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麼為什麼歷盡磨難之人,往往會有「後福」?這樣的事實,看起來是有些奇怪,但是老祖宗卻早就對此類現象,作出了一針見血的分析,三句話就道出了真相。
一、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那些真正能夠成為有才幹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少年時代,就開始歷盡磨難,然後成為了一個比較出色的人才,享受到了人生的福報。而那些無所事事,整天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少年郎,最後往往一事無成,晚景淒涼。
由此可以看出,自古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傑都是經歷過很多磨難的,而那些富貴人家的子弟很少有人能成就大事的。所以,老祖宗說:「自古英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二、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其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誕生。相反,如果一個人經常行善,即使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經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磨難,但是,這樣的人,卻往往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後福。
在我們身邊,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人,一夜暴富,或者突然大發橫財,這樣的人,往往是靠著自己鋌而走險的作為,而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財富,只會讓這些財富壓垮自己,這樣的人,是沒有真正的福報的。因為沒有德的人,在過多或者來得容易的財富面前,會迷失自己的心智,讓欲望吞噬自己。
所以,老祖宗說:「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其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老祖宗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很容易理解:遇到巨大災禍而不死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
這其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一種很有哲理的分析,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古籍《廣異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曾任唐玄宗時宰相的杜暹在年幼時,曾從蒲津過河,河流水勢很急。當時上船的人很多,撐船的人已經解開纜繩。這時岸上有一個老人大呼:「杜秀才留下來!」老人特別誠懇反覆懇求,杜暹只好下船過來,同老人說了很長時間。
船上的人等得不耐煩了,把他的包袱扔到岸上便開船了。杜暹和老人交談還沒完,回頭看船已經開走了,心裡挺恨這個老人誤了他的船。
那天風急浪大,船上的人忽然發現水中有幾十隻手攀船,船就沉沒了,全船的人都死了。老人對杜暹說:「您是貴人,所以才來相救。」說完就消失不見了。杜暹後來多次升遷直到公卿。
原來大難之時,有人相救都是有原因的。很多人是有使命的貴人,所以才會有人們常說的後福。