具體概念,那我們舉個例子:張奶奶身高165cm,體重45公斤,通過計算45除以1.65的平方=16.53,屬於偏瘦範圍,患上肌少症的風險很大。如果張奶奶的體重為65公斤,對她而言是比較合適的,更容易長壽。

老年人注意了,突然變瘦要引起重視

老人從年輕時身材就很瘦,平時飲食也正常,只要身體沒有不適,一般不用過多擔心,注意膳食均衡即可。可是,如果原先很胖的老人短時間內變瘦了,家人要格外重視,儘快查找原因。可能是因為吃藥影響了食慾,要諮詢醫生是否需要調整藥物,也可能是患上了精神疾病,家人要多多陪伴,此外,惡性腫瘤、牙齒鬆動、腸胃疾病等,都有可能導致老年人變瘦。

那麼,肥胖的老人又應該怎麼減肥呢?

首先,老人要用公式(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來算一算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胖,如果超過22.6-27.4這個範圍,就需要控制一下了。

老人減肥首推飲食控制,因為老人的代謝率比較低,可能運動很久也看不到效果,不如嘗試減少熱量攝入,《循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示,老人每天減少兩百大卡的熱量並適當配合運動,比正常飲食+拼命運動更容易瘦下來。

每一餐要包括主食、蔬菜、豆製品、果蔬、牛奶和肉食,肉食以瘦肉為主,魚蝦的熱量都比較低,可以放心食用,而且還富含優質蛋白,有助於補充肌肉含量。而牛奶的成分也能幫助肌肉生成,同時還能補充鈣質,對老人來說非常有益。

除了飲食,老人還要先改掉久坐的習慣,能站不坐,能坐不躺,把屁股從椅子上拿開,先做到這一點,然後再考慮怎麼去運動,或許更容易一點。

人老了以後,一定要健康飲食,不能吃得太少,不吃主食、不吃肉等做法都不適合老年人,此外,需了解正確的體重範圍,不要一味求瘦。你的體重是多少?合格了嗎?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民福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9/172729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