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老人說:「過了夏至節,三做三不做」,分別指的是啥?

夏至是人們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節日,此時斗柄指午,陽氣至極,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老話說:「過了夏至節,三做三不做」,分別指的是什麼?

太陽的位置和時間的關係

夏至太陽出寅而入戌,也就是從東北寅位升起,從西北戌位落下,中間的「卯辰巳午未申酉」都屬於白天,也就是「寅後戌前」為白天,「寅前戌後」為黑夜,冬至正好相反。當然這是針對北半球來說的,南半球則相反,赤道附近白晝與黑夜幾乎相等。

距離赤道的維度越大,晝夜相差則越大。比如北京的夏至,就是日出寅而入戌,也就是「寅後戌前」為白天。凌晨的三點到五點為寅時,下午的七點到九點為戌時,「寅後戌前」也就是四點之後到晚上八點前,所以夏至當天的北京,凌晨四點多日出,七點多日落。

那麼冬至太陽出辰而入申,「辰前申後」就為白天。早晨的七點到九點為辰時,下午三點到五點為申時,辰前也就是早上八點之前,申後就是下午四點之後。所以北京的冬至,早上七點多日出,下午四點多日落,與夏至正好相反。

其餘的地方也是一樣的規律,日出的方位與時辰是相互對應的,太陽八點鐘升起,升起的位置就一定在東南辰位。太陽七點之後落山,其落山的方位就一定在西北戌位,晝長則夜短,晝短則夜長,但無論是白晝長,還是黑夜長,兩者之和總是相等的。

因此同樣的時辰,地點不同,日出日落的時間和方位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是卯時,有些地方的太陽已經升起很高了,有些地方卻依然處於黑夜之中。這就是為什麼要用真太陽時的原因,因為真太陽時反映的是當地的太陽之位。

「三做三不做」分別是啥?

一、睡子午覺,不熬夜不熬午

夏至是陽氣上升的頂點,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明顯夏至黑夜最短,人們休息的時間也就會變短。特別是現在人喜歡熬夜,在夏至前後,天剛黑就已經是晚上八九點鐘了,所以夏至前後,人們往往是睡眠不足。

正所謂「春困秋乏夏打盹」,而打盹的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在一天之中,子時為陰極之時,也是陽氣初生的開始,同樣午時是陽極之時,也是陰氣初生的開始。所以子時和午時就是陰和陽的交替之時,陽生於子,陰生於午。

那么子時初生的陽氣就為少陽,也就是「足少陽」膽經,而午時初生的陰氣就為少陰,也就是「手少陰」心經。所以子時不睡覺則傷膽,午時不睡則傷心,夏至是火氣最旺的節氣,也就是心火之氣最旺盛的時候。

黃帝內經》中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寢」。因此夏至過後要睡好「子午覺」,也就是子時和午時這兩個時辰要睡覺,因為這兩個時辰是一天中陰氣和陽氣的交替之時。子時陰極要深睡,午時「合陽」要小寐。

夏至將至,晝長夜短,很多人喜歡熬夜到凌晨子時之後,中午又沒有時間睡覺,長時間處於睡眠不足,肯定是精神不振,而且容易導致體弱。所以學會睡覺才是成功的基礎,當然睡覺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而是要在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質量越高越好。

二、吃苦,不食寒

夏至是陽氣強旺之時,也是火氣最旺的時候。火氣強旺必然導致水氣減弱,火對心,水對腎。所以《素問》中說:「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奕,急食咸以奕之,用咸補之,甘瀉之」。

《頤身集》中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因此夏至是外熱而內寒之時,不宜多吃冰品,容易導致脾胃受傷。而火氣強旺之水,可以用苦味消除,也就是可以吃一些苦瓜之類。古人「以陽制陽」,所以夏至要吃羊肉和荔枝之類,以驅除寒氣。

三、定心,不同房

五月之所以被稱為「毒月」和「惡月」,就是因為五月為仲夏,此時火氣強旺,太陽最毒。是陽極而生陰之時,所以五月的「九毒日」就被稱為「天地交泰九毒日」。那麼火氣強旺,也就會導致人們脾氣暴躁,容易發火。

無論是睡眠,還是食物,都不如心情好,正所謂「心靜自然涼」。所以《禮記月令》中說:「夏至,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生色,薄滋味,毋致和,節嗜欲,定心氣,以定晏陰之所成」。

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也就是陽和陰在一起,彼此的力量要平衡才好。而夏至就是一年中陽氣最強的一天,所以不同房。俗話說:「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夏至是真正的端陽之時,也是陰陽相爭,天地交泰之時,因此要夫妻各自歇。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鄉土鄉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21/176534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