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和拜登搶人大戰

—美中博弈:拜登與習近平爭先邀他訪問

中共外長王毅將於周二(7月5日)抵達菲律賓進行兩天的訪問行程,雙方將就廣泛議題進行討論,重點聚焦菲中關係。日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向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提出訪問美國的邀請。美中兩國積極拉攏菲律賓新政府的態勢相當明顯,專家對此表示「不意外」。

6月30宣誓就職的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

中共外長王毅將於周二(7月5日)抵達菲律賓進行兩天的訪問行程,雙方將就廣泛議題進行討論,重點聚焦菲中關係。日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向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提出訪問美國的邀請。美中兩國積極拉攏菲律賓新政府的態勢相當明顯,專家對此表示「不意外」。

根據菲律賓媒體報導,王毅此行是應菲律賓外交部長馬納洛(Enrique A. Manalo)的邀請,菲外交部指出,王毅將是馬納洛7月1日上任後接見的首位外國官員,可見菲律賓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係。據悉,王毅預計也將轉達習近平對小馬科斯訪問中國的邀情。

就在王毅訪菲前的周末,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爾德茲(Jose Manuel Romualdez)透露,美國總統拜登早已邀請總統小馬科斯訪問美國,但尚未有時間表。

早前,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Wendy Ruth Sherman)表示,儘管美國法院對小馬科斯作出藐視法庭的判決,但他仍然可以前往美國,因為他是國家元首,「擁有外交豁免權」。

中美角力

有分析稱,美國與中共一直在尋求加強與菲律賓新政府的關係,兩大國持續在東南亞爭奪影響力。菲律賓學者表示,菲律賓對美國和中國而言,都有地緣政治的利益。因此,這兩個大國尋求接觸小馬科斯完全合乎邏輯。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裘德·王(Rommel Jude Ong)向德國之聲表示,小馬科斯在競選期間,強調外交政策轉為在美中兩國間,取得更為平衡的立場。

令裘德·王說:「在這一點上,判斷他將站在(美中)哪一邊還為時過早。但歸根結底,應該還是為了菲律賓自身利益。」他並補充,必須等到小馬科斯的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制定出來後,才能更明了,「在菲律賓,我們正『等待和觀察』,並根據他的行動,而不是他的話語來辨別(他的立場)。」

小馬科斯高票當選。

許多外交官及分析人士都對小馬科斯的外交政策感到好奇。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外交政策分析家丹尼爾(Thomas Daniel)曾向媒體表示,這種好奇心部分來自於對極為善變的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的期望。

他向媒體表示:「從阿基諾三世到杜特爾特,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我想知道小馬科斯的立場會是什麼。」

不過,包括丹尼爾在內,其他國家的政治學者也擔心,小馬科斯可能與幾位東南亞領導人相似,對國內問題的關注可能會導致他在外交政策方面處於「自動駕駛」的狀態,相對被動。

丹尼爾說:「國內的不確定性,激烈的精英政治,在精英們不像以前那樣安全的情況下,掌權的不安全感將讓你花在海外的精力大打折扣。」

中共動作頻頻

早前,中共派出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小馬科斯6月30日就職典禮,美國則由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夫婿任德龍(Doug Emhoff)率團出席。

根據菲媒報導,正訪問菲律賓的中國外長王毅,將對小馬科斯轉達習近平的訪華邀請。王毅是繼王岐山出席馬科斯就職典禮之後,第二位到訪的中國高級官員。

針對部分報導稱小馬科斯將於下周出訪中國,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否認表示:「總統目前還沒有宣布要進行任何國事訪問活動,他正忙於組建內閣。」

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則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王毅在小馬科斯上任6天後對菲律賓進行正式訪問,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兩國雙邊關係的重視」。

中共外長王毅訪問菲律賓前,先赴緬甸蒲甘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長會。

該聲明補充道:「訪問期間,王毅國務委員將禮節性拜會新一屆領導班子,並與外交部新任部長馬納洛舉行會談,深入探討菲中關係、務實合作以及地區和國際問題。」

懸而未決的南海爭議

雖然中共在菲律賓有許多基礎建設投資,兩國貿易關係緊密,但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主權上存有爭議。

由於中共在南海劃設「九段線」主權,北京當局認定南海很大部分屬於中國管轄,因此當菲律賓漁船駛入有主權爭議的南海範圍(菲律賓西海域)時,中國海警船常會近距離警告或騷擾。

大部分學者認為,小馬科斯很可能會延續杜特爾特政府對華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與中國保持友好,以及不在南海問題上對抗。

總統競選期間,小馬可仕曾針對南海爭議表示,不應與中國發生衝突,並稱「菲律賓無法承受與這個亞洲巨人開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6/177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