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令人難忘的十件大事

在此之前,香港網上興起以被認為歧視性的貶稱——「蝗蟲」來稱呼來自中國大陸的居民與遊客廣告上這隻騎著獅子山的昆蟲,正是蝗蟲。

香港媒體把來自中國內地的人稱為「蝗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具有侮辱與歧視的行為。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歧視言論背後也折射出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多重矛盾。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家麥高登教授(Prof Gordon Mathews)曾向BBC指出,「蝗蟲」爭議和背後更廣泛的中港矛盾,離不開虛榮問題。

麥高登教授說:「30年前,大陸人……都被認為是鄉下人。現在香港最有錢的人可是來自大陸的遊客和投資者。」

「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這既讓人驚訝,也令人不安。」

也有悉情況的媒體人指出,2003年薩斯疫情之後,北京與香港和澳門簽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繼而實施中國大陸居民赴港澳「自由行」。官方媒體稱此舉旨在幫助香港復甦經濟。然而,大量大陸民眾訪問香港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因「搶購」、「生育旅遊」等現象而加深了民間矛盾。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2003至2013年間,中國大陸女性在香港所生嬰兒中,其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未有申報者,共超過21.14萬人。

2012年,梁振英接替曾蔭權出任行政長官,他在就任前發話,稱不能保證在2013年於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可以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公、私營醫院相繼宣布停止接受2013年元旦或以後的「雙非」分娩預約,被稱為「雙非截龍」。

香港政府此舉未能平息民怨。香港「本土派」思潮興起,反對「雙非」的抗議活動告一段落,與「自由行」和水客有關的「爆買」問題仍然存在,成為了2015年多次「光復」示威的背景。

7.從「占領中環」到「雨傘運動」

香港《基本法》承諾,行政長官將「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出所謂的普選「時間表」: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2020年立法會全部議員可由普選產生。

泛民主派一直對北京是否有誠意落實普選抱有懷疑,同時促請特區政府儘快公開諮詢普選方案。法律學者戴耀廷認為民眾必須採取更有力行動,以期實現普選目標。2013年3月,戴耀廷與社會學者陳健民、基督教牧師朱耀明正式成立「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運動,強調將以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模式,在適當時機占領中環要道抗議。

2014年6月10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提出「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並稱「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制度必須符合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符合香港實際……特別是要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的法律地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經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

「白皮書」提出北京「全面管治權」,讓親民主派輿論質疑北京要收緊對港政策之際,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規定特首候選人必須取得提名委員會支持,而此提委會將沿用舊有的選舉委員會模式。對於民主派來說,「8·31決議」等同於延續小圈子選舉,是「假普選」。一些黨派提出的「公民提名」建議也在此被否決。

反對「8·31決議」的行動在香港學界爆發,包括罷課抗議。2014年9月26日,罷課學生到金鐘新政府總部集會抗議之際,學民思潮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突擊闖入被政府圍封的東翼廣場,即示威方所稱的「公民廣場」。黃之鋒周永康、岑敖暉等學生示威領袖與警察拉鋸多時,政府總部圍欄外到場聲援的群眾增多。

9月28日凌晨,戴耀庭宣布提前發動「占中」,結果金鐘取代了數百米外的中環,成為這場堵路示威的中心,79天占領由此展開。同日傍晚,鎮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驅散不果,示威民眾以雨傘抵擋催淚彈,成為「雨傘運動」稱呼的由來。旺角與銅鑼灣有民眾突發堵路,形成三個「占領區」。

10月11日,中國副總理汪洋在出訪俄羅斯期間稱,西方國家試圖在香港發動所謂「顏色革命」;10月21日,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率領官員與學生代表對話,並未達成任何共識,示威氣勢日漸低落。12月15日,警察清場金鐘占領區,拘捕多名示威領袖和到場聲援的知名人士,「雨傘運動」落幕。

79天的占領,讓香港社會進入親民主派「黃絲」與親建制派尤其是親警察「藍絲」的對立局面。民主派內有好些「傘後組織」興起,例如香港眾志,更有主張「本土主義」以至於「港獨」的,例如本土民主前線、青年新政等。但同時,舊有泛民主派力量因無法在雨傘運動中取得成果,出現分裂,其中長期代表香港大專生的香港學聯便爆發了「退聯」潮。

親北京陣營再次掀起推動香港「23條」國安立法,捍衛中共政權的呼聲。2015年1月,香港媒體報導,中國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醞釀在3月份中國「兩會」期間,呼籲人大修法,直接將中國《國安法》適用於香港。中國國務院港澳事物辦公室支持的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公開聲稱香港年輕人遭「洗腦」,要求香港特區教育機關幫青少年「補腦」。

8.牽扯上魚蛋的旺角衝突

農曆新年首三天,香港長期列為公眾假期,多數食店休業,而這段期間,無照熟食小販在夜間集體擺賣,形成圩集,乃常見現象,而這漸漸被一些民眾視為香港過年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有人主張應加以取締,以維護環境衛生與飲食安全。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晚上,相當於中國大陸城管人員的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小販管理隊,在旺角驅散並抓捕無照熟食小販,本土民主前線等政治活動人士到場聲援小販,警察涌至,演變成警民對峙。進入大年初二凌晨,警察試圖驅散群眾,對峙演變成衝突,期間有交通警察向天開槍,示威群眾在不同位置以雜物築起路障,也有人點火。至早上,50多人被捕,衝突平息。香港警察與媒體將之稱為旺角騷亂、旺角暴動等,示威一方則有人稱之為「魚蛋革命」,受到國際媒體引用。

至於為何是魚蛋,大概就是因為那是香港最常見的街頭小吃,曾經是不少熟食小販賴以養家,甚至從草根無照走向小康開店的商品。

旺角衝突中,至少37人被警察落案起訴,其中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於2018年6月因暴動罪等,被判處六年監禁,至2022年1月出獄。2019年11月「反送中」示威之際,他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下世代百大代表人物」。《時代》雜誌認為示威者把他視作「精神領袖」。

9.高鐵「一地兩檢」與鄭文杰事件

2009年,曾蔭權政府拍板興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以銜接中國大陸高鐵網絡,當時已經因為征地等問題引起莫大爭議。2017年7月,林鄭月娥政府公布高鐵通關安排,引來民主派及其支持者更強烈的不滿。

這安排便是「一地兩檢」。廣深港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內劃出屬於中國大陸法律管轄的區域,派駐入出境、海關與公安警察。雖然同樣的邊境查驗安排早已在深圳灣口岸實施,但西九龍站是首個讓中國大陸執法人員在香港境內執法的地方。

不過,特區政府強調「內地口岸區」被視為香港特區範圍以外,所以不會違反《基本法》。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強調,「一地兩檢」與效益相關,當中沒有任何意圖,也沒理由會破壞「一國兩制」。

2018年9月23日,香港段高鐵正式通車,「一地兩檢」正式實施。一年後,民主派擔憂香港居民遭中國執法人員「送中」的想法再次被勾起。

2019年8月8日——香港「反送中」示威發生之際——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本地雇員鄭文杰前往深圳出席商務會議後搭乘高鐵返港,但並未按時返家, 中共外交部後來公布,鄭文杰涉嫌嫖娼,被深圳羅湖公安引用中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判處行政拘留15天。

鄭文杰獲釋後接受BBC專訪時表示,他是在抵達西九龍站之後被中方攔截,移交國安警察,並帶返深圳審問,內容並非嫖娼,而是「英國在香港示威活動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問我們向示威者提供了什麼支持、資金和裝備」。

鄭文杰稱被國保人員刑訊逼供,要他承認在代表英國掀動香港動亂。對於嫖娼的指控,他說:「不想把焦點放在我是否嫖娼的問題上……因為那正是他們想要的。」

「我只想明確說,我沒有做任何對不起我所珍惜和愛的人的事情。」

11月20日BBC報導發表當天,英國外相拉布(Dominic Raab;藍韜文)召見中國大使表達不滿。翌日,中共官方媒體播出鄭文杰嫖娼的「證據」,一些網民批評鄭文杰被「打臉」,也有網民質疑片段真實性。鄭文杰在此前一天發表聲明,承認曾在深圳做按摩。

2020年6月,鄭文杰在英國獲批政治庇護。

至於西九龍站,因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開業一年多的車站自2020年1月30日起停運至今。

10.「反送中」,《香港國安法》與選舉制度巨變

2018年2月17日,香港人陳同佳在台灣台北一家旅館內殺害同為香港人的女友潘曉穎,棄屍後潛逃返回香港,繼而因提取潘曉穎銀行存款和取走其照相機和智慧型手機,被香港警方拘捕,起訴「處理犯罪得益」罪(洗錢罪)。

陳同佳認罪,2019年4月29日,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判處他監禁29個月。判決書中敘明,陳同佳承認在台北殺害女友並棄屍,但香港對台灣發生的案件無司法管轄權,無法起訴他殺人等罪。

台灣與香港之間並無引渡協定,台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在2018年間三度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司法互助要求,包括將陳同佳送到台灣受審,但特區政府不予理會。2019年2月12日,死者潘曉穎母親公開呼籲修法,引渡陳同佳到台灣。林鄭月娥政府隨即提出修改《逃犯條例》和《刑事互助條例》,包括刪除引渡法例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的限制。

台灣、英國、美國、歐盟與加拿大先後對港府修例建議表達關注,中國要求各國不得干涉香港內政。民主派發起過至少兩次遊行,抗議《逃犯條例》修訂案可將香港居民引渡至中國大陸受審。

6月9日第三次遊行舉行,主辦單位稱有103萬人參加,創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新高。6月12日示威重演2014年「雨傘運動」情景,民眾短暫占據金鐘政府總部外公路,警察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驅散,持續多個月的「反送中」示威由此打響。

6月15日林鄭月娥宣布暫緩修法,但未能平息局勢。翌日又一場遊行再以200萬人參加刷新紀錄。示威者訴求逐漸凝聚成「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口號,包括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案、撤回「暴動」定性和立即實行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真正普選等。9月4日,特區政府正式撤回修訂案。

相比於五年前的「雨傘運動」,「反送中」示威既有上百萬人和平遊行的情景,也有許多示威者與鎮暴警察暴力交鋒的衝突場面。彼時「本土派」謾罵中國大陸居民「蝗蟲」,此時換成「藍絲」甚至是警察工會代表公開譴責示威者「與曱甴(蟑螂)無異」。一些評論人士馬上指出,1994年非洲盧安達大屠殺中,煽動屠殺的胡圖族領袖把他們的攻擊對象圖西族人稱之為「蟑螂」。

遊行與衝突一直持續到2020年1月,此前一個月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對衝突起緩和作用。然後首名新冠確診病人出現,且迅速擴散,示威活動轉趨小規模「快閃」式行動。

2020年6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即時生效。示威活動癱瘓之餘,一些民主派團體也即時宣布解散。

民主派隨後試圖透過舉行初選協調9月份立法會選舉參選,但特區政府以疫情為由,取得北京同意,推遲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通過一份決定,作為撤銷「危害國家安全」議員資格的基礎。2021年1月6日,香港國安警察以《香港國安法》抓捕47名初選參選人與組織者,訴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接下來的大半年內,多個與民主派關係密切的組織相繼解散,其負責人被香港國安警察抓捕。香港民主派活動遭遇「急凍」。

在《香港國安法》頒布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與台灣相繼出台便利港人定居政策,例如英國的「香港BNO簽證」。數以萬計港人遷離香港,包括一些知名民主派政治人物與學者。美國宣布制裁多名中國大陸與香港官員,但未能改變局面。

2021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以「愛國者治港」原則整頓香港選舉制度。同年12月,被推遲的立法會換屆選舉舉行,90席議會只有一名自稱非建制派人士當選,傳統泛民主派完全消失。2022年5月8日,在《逃犯條例》修訂案提出時擔任保全局局長的李家超以「唯一候選人」身份當選行政長官,7月1日上任,成為第一位出身警察系統的香港特首。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3/177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