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白居易一首「奇」詩,句句別出心裁,僅用20字就寫出不一樣的雪景

在大自然中,萬事萬物都是美麗的,也都是古詩文中的寄託著詩人情感的意象。其中,在四季之景中冬天的雪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見的景象之一。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眼中,雪總是千變萬化的,初雪、小雪、大雪、雪景總是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給我們留下了千萬種的韻味。

譬如,雪寄託著作者的孤寂之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也讓詩人在雪景中感受著大自然無窮的魅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例子不勝枚舉,雪景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詩人的筆下,總是這樣隨人之願而姿態百變。而在眾多的雪詩中,能稱得上「奇文」者並不多,而白居易的一首詩堪稱別具一格的詠雪「奇文」。

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分享這首白居易的奇文佳作——《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想必大家都對白居易很熟悉,詩人中少有的天才,年少成名。在別人17歲剛剛開始接觸寫詩時,他就已經名動長安,成為大唐詩壇一顆最閃亮的新星。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練,寫下了很多經典名篇,令他在詩壇的綜合排名進入前四,僅次於李白杜甫、王維。可見白居易在詩歌創作方面的造詣之高。他的很多作品看似信手拈來,但是在細品之下卻有著深刻的含義,就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首《夜雪》。

這首《夜雪》是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天所作。當時的詩人已經45歲了,由於參與上書論宰相武元衡遇刺一事,從而得罪了朝中的權貴,於是被彈劾貶到了江州。在內心淒冷之下看到窗外的雪有感而發,令內心的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雪中奇文」。

這是一首白居易詩歌中很高水平的作品,全詩白居易另闢蹊徑,視覺結合觸覺與聽覺為讀者們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

首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前兩句的含義是:天氣寒冷,不知不覺間被凍醒了,正在納悶時,才驚訝地發現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了。疑惑頓生,此時感覺到窗外似乎明亮了許多,以為是天亮了,仔細看了一下才知道下了一夜的雪,在月光的照射下把窗戶映得明亮亮的。

開頭兩句分別通過觸覺——冷,與視覺——明,開始寫去起。「冷」字,就代表著在作者熟睡之時已經悄然而至,以至於在半夜時分將詩人從夢中凍醒,甚至「訝」於被凍醒一事;而「明」字再一次加重了雪在寒氣襲來之時也落滿了窗台,給人以錯覺,也讓人清醒了一些。

這就與下文中的「寒」異曲同工,寫出了雪的特點。

尾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本意是這樣的:凍醒後半天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外面的一場大雪所致,之所以是大雪是因為我時不時就能聽到院子裡竹子被折斷的聲音。

這兩句又從聽覺上描寫了雪之大。雪重的已經可以把竹枝給壓斷了,說明這場雪下了一夜,現在還沒停。我們在細品之下又有收穫,既然被壓斷的竹枝的聲音都能聽到,說明整個的世界都是那樣的安靜,安寧。

以有聲襯無聲,襯托出了淡雅寧靜的世界,可謂是靜中有動,與王維的那一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共同敘述著令人嚮往的清寧世界。

縱觀全詩,白居易僅用簡單的幾個字就為我們呈現出了一派安寧的景象,這正說明了詞是自己內心比較安逸的狀態,雖然被貶,但是沒有因此而沉淪,短短4句話就充分體現了白居易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赫赫古詩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3/176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